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20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凸轮传动组件、以及针板滑块组件三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凸轮结构很容易造成滑动不平衡的情况,最终影响到插针的整齐度和插针深度的均衡度的问题。具体的,通过设置凸轮传动组件,并进一步将凸轮传动组件设计为三个凸轮和与之匹配的三个摆杆,由此形成凸轮组和摆杆组,三者相互配合传动,并将其中两个位于转接板两侧的摆杆通过铰支座铰接起来,使得上述结构在运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持转接板直线运动的平衡性,避免传统的单连杆结构造成的滑动不稳定的问题出现,同时在凸轮组和摆杆组传动时,侧向应力大部分被摆杆吸收,缓解了滑轨和滑块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针工装,具体涉及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路板的制造领域,插针是常用的一个工序。插针是为了进行电源和信号的传输,电路板有些输出或者输入端子就用插针或者插排的方式进行,方便断开和连接。插针能够大大简化电路板后期接线、跳线、调试和维修的难度。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插针结构一般是使用凸轮组件,但是这些凸轮组件通常为单连杆,将单个凸轮的转动转化为单根连杆的运动,当插针板较长时,这种单凸轮结构很容易造成滑动不平衡的情况,最终影响到插针的整齐度和插针深度的均衡度。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做法是加强直线滑轨和滑块的强度,以通过直线滑轨进行直线方向的导向,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使得滑块强行挤压滑轨侧壁,最终损坏滑轨和滑块。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凸轮传动组件、以及针板滑块组件三部分。其中,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安装架,以及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底部的伺服电机;凸轮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上部的动力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架内靠下部的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凸轮组,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架内靠上部的第二转轴,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摆杆组;所述摆杆组的一端通过滚轮与所述凸轮组的侧壁接触;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针板滑块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架的垂直面上的竖直推针机构,固定在所述凸轮传动组件上部一侧的送针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动力架上部、且位于所述送针机构一侧的插针座;所述转接板的两侧安装有铰支座,所述摆杆组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铰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推针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动力架的垂直面上的垫高座,竖直固定在所述垫高座上的一对直线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滑轨上的滑座,固定在所述滑座上的转接板,以及固定在所述转接板中部的推针杆。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侧的一端套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套接有齿带,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的直径之比为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分别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转轴通过键连接,并由紧定螺钉锁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轮组包括三个凸轮,从靠近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一侧起分别为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的轮距之比为3: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摆杆组分别对应于三个凸轮,从靠近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一侧起分别为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三摆杆,其中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三摆杆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固定有缓冲橡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轮的侧壁通过第一滚轮接触;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的侧壁通过第二滚轮接触;所述第三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凸轮的侧壁通过第三滚轮接触;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三摆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在转接板两侧的铰支座铰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送针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凸轮传动组件上部一侧的侧板,安装在所述侧板一侧的卡板,以及插入所述侧板和卡板之间的插针条,所述插针条与所述侧板和卡板之间预留可供其横向滑动的间隙。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插针条的上部设有等距的圆形通孔,每个圆形通孔的下部都相应挂设有插针,所述插针条的一侧两端设有可转动的棘轮;所述棘轮的侧壁圆周阵列有圆柱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直径小于前述圆形通孔的直径,相邻两个凸起部的轴间距等于相邻两个圆形通孔的轴间距;所述凸起部插入所述圆形通孔内;其中一个棘轮的一端同轴连接有步进电机。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通过设置凸轮传动组件,并进一步将凸轮传动组件设计为三个凸轮和与之匹配的三个摆杆,由此形成凸轮组和摆杆组,三者相互配合传动,并将其中两个位于转接板两侧的摆杆通过铰支座铰接起来,使得上述结构在运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持转接板直线运动的平衡性,避免传统的单连杆结构造成的滑动不稳定的问题出现,同时在凸轮组和摆杆组传动时,侧向应力大部分被摆杆吸收,缓解了滑轨和滑块磨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一个视角。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角。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拆解图。图4是本技术中竖直推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送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电机安装架101、动力架102、伺服电机103、第一转轴104、第一凸轮104a、第二凸轮104b、第三凸轮104c、第二转轴105、第一摆杆105a、第二摆杆105b、第三摆杆105c、第一滚轮106a、第二滚轮106b、第三滚轮106c、竖直推针机构107、垫高座107a、直线滑轨107b、滑座107c、转接板107d、推针杆107e、插针座108、送针机构109、侧板109a、棘轮109b、凸起部109b1、卡板109c、步进电机109d、插针条109e、圆形通孔109e1、插针109e2、铰支座110、第二皮带轮111、齿带112、第一皮带轮113。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参照附图1-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路板插针109e2结构,包括电机安装架101,所述电机安装架101的底部固定有伺服电机103,所述电机安装架101的上部固定有动力架102,所述动力架102内靠下部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104,所述第一转轴104上安装有凸轮组,所述动力架102内靠上部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105,所述第二转轴105上安装有摆杆组。所述摆杆组的一端通过滚轮与所述凸轮组的侧壁接触;所述第一转轴104的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10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架102的垂直面上设置有垂直推针机构,所述凸轮传动组件的上部一侧固定有送针机构109,所述动力架102的上部、且位于所述送针机构109的一侧固定有插针109e2座108,所述转接板107d的两侧安装有铰支座110,所述摆杆组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110铰接。上述电机安装架101和伺服电机103构成本技术的驱动组件。动力架102、第一转轴104、凸轮组、第二转轴105、摆杆组构成本技术的凸轮传动组件。垂直推针机构、送针机构109、插针109e2座108构成本技术的针板滑块组件。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竖直推针机构107包括固定在所述动力架102的垂直面上的垫高座107a,竖直固定在所述垫高座107a上的一对直线滑轨107b,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滑轨107b上的滑座107c,固定在所述滑座107c上的转接板107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n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安装架,以及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底部的伺服电机;/n凸轮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上部的动力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架内靠下部的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凸轮组,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架内靠上部的第二转轴,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摆杆组;所述摆杆组的一端通过滚轮与所述凸轮组的侧壁接触;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n针板滑块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架的垂直面上的竖直推针机构,固定在所述凸轮传动组件上部一侧的送针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动力架上部、且位于所述送针机构一侧的插针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安装架,以及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底部的伺服电机;
凸轮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上部的动力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架内靠下部的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凸轮组,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架内靠上部的第二转轴,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摆杆组;所述摆杆组的一端通过滚轮与所述凸轮组的侧壁接触;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针板滑块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架的垂直面上的竖直推针机构,固定在所述凸轮传动组件上部一侧的送针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动力架上部、且位于所述送针机构一侧的插针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推针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动力架的垂直面上的垫高座,竖直固定在所述垫高座上的一对直线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滑轨上的滑座,固定在所述滑座上的转接板,以及固定在所述转接板中部的推针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侧的一端套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套接有齿带,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的直径之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分别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转轴通过键连接,并由紧定螺钉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路板插针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贤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江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