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钛合金基抗菌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植入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对多菌种具有多重协同抗菌功能的新型钛合金基抗菌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骨科植入材料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修复、骨手术切除替换、骨缺损的填充、骨折的固定和支撑等的治疗,然而手术植入骨科植入材料极易引起细菌感染,而骨科植入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是导致细菌感染的根本原因。骨科植入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包括细菌体的黏附、细菌繁殖和细菌的播散。通过在骨科植入材料表面构筑抗菌膜能抑制骨科植入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可避免骨植入材料手术植入感染。迄今为止,已研发的骨科植入材料抗菌膜作用原理包括细菌体黏附抑制、细菌体的药物和光催化杀灭、抗菌膜表面微结构对细菌体的破坏。然而,骨植入材料常见的感染为多菌种生物膜导致的混合感染,当前已经研发的骨科植入材料抗菌膜的抗菌作用始终局限在特定的菌种,单一的抗菌作用不明显,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钛合金基抗菌膜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在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钛合金基抗菌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n步骤[1]钛合金表面螯合处理;/n步骤[2]g-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新型钛合金基抗菌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钛合金表面螯合处理;
步骤[2]g-C3N4纳米颗粒的Mg2+掺杂;
步骤[3]Mg2+掺杂g-C3N4纳米颗粒在埃洛石纳米管的负载;
步骤[4]负载Mg2+掺杂g-C3N4纳米颗粒的埃洛石在钛合金螯合表面选择性电泳沉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钛合金基抗菌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a1.螯合处理液的配制:将氨基三乙酸、碳酸氢铵、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加入去离子水中,并在40~60℃下保温0.5~4小时,形成螯合处理液;
a2.钛合金表面的螯合处理:将钛合金加入所述螯合处理液中,在30-55℃下搅拌并反应5-25分钟,同时反应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以维持螯合处理液的pH值为9-11,然后取出钛合金并用去离水清洗0.5~3分钟,在25~45℃下干燥0.5~4小时,制得表面具有螯合物层的钛合金,至此完成钛合金表面螯合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钛合金基抗菌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螯合处理液中氨基三乙酸的浓度为0.05~0.3mol/L,碳酸氢铵的浓度为10~140mmol/L,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的浓度为0.02~0.75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钛合金基抗菌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六水单过氧化酞酸镁、g-C3N4纳米颗粒加入去离子水中形成Mg2+掺杂处理液,将此处理液在13~40℃下静置4~9小时,然后过滤出固相物,并将其在50~80℃下干燥1~5小时,获得Mg2+掺杂g-C3N4纳米颗粒。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