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具有饱和线圈取能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底座上设有二次端子箱,储油柜内腔中设有由绝缘层包裹为一体的二次绕组及铁芯和用于导出恒定电压的取能装置,一次绕组穿过二次绕组及铁芯和取能装置设置,二次绕组及铁芯产生的二次交流电压和取能装置产生的恒定交流电压通过设于瓷套内的引线引至二次端子箱内分别供二次端子箱的内部电器元件和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铁芯磁通密度具有饱和的特性,在电流互感器内部设置与二次绕组及铁芯并列安装的取能装置设置,并通过引线直接引入到二次端子箱,实现对二次端子箱内部的电器元件和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的供电,解决了电流互感器取电难的弊端,为二次端子箱提供便捷的取电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饱和线圈取能装置的电流互感器
本技术属于互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饱和线圈取能装置的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运行在潮湿地区的高压互感器,常常由于水汽侵蚀造成二次侧端子箱内部电器元件锈蚀而导致接触不良等问题,给系统稳定运行带来风险。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在二次端子箱安装加热器件,一般站内安装的互感器可以由站内供电,但安装在野外的互感器无法从外部进行供电,只能由互感器自身提供电源,对于电压互感器而言,由于系统电压相对稳定,电压互感器取能比较简单,通过电压互感器抽取一个恒定的电压源就可以实现给端子箱供电,但电流互感器抽取电源要困难得多,由于线路负载随时变化,通常系统电流在数安培到数百安培甚至更高的范围内变化,于是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会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变化,直接用电流互感器无法取得一个恒定的电压源,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饱和线圈取能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利用铁芯磁通密度具有饱和的特性,在电流互感器内部设置与二次绕组及铁芯并列安装的取能装置设置,利用饱和后恒定的磁通密度产生恒定的交变感应电势,通过引线直接引入到二次端子箱,实现对二次端子箱内部的电器元件和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的供电,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安装方便,解决了电流互感器取电难的弊端,为二次端子箱提供便捷的取电条件。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饱和线圈取能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储油柜、设于储油柜上方的膨胀器以及设于储油柜下端的瓷套,所述瓷套下端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二次端子箱,所述储油柜内腔中设有由绝缘层包裹为一体的二次绕组及铁芯和用于导出恒定电压的取能装置,所述二次绕组及铁芯和取能装置并列安装,且一次绕组穿过二次绕组及铁芯和取能装置设置,所述二次绕组及铁芯产生的二次交流电压和取能装置产生的恒定交流电压通过设于瓷套内的引线引至二次端子箱内分别供二次端子箱的内部电器元件和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其中,所述取能装置为饱和线圈及铁芯,所述饱和线圈及铁芯由环形铁芯和绕于环形铁芯上的饱和线圈组成,所述饱和线圈通过引线引至二次端子箱内供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进一步地,所述一次绕组穿过二次绕组及铁芯和饱和线圈及铁芯与二次绕组及铁芯的二次绕组和饱和线圈磁通相匝链。进一步地,所述二次绕组及铁芯和饱和线圈及铁芯以及将二次绕组及铁芯和饱和线圈及铁芯包裹为一体的绝缘层构成互感器器身并安装在储油柜内腔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1、本技术方案利用铁芯磁通密度具有饱和的特性,在电流互感器内部设置与二次绕组及铁芯并列安装的取能装置设置,利用饱和后恒定的磁通密度产生恒定的交变感应电势,通过引线直接引入到二次端子箱,实现对二次端子箱内部的电器元件和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的供电,解决了电流互感器取电难的弊端;2、本技术方案取能装置采用由环形铁芯和绕于环形铁芯上的饱和线圈组成的饱和线圈及铁芯,由设于瓷套内的引线将饱和线圈上产生的恒定交流电压引入二次端子箱内供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满足二次端子箱内元器件的使用需求;3、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安装方便,为二次端子箱提供便捷的取电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取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取能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从而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具有饱和线圈取能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储油柜2、设于储油柜2上方的膨胀器1以及设于储油柜下端的瓷套3,所述瓷套3下端安装于底座4上,所述底座4上设有二次端子箱5,所述储油柜2内腔中设有由绝缘层6包裹为一体的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用于导出恒定电压的取能装置,所述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取能装置并列安装,且一次绕组8穿过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取能装置设置,所述二次绕组及铁芯7产生的二次交流电压和取能装置产生的恒定交流电压通过设于瓷套3内的引线9引至二次端子箱5内分别供二次端子箱5的内部电器元件和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上述结构中,瓷套3、储油柜2及底座4安装在一起构成了电流互感器的外壳,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饱和线圈及铁芯10以及将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饱和线圈及铁芯10包裹为一体的绝缘层6构成互感器器身并安装在外壳的储油柜2内腔中;膨胀器1的作用是补偿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绝缘油体积变化,储油柜,1、瓷套3和底座4构成的封闭腔体起到外壳和绝缘支撑的作用,形成电流互感器器身,其中,二次绕组及铁芯7是一组按照规定变比转换电流大小的电流互感器,用于比例显示互感器一次绕组中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供计量、测量、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之用。具体的,所述取能装置为饱和线圈及铁芯10,如图2所示,所述饱和线圈及铁芯10由环形铁芯10-1和绕于环形铁芯10-1上的饱和线圈10-2组成,所述饱和线圈10-2通过引线9引至二次端子箱5内供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具体的,所述一次绕组8穿过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饱和线圈及铁芯10与二次绕组及铁芯7的二次绕组和饱和线圈10-2磁通相匝链,其中,一次绕组8穿过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饱和线圈及铁芯10,之后的安装和处理与电流互感器连接方式相同,再次不做赘述;上述结构中,饱和线圈及铁芯10与二次绕组及铁芯7并列安装,通过饱和线圈10-2产生的恒定交流电压通过引线9直接引入到二次端子箱5,供二次端子箱5内的加热器或照明装置等使用,此部分结构为本专利技术的核心部分,饱和线圈及铁芯10在工作原理上与二次绕组相似,不同的是它不能按比例提供二次电流信号,而是提供一个稳定的交流电源。通常情况下,交流互感器环形铁芯10-1工作在其线性区域,即如图3所示的电流I和电压B关系图中的a区域,当一次电流发生变化,其感应电势随之发生变化,达到比例变化的目的,饱和线圈10-2的环形铁芯10-1被设置工作在其饱和区域,即如图3所示的电流I和电压B关系图中的b区域,当一次电流发生变化,其感应电势不随电流改变而改变,从而产生一个恒定的交流电压,恒定的交流电压通过引线9引入到二次端子箱5,可以用于驱动二次端子箱5内的加热器或者驱动照明装置工作。本技术方案利用铁芯磁通密度具有饱和的特性,在电流互感器内部设置与二次绕组及铁芯7并列安装的取能装置设置,利用饱和后恒定的磁通密度产生恒定的交变感应电势,通过引线直接引入到二次端子箱5,实现对二次端子箱5内部的电器元件和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的供电,解决了电流互感器取电难的弊端,取能装置采用由环形铁芯10-1和绕于环形铁芯10-1上的饱和线圈10-2组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饱和线圈取能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储油柜(2)、设于储油柜(2)上方的膨胀器(1)以及设于储油柜下端的瓷套(3),所述瓷套(3)下端安装于底座(4)上,所述底座(4)上设有二次端子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柜(2)内腔中设有由绝缘层(6)包裹为一体的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用于导出恒定电压的取能装置,所述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取能装置并列安装,且一次绕组(8)穿过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取能装置设置,所述二次绕组及铁芯(7)产生的二次交流电压和取能装置产生的恒定交流电压通过设于瓷套(3)内的引线(9)引至二次端子箱(5)内分别供二次端子箱(5)的内部电器元件和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饱和线圈取能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储油柜(2)、设于储油柜(2)上方的膨胀器(1)以及设于储油柜下端的瓷套(3),所述瓷套(3)下端安装于底座(4)上,所述底座(4)上设有二次端子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柜(2)内腔中设有由绝缘层(6)包裹为一体的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用于导出恒定电压的取能装置,所述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取能装置并列安装,且一次绕组(8)穿过二次绕组及铁芯(7)和取能装置设置,所述二次绕组及铁芯(7)产生的二次交流电压和取能装置产生的恒定交流电压通过设于瓷套(3)内的引线(9)引至二次端子箱(5)内分别供二次端子箱(5)的内部电器元件和加热器件及照明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饱和线圈取能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能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洲,刘德伟,陈为强,孟新志,李水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正泰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