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束电缆压紧装置,包括下压装置和压紧底座;压紧底座包括底座,两侧为固定挡板,中心为弧形的条形槽,底座上设有两个压紧座,两个压紧座相对的一面具有弧面边,另一面具有伸缩杆,伸缩杆贯穿固定挡板,位于固定挡板外的伸缩杆端部与固定挡板之间具有横向弹簧,压紧座上两根伸缩杆之间的区域为斜面;下压装置包括下压块,中心开设有孔,孔内设有下压杆,下压杆的底部为条形板,条形板的两端具有圆孔板;下压块的两侧位置设有下压楔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成束电缆进行压紧、压圆和捻制,减小多股线路之间的间隙,以减小电缆的外径,减小电缆的填充材料和护层材料,降低电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束电缆压紧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缆加工设备
,涉及一种成束电缆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中若干导线通常是由导线绞合机绞合在一起的,绞合后的电缆的导线通常不紧密也不圆整,电缆导体在生产紧压时,如果上下导体紧压模具无法对齐,其它条件再好都无法生产出质量高的导体,并且还容易损伤导体紧压模具,如果导体生产不好,后面再怎么生产都会影响电缆的外观及质量,因此,如何将若干导线形成成束的电缆压紧、压圆这是本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缆中若干导线难以压紧、压圆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束电缆压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成束电缆压紧装置,包括下压装置和压紧底座;所述压紧底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为固定挡板,底座的中心为弧形的条形槽,固定挡板平行于条形槽,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可滑动的压紧座,两个压紧座相对的一面具有朝向条形槽的弧面边,压紧座的长度与条形槽的长度相同,所述压紧座另一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具有伸缩杆,伸缩杆贯穿固定挡板,位于固定挡板外的伸缩杆端部与固定挡板之间具有横向弹簧,压紧座上两根伸缩杆之间的区域为斜面,两个压紧座移动至条形槽上方位置时形成圆孔;所述下压装置包括下压块,下压块的中心开设有孔,孔口朝向条形槽,孔内设有沿孔活动的下压杆,下压杆的顶部与孔顶之间设有纵向弹簧,所述下压杆的底部为条形板,平行于条形槽,条形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孔板,两个圆孔板分别位于底座的前后位置,成束电缆穿过两个圆孔板;所述下压块的两侧位置设有下压楔块,下压楔块的斜面与压紧座的斜面相互平行,所述下压楔块正下方的底座位置开设有槽口,下压楔块通过斜面接触压紧座的斜面带动压紧座向条形槽移动。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圆孔板的圆孔内限位设有转套,所述转套内壁为大摩擦力的磨砂面,转套外具有拨块。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圆孔板与条形槽之间的距离小于下压楔块斜面与压紧座斜面之间的距离。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压楔块斜面的宽度大于压紧座斜面的宽度。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条形槽的长度为两个压紧座与条形槽形成圆孔内径的3-10倍。本技术可对成束电缆进行压紧、压圆和捻制,减小多股线路之间的间隙,以减小电缆的外径,减小电缆的填充材料和护层材料,降低电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条形板的侧视图;其中:1—底座,2—固定挡板,3—条形槽,4—压紧座,5—弧面边,6—伸缩杆,7—横向弹簧,8—下压块,9—下压杆,10—纵向弹簧,11—条形板,12—圆孔板,13—下压楔块,14—槽口,15—转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成束电缆压紧装置,包括下压装置和压紧底座,下压装置协助成束电缆向下施加压力,进行固定,使成束电缆下部的若干线路区域半圆形,而压紧底座则从两侧对成束电缆上部的若干线路进行收紧,实现圆形的模具,并进行收紧成型;压紧底座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组对边的两侧为固定挡板2,底座1的中心为弧形的条形槽3,固定挡板2平行于条形槽3,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可滑动的压紧座4,两个压紧座4相对的一面具有朝向条形槽3的弧面边5,压紧座4的长度与条形槽3的长度相同,所述压紧座4另一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具有伸缩杆6,伸缩杆6贯穿固定挡板2,位于固定挡板2外的伸缩杆6端部与固定挡板2之间具有横向弹簧7,压紧座4上两根伸缩杆6之间的区域为斜面,两个压紧座4移动至条形槽3上方位置时形成圆孔;下压装置包括下压块8,下压块8又外部动力驱动上下活动,下压块8的中心开设有孔,孔口朝向条形槽3,孔内设有沿孔活动的下压杆9,下压杆9的顶部与孔顶之间设有纵向弹簧10,所述下压杆9的底部为条形板11,平行于条形槽3,条形板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孔板12,两个圆孔板12分别位于底座1的前后位置,成束电缆穿过两个圆孔板12;所述下压块8的两侧位置设有下压楔块13,下压楔块13的斜面与压紧座4的斜面相互平行,所述下压楔块13正下方的底座1位置开设有槽口14,下压楔块13通过斜面接触压紧座4的斜面带动压紧座4向条形槽3移动,下压楔块13可插入底座1的槽口14。使用时,将多股线路依次穿过两个圆孔板12进行固定,通过下压块8向下移动,带动下压杆9也向下移动,首先两个圆孔板12之间的多股线路到达条形槽3内,而此时下压块8继续向下移动,压缩了纵向弹簧10,给予多股线路在条形槽3内一定的下压力,使多股线路中的下部线路自动根据条形槽3的形状进行下部的成型变化,而下压块8继续向下移动,使下压块8的下压楔块13斜面与压紧座4的斜面接触,驱动两个压紧座4向多股线路移动,利用其弧面边5从两侧对多股线路进行挤压,使多股线路中的上部线路自动根据两侧弧面边5形状进行上部的成型变化,从而实现压圆和压紧。压圆和压紧结束后,下压块8向上移动,逐渐减小压力,而此时下压块8的下压楔块13斜面与压紧座4的斜面脱离,压紧座4在横向弹簧7的作用下复位,操作人员可以继续牵引多股线路,将压紧后的部分引出来,使未经压紧的多股线路进入两个圆孔板12之间,等待下一次压紧动作。为了在压紧过程中,提高压紧效果,可在圆孔板12的圆孔内限位设有转套15,所述转套15内壁为大摩擦力的磨砂面,转套15外具有拨块,在压紧过程中,可人工转动转套15,使两个圆孔板12之间的多股线路进行松紧调节,不断搓开多股线路,使压圆效果更好;在一次压紧后,还可以对成束电缆进行整体转动,更换压紧部位,进行二次压紧,提高压紧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圆孔板12与条形槽3之间的距离小于下压楔块13斜面与压紧座4斜面之间的距离,保证多股线路先进行底部的压紧,再进行侧部的压紧。而下压楔块13斜面的宽度大于压紧座4斜面的宽度,保证下压楔块13随下压块8的下移可以有足够的驱动长度来作用于压紧座4,可应对多种直径的线缆的压紧。在压紧长度的选择上也有要求,条形槽3的长度为两个压紧座4与条形槽3形成圆孔内径的3-10倍,一次压紧的线缆长度过长会存在线路缠绕叠加的问题,线缆长度控制在此范围内,即方便查看和调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束电缆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压装置和压紧底座;所述压紧底座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两侧为固定挡板(2),底座(1)的中心为弧形的条形槽(3),固定挡板(2)平行于条形槽(3),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可滑动的压紧座(4),两个压紧座(4)相对的一面具有朝向条形槽(3)的弧面边(5),压紧座(4)的长度与条形槽(3)的长度相同,所述压紧座(4)另一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具有伸缩杆(6),伸缩杆(6)贯穿固定挡板(2),位于固定挡板(2)外的伸缩杆(6)端部与固定挡板(2)之间具有横向弹簧(7),压紧座(4)上两根伸缩杆(6)之间的区域为斜面,两个压紧座(4)移动至条形槽(3)上方位置时形成圆孔;所述下压装置包括下压块(8),下压块(8)的中心开设有孔,孔口朝向条形槽(3),孔内设有沿孔活动的下压杆(9),下压杆(9)的顶部与孔顶之间设有纵向弹簧(10),所述下压杆(9)的底部为条形板(11),平行于条形槽(3),条形板(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孔板(12),两个圆孔板(12)分别位于底座(1)的前后位置,成束电缆穿过两个圆孔板(12);所述下压块(8)的两侧位置设有下压楔块(13),下压楔块(13)的斜面与压紧座(4)的斜面相互平行,所述下压楔块(13)正下方的底座(1)位置开设有槽口(14),下压楔块(13)通过斜面接触压紧座(4)的斜面带动压紧座(4)向条形槽(3)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束电缆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压装置和压紧底座;所述压紧底座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两侧为固定挡板(2),底座(1)的中心为弧形的条形槽(3),固定挡板(2)平行于条形槽(3),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可滑动的压紧座(4),两个压紧座(4)相对的一面具有朝向条形槽(3)的弧面边(5),压紧座(4)的长度与条形槽(3)的长度相同,所述压紧座(4)另一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具有伸缩杆(6),伸缩杆(6)贯穿固定挡板(2),位于固定挡板(2)外的伸缩杆(6)端部与固定挡板(2)之间具有横向弹簧(7),压紧座(4)上两根伸缩杆(6)之间的区域为斜面,两个压紧座(4)移动至条形槽(3)上方位置时形成圆孔;所述下压装置包括下压块(8),下压块(8)的中心开设有孔,孔口朝向条形槽(3),孔内设有沿孔活动的下压杆(9),下压杆(9)的顶部与孔顶之间设有纵向弹簧(10),所述下压杆(9)的底部为条形板(11),平行于条形槽(3),条形板(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孔板(12),两个圆孔板(12)分别位于底座(1)的前后位置,成束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沛,徐任飞,黄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