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传输铝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94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能传输铝件,包括铝制导电装置和铝线缆,所述铝线缆包括铝导芯和包覆在铝导芯表面的绝缘层,铝线缆剥除绝缘层的一段裸露的铝导芯和至少部分带有绝缘层的铝导芯压接在铝制导电装置内;铝制导电装置内部在绝缘层与裸露的铝导芯的衔接处设置有轴向截面为梯形的过渡段,以过渡段为分界点,铝制导电装置与绝缘层压接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铝制导电装置与铝导芯压接一端的内径,铝制导电装置的外周至少设置有一个凹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铝制导电装置表面设置凹状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铝制导电装置相对夹具运动,解决焊接时铝制导电装置在夹具中发生位移或旋转的问题,提高焊接的效率和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能传输铝件
本技术涉及导电金属连接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能传输铝件。
技术介绍
随着线束轻量化的需求日益增加,铝线缆在线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为了能与不同的使用环境相匹配,线束中的铝线缆一般采用多芯铝导芯,这样能够使铝线缆更加柔软,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安装环境。为了实现铝线缆和匹配的用电装置更好的进行电气连接,在铝线缆的多芯铝导芯和同种金属或者异种金属连接之前,铝线缆的多芯铝导芯一般会使用铝制导电装置压接成硬态结构,方便与同种金属或者异种金属进行连接。如图3-1和图3-2所示。现有的铝制导电装置1的设计,是依照剥除绝缘层3露出多芯铝导芯2的形状,设计铝制导电装置1的内部形状。为了和绝缘层的台阶尺寸匹配,铝制导电装置内部一般也被设计成为阶梯形状。并且,由于加工铝制导电装置的原材料一般为管状或筒状,因此铝制导电装置外表面一般为与原材料一样是光滑的。但是,这种外表光滑的铝制导电装置,在与同种金属或者异种金属焊接时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铝制导电装置表面光滑,在焊接过程中,套有铝制导电装置的铝线缆会在焊接设备的夹具中旋转或者发生位移,不仅增加了焊接的难度,还可能会导致铝线缆在旋转或位移过程中被损坏,丧失了线束的使用功能。另外,这种内部为阶梯状的铝制导电装置,内阶梯面与所述线缆绝缘层的端面相匹配,在所述铝制导电装置与铝线缆压接成硬态结构的过程中,所述绝缘层因为受挤压变形延展,导致部分绝缘层被压入铝制导电装置与多芯铝导芯之中,使得多芯铝导芯电阻增大,在通电后电能传输铝件发热量增大,甚至铝线缆的绝缘层出现燃烧事故。除了上述问题外,现有技术中没有公开研究铝制导电装置加压的参数和压接后的状态等对电能传输铝件性能的影响。因此,在导电金属连接件
,急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能传输铝件,以及获得这种电能传输铝件的加工工艺,能够提高电能传输铝件的焊接质量,延长电能传输铝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能传输铝件,通过对铝制导电装置的结构做出改进,解决焊接过程中铝制导电装置在夹具中发生位移或旋转的问题,提高电能传输铝件焊接的效率和成品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一种电能传输铝件,包括铝制导电装置和铝线缆,所述铝线缆包括铝导芯和包覆在铝导芯表面的绝缘层,所述铝线缆剥除绝缘层的一段裸露的铝导芯和至少部分带有绝缘层的铝导芯压接在所述铝制导电装置内;所述铝制导电装置内部在绝缘层与裸露的铝导芯的衔接处设置有轴向截面为梯形的过渡段,以所述过渡段为分界点,所述铝制导电装置与绝缘层压接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铝制导电装置与铝导芯压接一端的内径,所述铝制导电装置的外周至少设置有一个凹状结构。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凹状结构的深度为铝制导电装置壁厚的0.5%-8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技术所述的铝制导电装置材质为铝或铝合金。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的前端面与轴线垂直面的夹角不超过1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的前端面与轴线垂直面的夹角不超过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技术所述的铝导芯的压缩率为35%-97%之间。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绝缘层与铝制导电装置的压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胶。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的加工工艺,包括预装步骤:将剥除绝缘层的铝导芯和部分带有绝缘层的铝导芯套入铝制导电装置内,使用压缩装置将所述剥除绝缘层的铝导芯和部分带有绝缘层的铝导芯一起压紧在所述铝制导电装置内,获得电能传输铝件半成品。凹状结构制作步骤:将所述电能传输铝件半成品安装在焊接设备的夹具中,并由所述夹具上的凸状模具在铝制导电装置表面挤压出凹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与一般研究和现有技术不同,一般研究认为增加所述电能传输铝件的导体截面积,可以减少导体电阻,降低所述电能传输铝件导电发热量,因此不会在所述电能传输铝件上设置减少导体截面积的结构。本技术不是在增加所述电能传输铝件的导体截面积,在所述电能传输铝件上设置了凹槽或凹孔等凹状结构,减小了电能传输铝件的截面积,反而不会降低所述电能传输铝件的导通电流,依然可以有效避免产生所述电能传输铝件导电发热的情况。减小了电能传输铝件的导体截面积,同时,凹槽或凹孔等凹状结构,增大了电能传输铝件表面积,增加了电能传输铝件的散热量,反而增加了电能传输铝件的单位载流量,提高了电能传输铝件的导电性能。2、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对铝制导电装置表面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在所述电能传输铝件上设置了凹槽或凹孔等凹状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铝制导电装置相对夹具运动,解决焊接过程中铝制导电装置在夹具中发生位移或旋转的问题,提高焊接的效率、成品率及合格率。3、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通过在铝制导电装置中设置梯形的过渡段,可以容纳绝缘层挤压延展的部分,避免绝缘层压入铝导体引起电阻增高,通电后导线过热的状态,从而减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对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的凹状结构的深度进行规定,确保了电能传输铝件不会因为凹状结构过浅或过深,导致电能传输铝件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不满足使用要求,保证电能传输铝件的性能最优。5、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的采用不同形状的横截面,满足多种多样的实用环境,显著增加了所述电能传输铝件的应用范围。6、本技术对所述电能传输铝件的前端面与轴线垂直面的夹角进行了规定,避免了因为电能传输铝件的前端面与轴线垂直面的夹角过大,与实用环境相干涉导致的电能传输铝件失效,增加了所述电能传输铝件的使用场景。同时,增加了所述电能传输铝件进一步制作同种或异种金属复合接头的稳定性,提高了所述电能传输铝件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7、本技术规定了所述的铝导芯的压缩率,减少了因为铝导芯未完全压缩或压缩过大引起电能传输铝件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不满足要求。8、本技术所述的绝缘层与铝制导电装置的压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胶,一是能够增加绝缘层压接处的密封性,提高防水性能,二是能在铝线弯折或弯曲时,增加绝缘层的固定力,防止绝缘层从绝缘层压接处脱离。9、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通过在铝制导电装置上设置凹状结构,增大了电能传输铝件的表面积,当电能传输铝件导电发热时,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散热,即有效的延长电能传输铝件的使用寿命,也能在满足导通电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铝导芯的截面积,降低使用所述电能传输铝件的线束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径向剖面图;图3-1为
技术介绍
中一般电能传输铝件加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能传输铝件,包括铝制导电装置和铝线缆,所述铝线缆包括铝导芯和包覆在铝导芯表面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线缆剥除绝缘层的一段裸露的铝导芯和至少部分带有绝缘层的铝导芯压接在所述铝制导电装置内;所述铝制导电装置内部在绝缘层与裸露的铝导芯的衔接处设置有轴向截面为梯形的过渡段,以所述过渡段为分界点,所述铝制导电装置与绝缘层压接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铝制导电装置与铝导芯压接一端的内径;所述铝制导电装置的外周至少设置有一个凹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传输铝件,包括铝制导电装置和铝线缆,所述铝线缆包括铝导芯和包覆在铝导芯表面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线缆剥除绝缘层的一段裸露的铝导芯和至少部分带有绝缘层的铝导芯压接在所述铝制导电装置内;所述铝制导电装置内部在绝缘层与裸露的铝导芯的衔接处设置有轴向截面为梯形的过渡段,以所述过渡段为分界点,所述铝制导电装置与绝缘层压接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铝制导电装置与铝导芯压接一端的内径;所述铝制导电装置的外周至少设置有一个凹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结构的深度为铝制导电装置壁厚的0.5%-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铝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制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