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以及铝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882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以及铝端子。该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由碱铜层、焦铜层、锡层组成,其中,所述碱铜层的厚度为1‑6μm,所述焦铜层的厚度为1.5‑15μm,所述锡层的厚度为2.5‑31μm。本技术提供的铝端子的表面设有上述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本技术所提供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具有良好的耐盐雾腐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以及铝端子,属于防腐蚀。


技术介绍

1、铝及其合金因具有低密度、高导电性的特点以及良好的成型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军工、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电能传输系统,但在腐蚀环境下耐蚀能力的不足制约了铝及其合金的进一步应用。铝及其合金本身的化学性质限制了其应用:1.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氧化膜层,使端子电阻极大增加,影响电能传输;2.铝标准电极电势为-1.662v,与其他标准电极电势更正的金属(例如:铜)连接时易发生电位腐蚀,造成连接失效,严重时发生短路。

2、目前的电镀和化学镀、喷涂、激光表面处理等工艺,可以通过在铝及其合金表面涂覆膜层来对基体起到防护作用,但抗盐雾实验的效果都不够理想,常见铝工件的盐雾时间仅能维持48小时即出现腐蚀,极大限制了铝工件在总成中的使用寿命。

3、目前的电镀厂家对于铝材电镀工艺研发较少,仅通过二次沉锌后镀镍来使其进行下一步电镀,镀层方案的选择不一且效果一般,难以解决高耐腐蚀性铝工件电镀的要求,尤其是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严苛环境下使用的铝工件更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该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由依次设置的碱铜层、焦铜层、锡层组成,其中,所述碱铜层的厚度为1-6μm,所述焦铜层的厚度为1.5-15μm,所述锡层的厚度为2.5-31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铜层的厚度为2-4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焦铜层的厚度为8-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锡层的厚度为3-10μm或者10-25μm。

<p>5.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该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由依次设置的碱铜层、焦铜层、锡层组成,其中,所述碱铜层的厚度为1-6μm,所述焦铜层的厚度为1.5-15μm,所述锡层的厚度为2.5-31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铜层的厚度为2-4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焦铜层的厚度为8-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锡层的厚度为3-10μm或者10-2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该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还包括过渡层,所述过渡层设于所述碱铜层未与所述焦铜层接触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包括锌层,或者锌层与二次沉锌层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锌层与二次沉锌层的组合包括所述锌层和所述二次沉锌层叠加设置的方式;以及,所述锌层与所述二次沉锌层位于同一层的不同区域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锌层的厚度为0.1-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沉锌层的厚度为0.1-1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锌层、二次沉锌层、碱铜层、焦铜层、锡层分别为电镀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其特征在于,该以锡层为基础的防腐蚀复合层还设有氨基磺酸镍层和/或化学镀镍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