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自动采集与智能处理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851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自动采集与智能处理终端,包括:信息采集单元、第一通讯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使用时,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环境信息,例如温度、湿度、光感强度或者是图像信息,并通过第一通讯单元将信息传输至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由此实现远程对温室大棚进行控制的目的,大大减少了人工现场操作的麻烦,实现了智能控制温室大棚的目的,有效减少了因监控不力造成大棚内植物死亡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自动采集与智能处理终端
本技术涉及物联网
,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自动采集与智能处理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常生活和生产作业过程中都使用到了智能控制;然而,现代农业依然靠人工进行查看和操作,尤其是温室大棚的养护工作中,若温度或湿度监控不力,很有可能造成大棚内的植物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物联网自动采集与智能处理终端,用以减少因温度或湿度监控不力造成温室大棚内植物死亡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物联网自动采集与智能处理终端,包括:信息采集单元、第一通讯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对采集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经所述第一通讯单元传输给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通过第二通讯单元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执行单元,所述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设有按钮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采集的信息,所述按钮用于操作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优选地,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和光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图像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联网自动采集与智能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单元、第一通讯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对采集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经所述第一通讯单元传输给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通过第二通讯单元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执行单元,所述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设有按钮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采集的信息,所述按钮用于操作所述信息处理单元;/n所述执行单元包括卷起装置和通风装置,所述卷起装置设在温室大棚的棚顶部外侧,并用于将温室大棚的保温层(7)卷起或放下;所述通风装置设在所述温室大棚的棚侧壁,一端连通室外,另一端连通温室大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自动采集与智能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单元、第一通讯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对采集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经所述第一通讯单元传输给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通过第二通讯单元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执行单元,所述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设有按钮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采集的信息,所述按钮用于操作所述信息处理单元;
所述执行单元包括卷起装置和通风装置,所述卷起装置设在温室大棚的棚顶部外侧,并用于将温室大棚的保温层(7)卷起或放下;所述通风装置设在所述温室大棚的棚侧壁,一端连通室外,另一端连通温室大棚内部,并用于对所述温室大棚内通风;
所述卷起装置包括:卷起电机(1)、卷杆组(2)、拉绳(3)、放帘电机(4)和活动杆(5),所述活动杆(5)至少设为两个,并间隔设在温室大棚的顶部,所述活动杆(5)上设置有滑槽(6),所述活动杆(5)的滑槽(6)端相对设置,所述卷起电机(1)设在所述活动杆(5)的一端,所述放帘电机(4)设在所述活动杆(5)的另一端,所述卷起电机(1)连接卷轴,所述卷轴用于卷设所述保温层(7);所述保温层(7)远离卷轴的一端设置有拉绳(3),所述拉绳(3)通过卷轴卷设在所述放帘电机(4)的转动端,所述保温层(7)的两侧设置有卷杆组(2),所述卷杆组(2)滑动设在所述滑槽(6)内;所述卷杆组(2)为多个活动块(9)依次铰接而成,所述卷杆组(2)的一端设置有滑块(8),所述滑块(8)活动设在所述滑槽(6)内;所述卷起电机(1)和所述放帘电机(4)分别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单元;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包括控制芯片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电源,并为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稳定的电源,所述控制芯片分别连接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第一通讯单元、第二通讯单元和执行单元;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电容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三极管V1、V2、V3、二极管D1、D2、D3、D4、D5、D6、D7和电感L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随洋王瑞利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