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及子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80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块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及子阵模块,所述模块结构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凹槽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贴合面,且所述贴合面倾斜设置,使通过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贴合面倾斜设置,增加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热传导散热面的面积较大,提高了模块结构的整体散热效果,所述子阵模块由于采用该模块结构,整体散热效果较好,能够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小型化、大功率的设计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及子阵模块
本技术涉及模块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及子阵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有源雷达的逐渐普及及发展,对组成有源雷达系统的各模块结构的小型化、低成本需求不断提升,而随着各模块结构的尺寸减小、集成化程度提高,其散热效果却越来越低,导致热量集中,制约着各模块结构的小型化、大功率设计,例如,现有有源雷达的收发模块一般采用瓦片式结构,集成化程度较高,尺寸较小,散热效果较差,现有的散热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模块发射输出端增加散热机构,以加速热量的散发,虽然散热效果较好,但是,连接器数量较多,且会带来一定的射频损耗,对模块末级芯片的功率需求要求也更高,成本较高;另一种是将热量传导至模块的公共端,这样虽然相对于设置单独的散热机构节约了成本,减小了体积,对末级芯片的功率需求相对较低,但是,其基本依赖于模块自身材料的热传导能力,散热能力有限,只能满足于功率要求不高的场合。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模块结构散热效果较差,制约其小型化、大功率发展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及子阵模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凹槽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贴合面,且所述贴合面倾斜设置。本技术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通过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贴合面倾斜设置,增加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热传导散热面的面积较大,提高了模块结构的整体散热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贴合面与凹槽底部之间形成有夹角M,M>9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贴合面靠近所述凹槽底部的边线与所述第一腔体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1,同一所述贴合面靠近所述凹槽顶部的边线与所述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2,L1>L2。使沿第一腔体的底部至顶部,所述贴合面所在的外壁逐渐减薄,与第二腔体之间紧密贴合,方便第二腔体嵌入设置到第一腔体内,方便该模块结构的组装,也相应提高从第一腔体至第二腔体的散热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高度。可根据模块结构的实际加工、装配、测试等因素调整凹槽的深度,制得不同形状结构的模块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贴合面上设置有散热材料层。通过散热材料层减小贴合面的接触热阻,进一步提高贴合面的散热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材料层为导热硅脂涂覆层。采用导热硅脂涂覆形成散热材料层,不仅达到提高贴合面散热效果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粘合作用,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接稳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至少贯穿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个侧壁。将凹槽设置为贯穿第一腔体的侧壁,使在凹槽贯穿侧自然散热,在贴合面侧热交换散热,使该结构的模块结构结合自然散热和热交换散热,进一步提高该模块结构的散热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连接件。子阵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模块结构,还包括射频连接器和低频连接器,所述射频连接器和所述低频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腔体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子阵模块,通过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模块结构,整体散热效果较好,能够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小型化、大功率子阵模块的设计应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贴合面倾斜设置,增加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热传导散热面的面积较大,提高了模块结构的整体散热效果;本技术的子阵模块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模块结构,整体散热效果较好,能够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小型化、大功率子阵模块的设计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的子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凹槽,4-贴合面,5-射频连接器,6-低频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包括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所述第一腔体1上设置有凹槽3,所述第二腔体2与所述凹槽3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贴合面4,所述贴合面4与凹槽3底部之间形成有夹角M,M>90°,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腔体1和所述第二腔体2的连接件。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本实施例优选M为93°,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对应扣合,形成倾斜设置的贴合面4,具体的,优选所述贴合面4顶部边缘与第一腔体1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L1小于所述贴合面4底部边缘与所述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L2,使第二腔体2能够较容易的嵌入到第一腔体1的凹槽3内,并通过连接螺钉作为连接件,实现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的可拆卸连接,实现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的扣合连接,并由倾斜设置的扣合面4形成散热斜面,增加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之间的热传导散热面的面积,提高该模块结构的整体散热效果。优选的,所述贴合面4上设置有散热材料层,所述散热材料层为导热硅脂涂覆层。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在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的贴合面4上涂覆导热硅脂,形成散热材料层,使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之间贴合紧密,不易相对滑动,使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连接稳定,并减小贴合面4的接触热阻,提高贴合面4的散热效果。实施例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凹槽3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腔体2的高度。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优选所述凹槽3的深度与所述第二腔体2的高度相等,长度与第二腔体2的长度相等,使第二腔体2能够完全嵌入设置到所述凹槽3内,实现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的斜面扣合连接,保证该模块结构的良好散热效果,同时,可根据模块结构的实际应用环境,调整凹槽3的高度,使凹槽3深度或长度相应大于与所述第二腔体2的贴合面,使形成的模块结构能够适应于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安装使用,适用范围更广。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凹槽3至少贯穿所述第一腔体1的一个侧壁。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优选所述凹槽3贯穿所述第一腔体1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使第一腔体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包括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上设置有凹槽(3),所述第二腔体(2)与所述凹槽(3)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贴合面(4),且所述贴合面(4)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包括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上设置有凹槽(3),所述第二腔体(2)与所述凹槽(3)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贴合面(4),且所述贴合面(4)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面(4)靠近所述凹槽(3)底部的边线与所述第一腔体(1)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1,同一所述贴合面(4)靠近所述凹槽(3)顶部的边线与所述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2,L1>L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腔体(2)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散热斜面的模块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丹薛伟符博周沛翰冯琳夏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雷电微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