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性智能便携式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包括测试器主体、测试器开关、显示屏与充电口,所述测试器主体水平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测试笔与第二测试笔,且所述第一测试笔与第二测试笔底部均设置有测试探针,所述第一测试笔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发送线圈与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外侧设置有电池开关,所述第二测试笔内腔依次设置有接收线圈与蜂鸣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测试笔与第二测试笔的设计,通过发送线圈配合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势配合线芯主体形成电路回路,配合蜂鸣器,无需引出测试线,从而提高了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的测试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可靠性智能便携式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高可靠性智能便携式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航空领域,广泛应用着各种不同性能、不同规模的电缆。电缆是各种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能量传输的重要载体,装备和系统设备之间的电源、信号、控制、通信传输全部是通过电缆完成的,电缆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飞机的自身性能、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为了保证电缆线束安全可靠,必须对电缆线束进行导通绝缘检测。目前,现有的航空电缆导通检测多是采用简易的导通铃进行测试,上述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在使用时一定要连线,电池的正负极各引出一根线,在对较长的电缆进行导通检测时导通铃的引线就需要做得很长,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到处牵连挂扯,从而降低了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的使用效果;其次,现有的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中的两个测试笔在装置本体上缺乏对应的结合装置,使得测试表大多是缠绕在装置主体外侧,且在进行测试时装置主体不便于拿持,从而降低了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可靠性智能便携式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可靠性智能便携式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包括测试器主体、测试器开关、显示屏与充电口,所述测试器主体水平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测试笔与第二测试笔,且所述第一测试笔与第二测试笔底部均设置有测试探针,所述第一测试笔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发送线圈与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外侧设置有电池开关,所述第二测试笔内腔依次设置有接收线圈与蜂鸣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测试器主体水平两侧均通过卡块分别与第一测试笔与第二测试笔卡扣连接,且所述卡块下方设置有与测试器主体固定连接的防护卡座,所述测试器主体纵向端固定安装有黏贴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锂电池与发送线圈之间连接有功率放大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测试笔与第二测试笔内腔均设置有双向通讯器,且所述双向通讯器外侧设置有控制按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黏贴带包括有两个相互粘结的弹性带,且两个所述弹性带之间设置有与测试器主体固定连接弹性垫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块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卡块呈对称等距分布。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测试笔与第二测试笔的设计,通过发送线圈配合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势配合线芯主体形成电路回路,配合蜂鸣器,无需引出测试线,从而提高了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的测试效果。2、本技术中,在测试时,可以通过黏贴带将测试器主体固定在手臂上,且通过弹性垫层的设计,保证了佩戴舒适度的同时增加了摩擦力,使得佩戴更加稳定,在测试完成后,将第一测试笔与第二测试笔分别贴合测试器主体两侧的卡块卡合连接,从而实现了测试器主体与测试笔的放置,提高了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使用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黏贴带与弹性垫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发送线圈;2、第一测试笔;3、功率放大器;4、锂电池;5、电池开关;6、控制按钮;7、双向通讯器;8、蜂鸣器;9、测试探针;10、防护卡座;11、充电口;12、测试器开关;13、第二测试笔;14、接收线圈;15、测试器主体;16、显示屏;17、卡块;18、弹性垫层;19、黏贴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可靠性智能便携式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包括测试器主体15、测试器开关12、显示屏16与充电口11,测试器主体15水平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且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底部均设置有测试探针9,第一测试笔2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发送线圈1与锂电池4,锂电池4外侧设置有电池开关5,第二测试笔13内腔依次设置有接收线圈14与蜂鸣器8。具体的,如图2与图3所示,测试器主体15水平两侧均通过卡块17分别与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卡扣连接,且卡块17下方设置有与测试器主体15固定连接的防护卡座10,测试器主体15纵向端固定安装有黏贴带19,在测试时,可以通过黏贴带19将测试器主体15固定在手臂上,在测试完成后,将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分别贴合测试器主体15两侧的卡块17卡合连接,从而实现了测试器主体15与测试笔的放置,提高了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使用的便捷性。具体的,如图1所示,锂电池4与发送线圈1之间连接有功率放大器3,使得发送线圈1能够产生足量的电磁信号。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内腔均设置有双向通讯器7,且双向通讯器7外侧设置有控制按钮6,用于在电缆线芯较长时两侧的沟通,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具体的,如图3所示,黏贴带19包括有两个相互粘结的弹性带,且两个弹性带之间设置有与测试器主体15固定连接弹性垫层18,通过弹性垫层18的设计,保证了佩戴舒适度的同时增加了摩擦力,使得佩戴更加稳定。具体的,如图2所示,卡块17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卡块17呈对称等距分布,保证了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卡合的稳定性。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脱离测试器主体15,并将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的测试探针9分别放置在电缆线芯的两段,通过电池开关5使得锂电池4工作,锂电池4产生的交流电通过功率放大器3放大后传递到发送线圈1,发送线圈1产生电磁信号,此时第二测试笔13内的接收线圈14感应电磁信号并将电磁信号转换成电流传递到第二测试笔13的测试探针9,此时如果线芯导通,则线芯配合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形成闭合的电路回路,蜂鸣器8响起,相反,如果蜂鸣器8无反应,则说明线芯不导通,通过发送线圈1配合接收线圈14产生感应电势配合蜂鸣器8,无需引出测试线,从而提高了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的测试效果,在测试时,可以通过黏贴带19将测试器主体15固定在手臂上,且通过弹性垫层18的设计,保证了佩戴舒适度的同时增加了摩擦力,使得佩戴更加稳定,在测试完成后,将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分别贴合测试器主体15两侧的卡块17卡合连接,从而实现了测试器主体15与测试笔的放置,提高了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使用的便捷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可靠性智能便携式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包括测试器主体(15)、测试器开关(12)、显示屏(16)与充电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器主体(15)水平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且所述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底部均设置有测试探针(9),所述第一测试笔(2)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发送线圈(1)与锂电池(4),所述锂电池(4)外侧设置有电池开关(5),所述第二测试笔(13)内腔依次设置有接收线圈(14)与蜂鸣器(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性智能便携式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包括测试器主体(15)、测试器开关(12)、显示屏(16)与充电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器主体(15)水平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且所述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底部均设置有测试探针(9),所述第一测试笔(2)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发送线圈(1)与锂电池(4),所述锂电池(4)外侧设置有电池开关(5),所述第二测试笔(13)内腔依次设置有接收线圈(14)与蜂鸣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智能便携式航空电缆导通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器主体(15)水平两侧均通过卡块(17)分别与第一测试笔(2)与第二测试笔(13)卡扣连接,且所述卡块(17)下方设置有与测试器主体(15)固定连接的防护卡座(10),所述测试器主体(15)纵向端固定安装有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胤,兰斌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凯迪飞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