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及对线器技术

技术编号:259131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及对线器,线缆对线方法包括:输入特征信号步骤:信号发射端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向一根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和向其他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二特征信号,每次输入的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长;识别特征信号步骤:信号接收端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长内,识别所有所述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将识别到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对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时长内输入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的第一端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及对线器,当接入所有待测线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后,能够快速、自动的进行对线,对于待测线缆数量较多时,能够明显减少施工人员的对线工作量,提高对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及对线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对线器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及对线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对线施工操作比较麻烦,对线时主要采用一只或多只万用表,分别接入线缆的两端,通过万用表示数来实现对线。该对线方式主要靠人工方式寻找,需要多人配合,对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及对线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包括:输入特征信号步骤:信号发射端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向一根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和向其他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二特征信号,每次输入的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长;识别特征信号步骤:信号接收端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长内,识别所有所述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将识别到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对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时长内输入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的第一端相对应。可选地,所述第一特征信号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特征信号为低电平。可选地,所述第一特征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二特征信号为高电平。可选地,所述信号接收端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长内,识别所有所述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包括: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长的中间时刻开始识别所有所述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线缆对线器,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发射端包括:多个用于接入待测线缆的第一端的发射端口;连接所述发射端口的信号发生单元,所述信号发生单元用于发出第一特征信号和第二特征信号;所述信号接收端包括:多个用于接入所述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接收端口;连接所述接收端口的信号识别单元,所述信号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特征信号和所述第二特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发生单元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向一个所述发射端口发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和向其他所述发射端口发出所述第二特征信号,每次输入的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长;所述信号接收端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长内,识别所有所述接收端口的信号,将识别到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对应的接收端口与所述第一时长内输入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的发射端口相对应。可选地,线缆对线器还包括显示端,所述显示端用于显示所述发射端口与所述接收端口的对应关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信号发射端向待测线缆(即待对线的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和第二特征信号,每次只有一根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其他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二特征信号,输入信号的持续时长为第一时长。然后按照预设顺序将下一根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其他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二特征信号,每次输入信号的持续时长也为第一时长。然后,信号接收端在每个第一时长内识别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当识别为第一特征信号时,将该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端对应,实现该跟待测线缆的对线。接着依次在后续的每个第一时长内识别出信号为第一特征信号的第二端,分别将该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端对应,最终实现所有待测线缆的对线工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及对线器,当接入所有待测线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后,能够快速、自动的进行对线,对于待测线缆数量较多时,能够明显减少施工人员的对线工作量,提高对线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对线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包括:S11,输入特征信号步骤:信号发射端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向一根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和向其他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二特征信号,每次输入的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长;S12,识别特征信号步骤:信号接收端在每个第一时长内,识别所有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将识别到的信号为第一特征信号对应的第二端与第一时长内输入的信号为第一特征信号的第一端相对应。其中,第一特征信号可以选择为高电平,第二特征信号可以选择为低电平,这样高电平的数量少,能够降低功耗。因此,在第一个第一时长内,对一根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高电平),对其他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二特征向(低电平)。然后同样在第一个第一时长内,对所有待测线缆的第二端进行信号识别,如果识别到第一特征信号(高电平),即表示该第一特征信号对应的第二端与前面输入为第一特征信号的第一端相对应,即为同一根线缆,完成了一根待测线缆的对线。同理,在第二个第一时长内,对另一根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高电平),对其他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二特征信号(低电平)。然后同样在该第一个第一时长内,对所有待测线缆的第二端进行信号识别,如果识别到第一特征信号(高电平),即表示该第一特征信号对应的第二端与前面输入为第一特征信号的第一端相对应,即为同一根线缆。综上,对于有多根待测线缆,即需要多个第一时长,每个第一时长内识别出一根线缆。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当接入所有待测线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后,能够快速、自动的进行对线,对于待测线缆数量较多时,能够明显减少施工人员的对线工作量,提高对线效率。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信号传输的延时,识别第二端的信号的方法为:在每个第一时长的中间时刻开始识别所有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线缆对线器,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信号发射端包括:多个用于接入待测线缆的第一端的发射端口;连接发射端口的信号发生单元,信号发生单元用于发出第一特征信号和第二特征信号;信号接收端包括:多个用于接入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接收端口;连接接收端口的信号识别单元,信号识别单元用于识别第一特征信号和第二特征信号;其中,信号发生单元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向一个发射端口发出第一特征信号和向其他发射端口发出第二特征信号,每次输入的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长;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入特征信号步骤:信号发射端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向一根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和向其他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二特征信号,每次输入的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长;/n识别特征信号步骤:信号接收端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长内,识别所有所述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将识别到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对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时长内输入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的第一端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对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特征信号步骤:信号发射端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向一根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特征信号和向其他待测线缆的第一端输入第二特征信号,每次输入的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长;
识别特征信号步骤:信号接收端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长内,识别所有所述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将识别到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对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时长内输入的信号为所述第一特征信号的第一端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对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信号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特征信号为低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对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二特征信号为高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对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端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长内,识别所有所述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包括:
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长的中间时刻开始识别所有所述待测线缆的第二端的信号。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汇韬范伟波何飞武郭建中刘英达薛森炎叶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