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76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声波探伤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市场上现存的部分超声波探伤仪用手提箱在装载完成后不便于长时间携带移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包括箱体,箱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接板,且转接板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辅动通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背带将箱体背在携带者背部,以背双肩背包的方式将箱体的重量均匀分摊向使用者背部与肩部,比起使用一直手进行提拉增大了使用者的受力面积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
本技术涉及超声波探伤仪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
技术介绍
超声波探伤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配合探头与电源适配器等对其进行输入与输出工作后才能进行数据的采样检测工作,所以在超声波探伤仪携带过程中会使用专门的手提箱进行本体与辅助工具的同时携带,但市场上现存的部分超声波探伤仪用手提箱在将超声波探伤仪与辅助工具装载完成后重量约为2KG左右,且仅有一个握柄辅助提拉导致绝大部分压力由使用者一直手部承受,使其不便于长时间的携带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解决了市场上现存的部分超声波探伤仪用手提箱在装载完成后不便于长时间携带移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接板,且转接板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辅动通口,所述辅动通口内固定套接有辅动轴,所述辅动轴的表面活动套接在有辅动滚筒,且转接板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熔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且转接板正面顶部的左右两侧均熔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正面熔接有盖板,且盖板的底部熔接在缓冲板的顶部,所述盖板正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通口,且防护板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传动滚筒,且传动滚筒的相背的两端与防护板内壁相对的一侧分别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滚筒的表面缠绕有背带,且背带的一端与传动滚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背带的另一端与辅动滚筒的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缓冲板与缓冲垫的侧剖面均呈L形,且缓冲垫为软胶材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通口的高度为背带宽度的倍,且限位通口内壁均已进行弧面打磨处理。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弹簧以传动滚筒的轴心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辅动滚筒与传动滚筒正面剖面的面积相同,且辅动滚筒与传动滚筒侧剖面的直径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背带以环形均匀缠绕在传动滚筒的表面,且背带、传动滚筒和辅动滚筒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背带将箱体背在携带者背部,以背双肩背包的方式将箱体的重量均匀分摊向使用者背部与肩部,比起使用一直手进行提拉增大了使用者的受力面积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以便于使用者长时间进行携带移动。(2)、通过缓冲板与缓冲垫的侧剖面均呈L形使缓冲板不会直接与人体进行接并使缓冲板与触缓冲垫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且缓冲垫为软胶材质提高了其与人体接触时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缓冲板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防护板结构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传动滚筒结构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辅动滚筒结构的侧视图。图中:1箱体、2转接板、3辅动通口、4辅动轴、5辅动滚筒、6缓冲板、7缓冲垫、8防护板、9盖板、10限位通口、11传动轴、12传动滚筒、13弹簧、14背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包括箱体1,箱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接板2,且转接板2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辅动通口3,辅动通口3内固定套接有辅动轴4,辅动轴4的表面活动套接在有辅动滚筒5,且转接板2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熔接有缓冲板6,缓冲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7,缓冲板6与缓冲垫7的侧剖面均呈L形,且缓冲垫7为软胶材质,这样设置使缓冲板6不会直接与人体进行接并使缓冲板6与触缓冲垫7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且缓冲垫7为软胶材质提高了其与人体接触时的舒适度,且转接板2正面顶部的左右两侧均熔接有防护板8,防护板8的正面熔接有盖板9,且盖板9的底部熔接在缓冲板6的顶部,盖板9正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通口10,限位通口10的高度为背带14宽度的2倍,且限位通口10内壁均已进行弧面打磨处理,这样设置使限位通口10为背带14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且限位通口10内壁均已进行弧面打磨处理减少了背带14与其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以防止背带14的使用寿命加剧损耗,且防护板8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传动轴11固定连接,传动轴1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传动滚筒12,且传动滚筒12的相背的两端与防护板8内壁相对的一侧分别通过弹簧13固定连接,弹簧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弹簧13以传动滚筒12的轴心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这样设置使传动滚筒12转动时产生的扭力由两个弹簧13均匀分摊,提高了每个弹簧13的使用寿命,且弹簧13回弹过程中从两侧同时带动传动滚筒12进行转动,提高了背带14回收的效率,传动滚筒12的表面缠绕有背带14,背带14以环形均匀缠绕在传动滚筒12的表面,且背带14、传动滚筒12和辅动滚筒5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垂直线,这样设置使背带14在进行活动或回收过程中不会出现打结的情况导致背带14无法继续使用,且传动滚筒12和辅动滚筒5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使背带14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导致其扭动发生打结的情况,且背带14的一端与传动滚筒12的表面固定连接,背带14的另一端与辅动滚筒5的表面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当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使用者将箱体1拿起后旋转180°使两个缓冲垫7原本的底部对齐使用者的双肩,此时采取背双肩背包的方式将双手分别穿过两根背带14将箱体1以背双肩背包的形式背在背水,且此时两个缓冲垫7分别搭接在使用者的双肩以减缓双肩被背带勒紧所造成的疲惫感,且在背带14穿戴过程中需要将其向前拉动以适应使用者身体的宽度,在背带14被向前拉动时传动滚筒12以传动轴11为轴心进行转动进行转动,在传动滚筒12转动过程中带动其两侧的弹簧13进行扭动使其处于压缩状态,当背带14穿戴完成后使用者不再对背带14施力使弹簧13不再承受压力进行回弹并带动传动滚筒12进行反向转动,此时传动滚筒12使背带14随转动缠绕在其表面并带动背带收缩套接在使用者肩膀处,通过背双肩背包的方式将箱体1的重量均匀分摊向使用者背部与肩部,比起使用一直手进行提拉增大了使用者的受力面积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以便于使用者长时间进行携带移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接板(2),且转接板(2)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辅动通口(3),所述辅动通口(3)内固定套接有辅动轴(4),所述辅动轴(4)的表面活动套接在有辅动滚筒(5),且转接板(2)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熔接有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7),且转接板(2)正面顶部的左右两侧均熔接有防护板(8),所述防护板(8)的正面熔接有盖板(9),且盖板(9)的底部熔接在缓冲板(6)的顶部,所述盖板(9)正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通口(10),且防护板(8)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传动轴(1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传动滚筒(12),且传动滚筒(12)的相背的两端与防护板(8)内壁相对的一侧分别通过弹簧(13)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滚筒(12)的表面缠绕有背带(14),且背带(14)的一端与传动滚筒(1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背带(14)的另一端与辅动滚筒(5)的表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检测探伤仪,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接板(2),且转接板(2)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辅动通口(3),所述辅动通口(3)内固定套接有辅动轴(4),所述辅动轴(4)的表面活动套接在有辅动滚筒(5),且转接板(2)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熔接有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7),且转接板(2)正面顶部的左右两侧均熔接有防护板(8),所述防护板(8)的正面熔接有盖板(9),且盖板(9)的底部熔接在缓冲板(6)的顶部,所述盖板(9)正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通口(10),且防护板(8)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传动轴(1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传动滚筒(12),且传动滚筒(12)的相背的两端与防护板(8)内壁相对的一侧分别通过弹簧(13)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滚筒(12)的表面缠绕有背带(14),且背带(14)的一端与传动滚筒(1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背带(14)的另一端与辅动滚筒(5)的表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民照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瑞普防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