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安全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652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8
一种挂篮安全监控装置,在前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前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二称重传感器,在后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后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在底模的前端设置第二倾角传感器,底模的后端设置第一倾角传感器,以监控底模水平倾角的变化;由控制中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当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立即监控报警。其优点是由控制中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当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立即监控报警,整个监控过程实现持续测量监控,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篮安全监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挂蓝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挂篮安全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桥梁等施工中采用的挂蓝系统,其安全监控通常是采用的技术手段有:1、对前锚吊点采用测量尺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前锚吊点的数据获取相关数据;2、对底模也是采用手动测量方式对底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上述测量方式,只能间隔一段时间由人工进行测量,无法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连续测量挂蓝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采用人工测量方式进行测量时,一旦在没有测量的时间段内,挂蓝的受力变化达到或者超出正常范围,就容易发生事故,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连续测量挂蓝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当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立即监控报警的挂篮安全监控装置。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挂篮安全监控装置,在前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前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二称重传感器,在后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后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在底模的前端设置第二倾角传感器,底模的后端设置第一倾角传感器,以监控底模水平倾角的变化;由控制中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当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立即监控报警。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位于同一竖直轴线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一倾角传感器位于同一竖直轴线的位置。本技术的优点是由控制中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当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立即监控报警,整个监控过程实现持续测量监控,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部件明细为:锚固装置1、菱形桁架2、第二称重传感器3、第二倾角传感器4、底模架5、第一倾角传感器6、第一称重传感器7、竖向预应力筋8、梁体9。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前锚吊点处设置多个监控前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二称重传感器3,在后锚吊点处设置多个监控后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7;在底模5的前端设置第二倾角传感器4,底模的后端设置第一倾角传感器6,以监控底模水平倾角的变化;由控制中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7、第二称重传感器3、第一倾角传感器6、第二倾角传感器4的信号,当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立即监控报警。其中:第二称重传感器3、第二倾角传感器4位于同一竖直轴线的位置,第一称重传感器7、第一倾角传感器6位于同一竖直轴线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篮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前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二称重传感器(3),在后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后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7);在底模(5)的前端设置第二倾角传感器(4),底模的后端设置第一倾角传感器(6),以监控底模水平倾角的变化;由控制中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7)、第二称重传感器(3)、第一倾角传感器(6)、第二倾角传感器(4)的信号,当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立即监控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篮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前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二称重传感器(3),在后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后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7);在底模(5)的前端设置第二倾角传感器(4),底模的后端设置第一倾角传感器(6),以监控底模水平倾角的变化;由控制中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7)、第二称重传感器(3)、第一倾角传感器(6)、第二倾角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强林桂武马立波杨帆吴辉琴林志南郑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广西科技大学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