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43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包括控制模块、平面转动模块、立面转动模块和可提供持续牵引力的牵引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平面转动模块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立面转动模块设置在所述平面转动模块上,所述牵引模块设置在所述立面转动模块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平面转动模块、立面转动模块和牵引模块均控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肩关节牵引器,可以使肩关节能在较大活动范围内活动,对肩关节的牵引连续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牵引设备领域,具体为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出现肩关节不适症状的老年人数量也相对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一些年轻人也出现了肩关节不适症状。对于肩关节不适症状,传统的康复治疗主要依靠康复医师对患者实施徒手康复训练,由于康复医师体能受限,在一次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能持续训练的情况,造成康复训练效率低,医师劳动强度大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肩关节康复牵引设备,但存在肩关节活动范围较小、连续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可以使肩关节能在较大活动范围内活动,对肩关节的牵引连续性较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包括控制模块、平面转动模块、立面转动模块和可提供持续牵引力的牵引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平面转动模块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立面转动模块设置在所述平面转动模块上,所述牵引模块设置在所述立面转动模块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平面转动模块、立面转动模块和牵引模块均控制连接。所述平面转动模块包括平面转动机构和为所述平面转动机构提供动力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竖向布置,所述平面转动机构包括竖向布置且开口向下的第一转筒体和与所述第一转筒体滑动连接的第一环状轨道,所述第一转筒体与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筒体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环状轨道相适配的第一环状槽。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一电磁制动器,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电磁制动器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方,所述第一电磁制动器和第一轴承座均位于所述第一环状槽内侧。所述立面转动模块包括摆臂、立面转动机构和为所述立面转动机构提供动力的第二电机,所述摆臂设置在所述立面转动机构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机横向布置且固定在所述第一转筒体上表面。所述立面转动机构包括横向布置且开口向内的第二转筒体和与所述第二转筒体滑动连接的第二环状轨道,所述第二转筒体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摆臂与所述第二转筒体外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筒体内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环状轨道相适配的第二环状槽;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套设有第二轴承和第二电磁制动器,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一转筒体上表面,所述第二电磁制动器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侧;所述第二环状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外侧面上,所述第二电磁制动器位于所述第二环状轨道内侧。所述第一环状轨道上表面呈弧状,所述第二环状轨道的外侧面呈弧状,所述第一环状槽和第二环状槽均为弧槽。所述摆臂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牵引模块包括手柄和设置在所述摆臂内的牵引单元,所述手柄与所述摆臂外端部滑动连接,所述牵引单元包括永磁体和与所述永磁体相适配的电磁铁,所述手柄与所述永磁体固定连接,所述永磁体与所述摆臂沿所述摆臂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永磁体的内侧,所述摆臂外端内设有沿所述摆臂长度方向布置的弹簧,所述弹簧内端与所述摆臂外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内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摆臂外端部设有与所述手柄适配的滑槽。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弹簧内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摆臂侧面设有绑带和加热理疗区域。本专利技术的肩关节牵引器还包括带动所述支架进行上下移动的升降模块,所述升降模块为气压升降杆结构,所述气压升降杆结构的下端设有底座。本专利技术肩关节牵引器的平面转动模块可以使肩关节在平面内转动,立面转动模块可以使肩关节在竖直面内转动,因此,平面转动模块和立面转动模块的配合使用,可以使肩关节能在较大活动范围内活动。牵引模块可提供持续牵引力,对肩关节的牵引连续性较强。控制模块与平面转动模块、立面转动模块、牵引模块的配合使用,使肩关节牵引器更加智能化。第一转筒体和第一环状轨道起到了运动传递作用,同时也对立面转动模块起到了支撑作用,平面转动机构保证了平面转动模块运行的稳定性。第二转筒体和第二环状轨道起到了运动传递作用,同时也对摆臂起到了支撑作用,立面转动机构保证了立面转动模块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右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平面旋转模块和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了第一转筒体;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立面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了第二转筒体;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牵引模块和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手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8所示,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包括控制模块1、平面转动模块2、立面转动模块3和可提供持续牵引力的牵引模块。所述控制模块1和平面转动模块2设置在支架4上,所述立面转动模块3设置在所述平面转动模块2上,所述牵引模块设置在所述立面转动模块3上,所述控制模块1与所述平面转动模块2、立面转动模块3和牵引模块均控制连接。平面转动模块2可以使肩关节在平面内转动,立面转动模块3可以使肩关节在竖直面内转动,因此,平面转动模块2和立面转动模块3的配合使用,可以使肩关节能在较大活动范围内活动。牵引模块可提供持续牵引力,对肩关节的牵引连续性较强。控制模块1与平面转动模块2、立面转动模块3、牵引模块的配合使用,使肩关节牵引器更加智能化。所述平面转动模块2包括平面转动机构和为所述平面转动机构提供动力的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竖向布置。所述平面转动机构包括竖向布置且开口向下的第一转筒体6和与所述第一转筒体6滑动连接的第一环状轨道7,所述第一转筒体6与所述第一电机5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筒体6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环状轨道7相适配的第一环状槽。第一转筒体6和第一环状轨道7起到了运动传递作用,同时也对立面转动模块3起到了支撑作用,平面转动机构保证了平面转动模块2运行的稳定性。所述第一电机5的电机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一电磁制动器8,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平面转动模块、立面转动模块和可提供持续牵引力的牵引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平面转动模块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立面转动模块设置在所述平面转动模块上,所述牵引模块设置在所述立面转动模块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平面转动模块、立面转动模块和牵引模块均控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平面转动模块、立面转动模块和可提供持续牵引力的牵引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平面转动模块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立面转动模块设置在所述平面转动模块上,所述牵引模块设置在所述立面转动模块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平面转动模块、立面转动模块和牵引模块均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转动模块包括平面转动机构和为所述平面转动机构提供动力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竖向布置,所述平面转动机构包括竖向布置且开口向下的第一转筒体和与所述第一转筒体滑动连接的第一环状轨道,所述第一转筒体与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筒体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环状轨道相适配的第一环状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一电磁制动器,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电磁制动器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方,所述第一电磁制动器和第一轴承座均位于所述第一环状槽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面转动模块包括摆臂、立面转动机构和为所述立面转动机构提供动力的第二电机,所述摆臂设置在所述立面转动机构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机横向布置且固定在所述第一转筒体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面转动机构包括横向布置且开口向内的第二转筒体和与所述第二转筒体滑动连接的第二环状轨道,所述第二转筒体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摆臂与所述第二转筒体外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筒体内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珈宜李峰范仪铭郭艳幸朱立国于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郭维淮正骨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