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43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包括:柱形外壳、枕托,所述柱形外壳内连接有弹性装置,所述枕托与所述弹性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弹性装置在所述柱形外壳内运动;两个连接块,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两侧,所述两个连接块上前侧分别设置两个肩带;第一固定装置,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下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将肩带连接在使用者肩部,使用者前臂及肘部向下牵拉肘套,此时枕托位于使用者头部的枕部(颈部与后脑连接处)下方,朝向枕部,使用者将其枕部向下顶压枕托,枕托向下顶压弹性装置,使得弹性装置在柱形外壳内向下运动,此时使得颈项肌肉得到锻炼,当枕部停止顶压枕托,枕托复位;如此实现反复锻炼;且上述结构简单,方便携带,从而更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项肌术后锻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术后锻炼
,特别涉及颈项肌术后锻炼器。
技术介绍
颈椎病其实是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引起不适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45-50岁的中老年人,50岁左右的人群发病率为25%,60-70岁的人群发病率为50%,70岁以上几乎为100%。而目前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颈椎病。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汽车等先进设备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严重影响和压缩了大多数人的体育活动及休闲娱乐的时间,更进一步增加了颈椎病的发病机会,颈椎病已逐渐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颈部功能锻炼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术后的颈部功能锻炼;颈部功能锻炼方法是双手抱枕部,使双手和颈后肌对抗,每对抗10-15s,放松2-5s,算完成一次动作,反复进行上述动作5-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4-5组的锻炼,再合头部米字操锻炼颈部周围肌肉。这种通过人体自身的颈椎锻炼方法其效果有效,但目前人员的临床治疗观察发现,患者多存在着功能锻炼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如因颈部的肌肉较双上肢粗大有力,即使它在劳损的状态下也如此,普通青年人做颈部的功能锻炼到位已经很吃力,坚持下来有一定的难度,且双上肢持续对抗用力还有可能诱发出网球肘疾病。对于颈椎病好发于45~50岁的中老年人,要想完成有效颈部肌肉与双上肢功能对抗锻炼比较困难。目前,颈椎功能锻炼器(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开始应用,但是目前的颈椎功能锻炼器体积较大,如CN207520528U,不方便携带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颈项肌术后锻炼器,用以解决但是目前的颈椎功能锻炼器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进行锻炼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包括:柱形外壳、枕托,所述柱形外壳内连接有弹性装置,所述枕托与所述弹性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弹性装置在所述柱形外壳内运动;两个连接块,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两侧,所述两个连接块上前侧分别设置两个肩带;第一固定装置,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下端。优选的,所述肩带位于对应于人体肩部的内侧设置防护垫,所述枕托与所述弹性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肩带为长度可调的连接带,所述肩带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肘套。优选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伸缩杆,下端贯穿至柱形外壳内,所述枕托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杆上端;第一水平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杆下端;第一弹簧、第二水平连接板,所述第一弹簧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下端,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下端,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用于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上。优选的,所述柱形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端开口,所述壳体下端侧壁设置外螺纹;壳盖,呈台阶状,所述壳盖上端外壁设置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匹配;所述弹性装置还包括若干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弹簧下端与所述壳盖下端连接或抵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下端;若干第二吸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下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三安装板,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下端;中空固定座,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下方;若干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空固定座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固定块,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固定座上端内壁;两个导杆,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块一一对应,所述导杆竖直设置,所述导杆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导杆下端依次贯穿中空固定座上端、第一固定块上下端;两个缸体,设置在所述中空固定座内,所述两个缸体,分别与两个导杆一一对应,所述导杆下端贯穿至所述缸体内;两个第三水平连接板,别与两个导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周侧壁与所述缸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上端与所述导杆下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吸盘,分别与两个缸体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吸盘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固定座下端,所述第一吸盘与所述缸体两端;若干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固定座下端。优选的,所述柱形外壳包括:上下设置的安装腔和驱动腔,所述安装腔安装所述伸缩杆、第一水平连接板、第一弹簧、第二水平连接板;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转轴,水平设置,与所述驱动腔左右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腔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的驱动电机;两个第一锥齿轮,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固定套,固定套接在柱形外壳侧壁,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驱动腔上方;两个运动转换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连接;滑套,滑动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上,所述滑套与所述运动转换组件连接;所述运动转换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固定套左侧或右侧;两个第二固定块,上下间隔的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远离柱形外壳的一侧;螺纹杆,竖直设置,所述螺纹杆与两个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下端,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第一滑块,一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滑块设置竖直螺纹通孔,所述竖直螺纹通孔螺纹套接在所述螺纹杆上;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套左侧或右侧,所述第三固定块上端可拆卸连接支撑件或按摩件,设置按摩件时,所述按摩件位于枕托外侧;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三固定块转动连接;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枕托下端;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位移传感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枕托包括: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上滑动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四固定块上上下间隔设置若干第二连接孔;连接件,用于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第四固定块和连接套固定;若干第五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块上部周侧;若干第三连接杆,与所述若干第五固定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五固定块转动连接;若干第四连接杆,与所述若干第三连接杆一一对应,所述第四连接杆一端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上,所述第四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转动连接;弹性连接带,连接在所述若干第三连接杆之间。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连接有水平旋转装置,所述水平旋转装置的工作端安装有上下翻转装置,所述柱形外壳连接在所述上下翻转装置的工作端;第一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枕托上,用于检测枕托顶端距离人体颈部的距离;若干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枕托上不同位置,用于检测人体颈部对压力传感器所在处压力;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柱形外壳上,用于检测枕托的运动速度;图像检测装置,连接在所述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柱形外壳(1)、枕托(2),所述柱形外壳(1)内连接有弹性装置(3),所述枕托(2)与所述弹性装置(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弹性装置(3)在所述柱形外壳(1)内运动;/n两个连接块(4),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1)两侧,所述两个连接块(4)上前侧分别设置两个肩带(5);/n第一固定装置(6),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1)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柱形外壳(1)、枕托(2),所述柱形外壳(1)内连接有弹性装置(3),所述枕托(2)与所述弹性装置(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弹性装置(3)在所述柱形外壳(1)内运动;
两个连接块(4),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1)两侧,所述两个连接块(4)上前侧分别设置两个肩带(5);
第一固定装置(6),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1)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带(5)位于对应于人体肩部的内侧设置防护垫(51),所述枕托(2)与所述弹性装置(3)可拆卸连接,所述肩带(5)为长度可调的连接带,所述肩带(5)远离连接块(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肘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装置(3)包括:
伸缩杆(31),下端贯穿至柱形外壳(1)内,所述枕托(2)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杆(31)上端;
第一水平连接板(32),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杆(31)下端;
第一弹簧(33)、第二水平连接板(34),所述第一弹簧(33)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32)下端,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3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33)下端,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34)用于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外壳(1)包括:
壳体(11),所述壳体(11)下端开口,所述壳体(11)下端侧壁设置外螺纹;
壳盖(12),呈台阶状,所述壳盖(12)上端外壁设置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匹配;
所述弹性装置(3)还包括若干第二弹簧(35),所述第二弹簧(35)上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34)下端固定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弹簧(35)下端与所述壳盖(12)下端连接或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6)包括:
第三安装板(61),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1)下端;
若干第二吸盘(6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61)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6)包括:
第一安装板(63),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1)下端;
中空固定座(64),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63)下方;
若干第三弹簧(610),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63)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空固定座(64)上端固定连接;
两个第一固定块(65),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固定座(64)上端内壁;
两个导杆(66),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块(65)一一对应,所述导杆(66)竖直设置,所述导杆(66)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63)转动连接,所述导杆(66)下端依次贯穿中空固定座(64)上端、第一固定块(65)上下端;
两个缸体(67),设置在所述中空固定座(64)内,所述两个缸体(67),分别与两个导杆(66)一一对应,所述导杆(66)下端贯穿至所述缸体(67)内;
两个第三水平连接板(69),别与两个导杆(66)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69)周侧壁与所述缸体(67)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69)上端与所述导杆(66)下端固定连接;
两个第一吸盘(68),分别与两个缸体(67)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吸盘(68)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固定座(64)下端,所述第一吸盘(68)与所述缸体(67)两端;
若干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固定座(64)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项肌术后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外壳(1)包括:上下设置的安装腔(14)和驱动腔(13),所述安装腔(14)安装所述伸缩杆(31)、第一水平连接板(32)、第一弹簧(33)、第二水平连接板(34);
还包括辅助装置(7),所述辅助装置(7)包括:
转轴(71),水平设置,与所述驱动腔(13)左右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腔(13)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轴(71)旋转的驱动电机;
两个第一锥齿轮(72),分别设置在转轴(71)两端;
固定套(73),固定套(73)接在柱形外壳(1)侧壁,所述固定套(73)位于所述驱动腔(13)上方;
两个运动转换组件(75),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72)连接;
滑套(74),滑动连接在所述柱形外壳(1)上,所述滑套(74)与所述运动转换组件(75)连接;
所述运动转换组件(75)包括:
第二安装板(751),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751)安装在所述固定套(73)左侧或右侧;
两个第二固定块(752),上下间隔的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751)远离柱形外壳(1)的一侧;
螺纹杆(753),竖直设置,所述螺纹杆(753)与两个第二固定块(752)转动连接;
第二锥齿轮(754),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杆(753)下端,所述第二锥齿轮(754)与第一锥齿轮(72)啮合传动;
第一滑块(755),一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751)上,所述第一滑块(7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