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闸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36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车组闸片,包括若干摩擦块、钢背以及燕尾板,摩擦块安装在所述钢背的上表面,燕尾板安装在钢背的下表面,摩擦块由摩擦材料和背板压制成型,摩擦材料的摩擦面朝上,摩擦块为正多边形结构,摩擦块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以摩擦块的中心为旋转对称中心呈旋转对称;钢背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切舌,切舌从钢背上翘起并抵在凹槽的底部,切舌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当摩擦块受力不均匀时,切舌产生弹性变形,并能够支撑摩擦块,使摩擦块的摩擦面能够与制动盘更好地贴合,防止受力不均匀造成摩擦块偏磨,改善了闸片的制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闸片
本技术涉及高速列车制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车组闸片。
技术介绍
高速列车的制动主要是依靠制动闸片和制动盘的相互摩擦来实现,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作为列车制动的关键部件,制动闸片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因此对制动闸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使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是燕尾型粉末冶金闸片。现有的整体式燕尾粉末冶金闸片包括摩擦块、钢背和燕尾板,摩擦块与制动盘之间相互摩擦产生制动力。但是闸片的使用周期较长,单个摩擦块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局部受力不均匀的现象,摩擦面与制动盘的贴合不佳,造成偏磨,从而影响整个闸片的制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闸片,可有效解决动车组闸片上摩擦块的偏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车组闸片,包括若干摩擦块、钢背以及燕尾板,所述摩擦块安装在所述钢背的上表面,所述燕尾板安装在所述钢背的下表面,所述摩擦块由摩擦材料和背板压制成型,所述摩擦材料的摩擦面朝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块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摩擦块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以所述摩擦块的中心为旋转对称中心呈旋转对称;所述钢背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切舌,所述切舌从所述钢背上翘起并抵在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切舌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优选地,所述切舌在所述钢背上的投影的中线与穿过所述摩擦块中心的垂直线相交。可选地,所述凹槽为梯形凹槽,所述切舌包括倾斜部和顶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钢背所在平面呈角度,所述顶部与所述梯形凹槽底部相互平行并与之相抵;所述倾斜部的一端与所述钢背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顶部相连。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摩擦块为等边三角形结构,一个所述摩擦块对应三个所述切舌,所述切舌分别抵接在位于所述摩擦块三个角处的所述凹槽中。优选地,所述顶部的宽度与所述凹槽的宽度相等。可选地,所述背板的边缘设置为向上的翻边,所述翻边包裹或部分包裹所述摩擦材料。可选地,还包括定位销,所述钢背和所述燕尾板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钢背和所述燕尾板的定位孔中。可选地,还包括安装铆钉,所述安装铆钉穿过位于所述摩擦材料和背板中心的安装孔以及所述钢背上的第一铆接孔,将所述摩擦块安装在所述钢背上;所述安装铆钉的头部位于所述摩擦材料的安装孔中,且抵在所述背板上。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摩擦块和所述钢背之间的垫圈,所述安装铆钉的铆钉杆穿过所述垫圈的中心通孔;所述垫圈厚度小于所述切舌的高度。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车组闸片,摩擦块和钢背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切舌,当摩擦块受力不均匀时,切舌产生弹性变形,并能够支撑摩擦块,使摩擦块的摩擦面能够与制动盘更好地贴合,防止受力不均匀造成摩擦块偏磨,改善了闸片的制动性能,另外本技术提供的闸片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易,通用性强,适宜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动车组闸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动车组闸片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动车组闸片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摩擦块11摩擦材料111摩擦材料安装孔12背板121梯形凹槽122翻边123背板安装孔2垫圈3钢背31第一铆接孔32第二铆接孔33切舌4燕尾板41燕尾板安装孔5安装铆钉6固定铆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闸片,包括摩擦块1、垫圈2、钢背3以及燕尾板4,所述摩擦块1安装在所述钢背3的一侧,所述燕尾板4安装在与所述摩擦块1相对的钢背3的另一侧,所述垫圈2位于所述摩擦块1与钢背3之间。摩擦块1和钢背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梯形凹槽121和切舌33,切舌33伸入梯形凹槽121中抵在梯形凹槽121的底部,用于支撑摩擦块1,在列车制动时,通过切舌33的受力变形减小摩擦块1的偏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铆钉5将摩擦块1、垫圈2安装在钢背3的上表面,固定铆钉6将燕尾板4安装在钢背3的下表面。摩擦块1包括压制成型的摩擦材料11和背板12,摩擦材料11的摩擦面朝上,制动时与制动盘摩擦,下表面与背板12的上表面接触。背板12边缘为朝上的翻边122,翻边122包覆部分摩擦材料11,可以增加摩擦块1的抗剪切强度,背板1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摩擦材料11一侧凹陷的梯形凹槽121。翻边122和梯形凹槽121均可以通过冲压的手段加工出。优选地,由于摩擦材料11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被磨损,翻边122和凹槽121在背板12上的最高点的相对高度相同,使得摩擦块1能够在最长的使用时间内,具备最优的抗剪切强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摩擦块1为等边三角形结构,摩擦材料11和背板12的中央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摩擦材料安装孔111和背板安装孔123,上述安装孔均为通孔。背板12上设置有三个围绕背板安装孔123设置的梯形凹槽121,三个梯形凹槽121分别对应摩擦块1的三个角。如图3所示,安装铆钉5穿过摩擦材料安装孔11、背板安装孔123以及垫圈2的中心通孔,与钢背3相互固定。安装铆钉5的头部位于摩擦材料安装孔111中,并抵在背板12上,钢背3上设置有与安装铆钉5相对应的第一铆接孔31,第一铆接孔31为上窄下宽的孔结构,安装铆钉5的尾部充满第一铆接孔31,从而安装铆钉5与钢背3相互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铆钉例如台阶铆钉作为安装铆钉,钢背3上也可通过设置凹槽等结构将台阶铆钉的尾部进行隐藏。钢背3上在与梯形凹槽12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切舌33,切舌33从钢背3上翘起伸入梯形凹槽121中,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切舌33由钢背3通过冲压等手段加工形成,钢背3上从而形成一个矩形开口,切舌33包括倾斜部以及与其相连的顶部,倾斜部与上述开口的较窄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组闸片,包括若干摩擦块、钢背以及燕尾板,所述摩擦块安装在所述钢背的上表面,所述燕尾板安装在所述钢背的下表面,所述摩擦块由摩擦材料和背板压制成型,所述摩擦材料的摩擦面朝上,其特征在于:/n所述摩擦块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摩擦块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以所述摩擦块的中心为旋转对称中心呈旋转对称;/n所述钢背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切舌,所述切舌从所述钢背上翘起并抵在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切舌可以发生弹性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闸片,包括若干摩擦块、钢背以及燕尾板,所述摩擦块安装在所述钢背的上表面,所述燕尾板安装在所述钢背的下表面,所述摩擦块由摩擦材料和背板压制成型,所述摩擦材料的摩擦面朝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块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摩擦块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以所述摩擦块的中心为旋转对称中心呈旋转对称;
所述钢背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切舌,所述切舌从所述钢背上翘起并抵在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切舌可以发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舌在所述钢背上的投影的中线与穿过所述摩擦块中心的垂直线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为梯形凹槽,所述切舌包括倾斜部和顶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钢背所在平面呈角度,所述顶部与所述梯形凹槽底部相互平行并与之相抵;
所述倾斜部的一端与所述钢背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顶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动车组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块为等边三角形结构,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迎辉赵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