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器进油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290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器进油装配结构,属于发动机增压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增压器总成、进油螺栓、进油管和双层铜垫圈,增压器总成上开设有进油口,进油管包括有硬管,硬管的一端套接有六角螺母,且该端通过六角螺母与发动机缸体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连接有进油接头,进油接头由相互垂直且贯通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构成,二者呈“T”型设置,其中第二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与进油螺栓相互配合的螺纹,第一连接管套接在硬管远离六角螺母的一端,且其外壁靠近增压器总成的一端沿径向固定安装有卡位支架。该种增压器进油装配结构便于装配,且能够防止进油管和进油螺栓在安装时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器进油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增压器
,具体为一种增压器进油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深层次发展,市场对于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高要求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而增压器对于发动机排放和油耗的改善也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而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各发动机厂也都着手在开发自己的增压发动机。目前增压器的进油装配结构都是进油螺栓、进油管和两个铜垫圈配合安装,随着增压器的设计小型化和紧凑化,安装进油管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两个铜垫圈在进行安装时对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在狭小的空间内装配起来就比较困难、费时费力,而且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进油管较长且重,在用电动工具对进油管与进油螺栓进行拧紧装配时,容易出现进油管接头与进油螺栓不对齐且不同轴的情况,进而导致原本相互配合的螺纹被强行错位,轻则对螺纹造成磨损,重则报废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器进油装配结构,该种增压器进油装配结构便于装配,且能够防止进油管和进油螺栓在安装时出现损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增压器进油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器进油装配结构,包括增压器总成(1)、进油螺栓(2)、进油管(3)和双层铜垫圈(4),所述增压器总成(1)上开设有进油口,其特征在于:/n所述进油管(3)包括有硬管(33),所述硬管(33)的一端套接有六角螺母(34),且该端通过所述六角螺母(34)与发动机缸体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连接有进油接头(31),所述进油接头(31)由相互垂直且贯通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构成,二者呈“T”型设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进油螺栓(2)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套接在所述硬管(33)远离所述六角螺母(34)的一端,且其外壁靠近所述增压器总成(1)的一端沿径向固定安装有卡位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器进油装配结构,包括增压器总成(1)、进油螺栓(2)、进油管(3)和双层铜垫圈(4),所述增压器总成(1)上开设有进油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油管(3)包括有硬管(33),所述硬管(33)的一端套接有六角螺母(34),且该端通过所述六角螺母(34)与发动机缸体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连接有进油接头(31),所述进油接头(31)由相互垂直且贯通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构成,二者呈“T”型设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进油螺栓(2)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套接在所述硬管(33)远离所述六角螺母(34)的一端,且其外壁靠近所述增压器总成(1)的一端沿径向固定安装有卡位支架(32),所述卡位支架(3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增压器总成(1)的外壳相抵;
所述双层铜垫圈(4)包括有第一垫圈(41)、第二垫圈(42)和支撑片(43),所述第一垫圈(41)和所述第二垫圈(42)均呈“圆环”状且相互平行,所述支撑片(43)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垫圈(41)和所述第二垫圈(42)的边缘处,三者组合呈“C”型,所述第二连接管嵌入设置在所述双层铜垫圈(4)“C”型结构的内部,且其上下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群芳殷志雄杨闯乐毅黄越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