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调节固定底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弹簧安装调试不方便的问题。该可调节固定底板包括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放置于地平面上,其中间位置固定有用于安装门轴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高度高于所述底板本体;高度调节螺栓,其个数为四个并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本体上,四个高度调节螺栓均向下伸出并与地平面接触,通过四个所述的高度调节螺栓能够调节所述底板本体的高度;预安装孔,其个数为两个并左右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本体上;安装孔,其个数为四个并布置于所述底板本体的四角处,所述安装孔内用于布置插入地平面内的膨胀螺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固定底板
本技术涉及驱动门轴安装底板
,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调节固定底板。
技术介绍
地弹簧是一种液压式闭门器,其压紧弹簧的装置是蜗轮而不是齿轮齿条,因为蜗轮可以正反向旋转,所以地弹簧可以用于双向开启的门,而闭门器则只能用于单向开启的门。地弹簧的技术关键是主轴下部的承重座,它决定着地弹簧的承重等级。地弹簧的基本配置是天轴和地轴(或称地脚),天轴是在上部连接门框和门扇的配件,由一个固定在门扇上的可以用螺栓调节的插销式的轴和一个固定在门扇的轴套组成,地轴则是用于承重的部件,为了使得安装后的门外观看起来好看,现有技术的地弹簧地轴通常都是预埋在地下的,其安装调试非常的不方便,为此,现阶段亟需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的地弹簧底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固定底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弹簧安装调试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可调节固定底板,包括: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放置于地平面上,其中间位置固定有用于安装门轴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高度高于所述底板本体;高度调节螺栓,其个数为四个并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本体上,四个高度调节螺栓均向下伸出并与地平面接触,通过四个所述的高度调节螺栓能够调节所述底板本体的高度;预安装孔,其个数为两个并左右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本体上;安装孔,其个数为四个并布置于所述底板本体的四角处,所述安装孔内用于布置插入地平面内的膨胀螺栓。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底板本体的大小相适配并扣罩于所述底板本体上,所述盖板上开有用于容纳所述固定柱的U形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本体的两侧开有对称的半圆形限位槽,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半圆形限位槽一一对应的半圆形限位块;所述盖板扣罩于所述底板本体上后,所述半圆形限位块与半圆形限位槽在垂直方向上位置对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柱为圆柱体结构,其外表面上设有与其固定为一体、用于与门轴配合的安装键;所述固定柱的中间位置开有上下贯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任一位置的横截面均呈正方形,所述固定孔的内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固定孔也用于与所述的门轴配合。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四个所述的安装孔均为沉头孔,所述高度调节螺栓、膨胀螺栓的上表面与底板本体的上表面平齐。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可调节固定底板通过底板本体、固定柱、高度调节螺栓、预安装孔及安装孔的配合,能够方便快速地对门轴进行安装,无需在地上挖坑,只需将底板本体放置于平整的地平面上即可,然后将门轴套设在固定柱上,通过四个高度调节螺栓的旋拧,调节底板本体的高度,使得门轴的下表面与地平面之间的间隙合适,同时上表面与相应门框的间隙合适,然后再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底板本体,将门轴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到位,使门轴的左右间隙合适,确保门的各个中心线到位对齐,之后再通过在预安装孔内打入预安装螺丝,在保证门轴上下左右间隙均合适的情况下,将该预安装螺丝旋紧,实现底板本体的预定位,最后在四角位置的安装孔内打入膨胀螺栓,将底板本体彻底定位住,并将已打入的预安装螺丝旋出即可。当然,为了确保底板本体的彻底固定,还可以在预安装螺丝旋出后,在其孔洞中打入强力胶。本技术的盖板不仅能够遮挡住底板本体上的部件,起到美观的作用,而且能够防止杂物落入到门轴的旋转处,确保此处的清洁,盖板上开设的U形槽能够为固定柱提供一定的空间,方便门轴与固定柱之间的配合。在底板本体两侧开设的半圆形限位槽,同时在盖板的内侧开设的与其一一对应的半圆形限位块,能够在将盖板扣罩在底板本体上后,利用限位槽和限位块实现盖板和底板本体之间的定位,同时防止盖板在底板本体上发生移动。固定柱的外表面为圆形能够方便门轴的旋转,同时上大下小的固定孔也能够实现门轴在垂直方向上与固定孔之间的彻底接触,从而使得门轴在旋转时不会发生松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底板本体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盖板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向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B向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底板本体;2-固定柱;3-高度调节螺栓;4-预安装孔;5-安装孔;6-盖板;7-U形槽;8-半圆形限位槽;9-半圆形限位块;10-安装键;11-固定孔;12-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可调节固定底板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图1示出的为底板本体1的俯视图,图2示出的为盖板6的仰视图,图3和图4分别是图1和图2中的A向、B向示意图。安装时,盖板6扣罩在底板本体1上,形成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其中,门轴12安装在上面,图6中的箭头方向为门轴12的旋转方向。首先对该实施例中底板本体1的结构做详细描述,底板本体1整体形状呈矩形,其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柱2,该固定柱2的高度要高于底板本体1,其主要作用是用于与门轴12的配合。为了实现与门轴12的配合,该固定柱2采用的是圆柱体结构,其外表面上设有与其固定为一体、用于与门轴12配合的安装键10;在固定柱2的中间位置还开有上下贯通的固定孔11,该固定孔11任一位置的横截面均呈正方形,而且固定孔11的内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固定孔11也用于与门轴12相配合。在底板本体1上对称安装有四个高度调节螺栓3,这四个高度调节螺栓3均向下伸出并与地平面接触,调节螺栓3与底板本体1之间是螺纹配合的关系,其主要的作用是调节底板本体1的高度。另外,为了盖板6的安装,还需确保调节螺栓3的上表面要低于底板本体1的上表面。在底板本体1上还左右对称布置有两个预安装孔4,这两个预安装孔4的作用是在将底板本体1的位置确定好后,将其预定位,为后续的彻底定位做好准备,这两个预安装孔4呈圆柱形。在底板本体1上还开设有四个安装孔5,这四个安装孔5布置于底板本体1的四角处,安装孔5采用的是沉孔结构,其主要作用是配合膨胀螺栓(图中未示出)将底板本体1彻底固定住,同样的,为了方便盖板6的安装,膨胀螺栓的上表面也要低于底板本体1的上表面,这也是安装孔5采用沉孔结构的原因所在。盖板6的结构较为简单,其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调节固定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本体(1),所述底板本体(1)放置于地平面上,其中间位置固定有用于安装门轴(12)的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的高度高于所述底板本体(1);/n高度调节螺栓(3),其个数为四个并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本体(1)上,四个高度调节螺栓(3)均向下伸出并与地平面接触,通过四个所述的高度调节螺栓(3)能够调节所述底板本体(1)的高度;/n预安装孔(4),其个数为两个并左右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上;/n安装孔(5),其个数为四个并布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的四角处,所述安装孔(5)内用于布置插入地平面内的膨胀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固定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本体(1),所述底板本体(1)放置于地平面上,其中间位置固定有用于安装门轴(12)的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的高度高于所述底板本体(1);
高度调节螺栓(3),其个数为四个并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本体(1)上,四个高度调节螺栓(3)均向下伸出并与地平面接触,通过四个所述的高度调节螺栓(3)能够调节所述底板本体(1)的高度;
预安装孔(4),其个数为两个并左右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上;
安装孔(5),其个数为四个并布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的四角处,所述安装孔(5)内用于布置插入地平面内的膨胀螺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6),所述盖板(6)与底板本体(1)的大小相适配并扣罩于所述底板本体(1)上,所述盖板(6)上开有用于容纳所述固定柱(2)的U形槽(7)。
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宝峰,李文军,卢波畅,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特耐力门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