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及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08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及其连接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墙梁单元本体,所述墙梁单元本体包括墙体、设于墙体上的横向承重架,所述墙梁单元本体的上方安装有预制楼板,所述横向承重架包括设于墙体上方的上边框梁和设于墙体下方的下边框梁;所述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的两端均与设于墙梁单元本体两侧的竖向承重架连接,所述竖向承重架包括设于墙梁单元本体两侧的连接立柱;所述上边框梁与连接立柱通过连接装置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相背离的一侧均设有与预制楼板连接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施工难度低,装配效率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及其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装配式建筑结构主体构件在工厂预制后,在现场完成拼装。由于主体构件能在工厂实施标准化作业,解决了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存在的建筑能耗高、资源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装配式住宅建筑技术备受建筑行业关注,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现场搭接时施工难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及其连接结构,其施工难度低,装配效率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及其连接结构,包括墙梁单元本体,所述墙梁单元本体包括墙体、设于墙体上的横向承重架,所述墙梁单元本体的上方安装有预制楼板,所述横向承重架包括设于墙体上方的上边框梁和设于墙体下方的下边框梁;所述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的两端均与设于墙梁单元本体两侧的竖向承重架连接,所述竖向承重架包括设于墙梁单元本体两侧的连接立柱;所述上边框梁与连接立柱通过连接装置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相背离的一侧均设有与预制楼板连接的连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竖向承重架设置于墙梁单元的两侧,通过连接装置对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进行连接,墙梁单元与竖向承重架以及连接部和连接装置均为预制而成,通过现场进行搭接,固定,即可完成对墙梁单元的安装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避免了施工现场大量的钢筋工程,有利于提高装配的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于上边框梁端部的端板、与连接立柱一侧贴合的固定板、设于固定板一侧且与端板背离连接立柱一侧抵接的第一夹板和设于固定板一侧且与连接立柱背离端板一侧抵接的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高强螺栓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夹持于端板和连接立柱相背离的一侧,再通过高强螺栓进行固定,由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固定于固定板上且间隔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上边框梁或下边框梁与连接柱的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固可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的水平部与上边框梁的上端面固定,第一L型板的竖直部与连接立柱靠近上边框梁的一侧固定;所述第二L型板与上边框梁的下端面固定,第二L型板的竖直部与连接立柱靠近上边框梁的一侧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能够进一步加固上边框梁、下边框梁与连接立柱的连接,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不易松脱晃动,强度较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制楼板的端部设有钢筋套环;所述钢筋套环沿预制楼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部包括沿上边框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弧形钢筋,且弧形钢筋的中部向背离墙体的一侧凸起;所述弧形钢筋的一端固定于上边框梁上,弧形钢筋的另一端活动设置;所述钢筋套环套设于弧形钢筋上时,弧形钢筋的活动端与预制楼板抵接,弧形钢筋的固定端与钢筋套环背离预制楼板的一侧抵接;所述预制楼板与墙梁单元本体的连接处浇筑有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制楼板从上边框梁的上方插接,使得钢筋套环套设于弧形钢筋上,弧形钢筋的活动端与预制楼板抵接,弧形钢筋的固定端与钢筋套环背离预制楼板的一侧抵接,使得钢筋套环与连接部固定稳固,且钢筋套环与连接部之间不易晃动,最后通过浇筑混凝土,使得预制楼板与墙梁单元固定成一个整体,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上均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加强肋的一条直角边与第一L型板或第二L型板的水平部固定,加强肋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一L型板或第二L型板的竖直部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肋,提高第一第一L型板和第二第一L型板的抗弯强度,使得第一第一L型板和第二第一L型板对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固定地效果更加稳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边框梁上端面且靠近预制楼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条相适配的固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楼板的下端面设置固定条,在楼板盖设于墙梁单元上后,不易发生滑动,使得预制楼板与墙梁单元的位置固定,连接更加可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梁单元本体与其两侧的竖向承重架之间的缝隙填筑有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梁单元与竖向承重架之间的缝隙中填筑混凝土,有利于将墙梁单元与竖向承重架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体结构更加稳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预制结构进行装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避免了施工现场大量的钢筋工程,有利于提高装配的效率;2、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夹持于端板和连接立柱相背离的一侧,再通过高强螺栓进行固定,由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固定于固定板上且间隔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上边框梁或下边框梁与连接柱的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固可靠;3、在预制楼板的下端面设置固定条,在楼板盖设于墙梁单元上后,不易发生滑动,使得预制楼板与墙梁单元的位置固定,连接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墙梁单元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隐藏固定板后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的预制楼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墙梁单元本体;2、墙体;3、横向承重架;31、上边框梁;32、下边框梁;4、竖向承重架;41、连接立柱;5、连接装置;51、端板;52、固定板;53、第一夹板;54、第二夹板;55、第一L型板;56、第二L型板;57、加强肋;6、连接部;61、弧形钢筋;7、预制楼板;71、钢筋套环;72、固定条;73、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及其连接结构,包括墙梁单元本体1。墙梁单元本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竖向承重架4。参照图1、图2,墙梁单元本体1包括墙体2和横向承重架3。横向承重架3固定于墙体2的上边缘处。横向承重架3包括固定于墙体2上方的上边框梁31和固定于墙体2下方的下边框梁32。上边框梁31和下边框梁32的两端均竖向承重架4固定连接。上边框梁31和下边框梁32相背离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部6。连接部6包括沿上边框梁3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弧形钢筋61,且弧形钢筋61的中部向背离墙体2的一侧凸起。弧形钢筋61的一端固定于上边框梁31上,弧形钢筋61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参照图2,竖向承重架4包括连接立柱41,连接立柱41固定于墙梁单元本体1的两侧。参照图3、图4,上边框梁31与连接立柱41通过连接装置5进行固定连接。连接装置5包括端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包括墙梁单元本体(1),所述墙梁单元本体(1)包括墙体(2)、设于墙体(2)上的横向承重架(3),所述墙梁单元本体(1)的上方安装有预制楼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承重架(3)包括设于墙体(2)上方的上边框梁(31)和设于墙体(2)下方的下边框梁(32);所述上边框梁(31)和下边框梁(32)的两端均与设于墙梁单元本体(1)两侧的竖向承重架(4)连接,所述竖向承重架(4)包括设于墙梁单元本体(1)两侧的连接立柱(41);所述上边框梁(31)与连接立柱(41)通过连接装置(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上边框梁(31)和下边框梁(32)相背离的一侧均设有与预制楼板(7)连接的连接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包括墙梁单元本体(1),所述墙梁单元本体(1)包括墙体(2)、设于墙体(2)上的横向承重架(3),所述墙梁单元本体(1)的上方安装有预制楼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承重架(3)包括设于墙体(2)上方的上边框梁(31)和设于墙体(2)下方的下边框梁(32);所述上边框梁(31)和下边框梁(32)的两端均与设于墙梁单元本体(1)两侧的竖向承重架(4)连接,所述竖向承重架(4)包括设于墙梁单元本体(1)两侧的连接立柱(41);所述上边框梁(31)与连接立柱(41)通过连接装置(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上边框梁(31)和下边框梁(32)相背离的一侧均设有与预制楼板(7)连接的连接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固定于上边框梁(31)端部的端板(51)、与连接立柱(41)一侧贴合的固定板(52)、设于固定板(52)一侧且与端板(51)背离连接立柱(41)一侧抵接的第一夹板(53)和设于固定板(52)一侧且与连接立柱(41)背离端板(51)一侧抵接的第二夹板(54);所述第一夹板(53)和第二夹板(54)通过高强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墙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2)的一侧设有第一L型板(55)和第二L型板(56);所述第一L型板(55)的水平部与上边框梁(31)的上端面固定,第一L型板(55)的竖直部与连接立柱(41)靠近上边框梁(31)的一侧固定;所述第二L型板(56)与上边框梁(31)的下端面固定,第二L型板(56)的竖直部与连接立柱(41)靠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邹奇张雪李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峻卓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