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合式衣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93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合式衣架,包括第一底架、第二底架、支撑转动架、顶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第一底架与第二底架铰接相连,第一底架的端部与顶架相连且与第一侧架铰接相连,第一侧架与第一底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支撑转动架的一端与第二底架铰接相连,其另一端与顶架相连且与第二侧架铰接相连,第二侧架与支撑转动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支撑转动架上靠近于与第二底架相铰接的一端设置压板,第二底架上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于压板上,第二底架上设置止挡环,止挡环位于固定环的下方,由所设置的固定环可提高支撑转动架与第二底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防止当衣架承托较多衣物时,保证衣架的支撑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合式衣架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开合式衣架。
技术介绍
晾衣架作为日常用品中比较常见的工具,其能够对清洗后的衣物起到支撑及辅助晾晒的作用。现有的开合式衣架在使用时,通过将底部支架和顶部支架伸展开来以分别实现衣架的底部支撑和顶部支撑,顶部支架用于支撑晾晒衣物。但现有的开合式衣架在其上方承托较多衣物时,对底部的支架形成较大负荷,继而会使得底部支架在铰接连接处形成较大的负荷,由此会影响衣架的支撑稳定性,进而降低衣架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高开合式衣架的底部支撑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开合式衣架的底部支撑稳定性,保证衣架在承托较多衣物时可提供稳固支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合式衣架,其包括:第一底架、第二底架、支撑转动架、顶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其中:所述第一底架与所述第二底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一底架和所述第二底架的底部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底架的端部与所述顶架相连且与所述第一侧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一侧架与所述第一底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转动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架铰接相连,所述支撑转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架相连且与所述第二侧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二侧架与所述支撑转动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转动架上靠近于与所述第二底架相铰接的一端设置压板,当所述支撑转动架与所述第二底架共轴线时,所述压板抵接于所述第二底架的外壁;所述第二底架上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压板上且所述第二底架的外壁容纳于所述固定环内;所述第二底架上设置止挡环,所述止挡环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下方,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止挡环的外径尺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架与所述第二底架的底部设置防滑胶套。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压板为过盈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呈弧形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合式衣架,其包括:第一底架、第二底架、支撑转动架、顶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第一底架与第二底架铰接相连,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底部用于支撑固定;第一底架的端部与顶架相连且与第一侧架铰接相连,第一侧架与第一底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支撑转动架的一端与第二底架铰接相连,支撑转动架的另一端与顶架相连且与第二侧架铰接相连,第二侧架与支撑转动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支撑转动架上靠近于与第二底架相铰接的一端设置压板,当支撑转动架与第二底架共轴线时,压板抵接于第二底架的外壁;第二底架上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可套设于压板上且第二底架的外壁容纳于固定环内;第二底架上设置止挡环,止挡环位于固定环的下方,由所设置的固定环可提高支撑转动架与第二底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防止当衣架承托较多衣物时,使得支撑转动架绕与第二底架的铰接处产生较大的转动,以防止其向下倾斜,保证衣架的支撑稳定性,同时,所设置的止挡环可确定固定环在第二底架上的设置位置,防止其沿第二底架向下滑落至较低位置,由此给操作带来不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开合式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开合式衣架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开合式衣架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合式衣架,其包括:第一底架11、第二底架12、支撑转动架20、顶架30、第一侧架41和第二侧架42。第一底架11与第二底架12铰接相连,第一底架11和第二底架12的底部用于支撑固定,第一底架11与第二底架12的底部设置防滑胶套,提高衣架的底部防滑性能。第一底架11的端部与顶架30相连且与第一侧架41铰接相连,第一侧架41与第一底架11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支撑转动架20的一端与第二底架12铰接相连,支撑转动架20的另一端与顶架30相连且与第二侧架42铰接相连,第二侧架42与支撑转动架20的铰接处转动连接。由此,顶架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转动架20和第一底架11的端部,实现对顶架30的支撑,顶架30的两侧设置有可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架41和第二侧架42,其中,第一侧架41和第二侧架42位于顶架30的内侧以使得第一侧架41和第二侧架42在转动时抵接于顶架30上。支撑转动架20上靠近于与第二底架12相铰接的一端设置压板21,当支撑转动架20与第二底架12共轴线时,压板21抵接于第二底架12的外壁,压板21位于支撑转动架20与第二底架12铰接处的下方,以使支撑转动架20转动至与第二底架12共轴线时,压板21抵接于第二底架12的外壁,其中,压板21呈弧形状,以贴合于第二底架12的外壁表面上。第二底架12上套设有固定环121,固定环121可套设于压板21上且第二底架12的外壁容纳于固定环121内,固定环121套设于压板21上,具体地,压板21穿设于固定环121与第二底架12外壁之间环形间隙内,为保证固定环121与压板21的连接稳定性,固定环121与压板21为过盈配合连接。由所设置的固定环121可提高支撑转动架20与第二底架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防止当衣架承托较多衣物时,使得支撑转动架20绕与第二底架12的铰接处产生较大的转动,以防止其向下倾斜,保证衣架的支撑稳定性。第二底架12上设置止挡环122,止挡环122位于固定环121的下方,固定环121的内径尺寸小于止挡环122的外径尺寸。所设置的止挡环122可确定固定环121在第二底架12上的设置位置,防止其沿第二底架12向下滑落至较低位置,由此给操作带来不便,进而方便用户从较高位置可直接将固定环121套设于压板21上,提高操作效率和便利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合式衣架,其包括:第一底架、第二底架、支撑转动架、顶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第一底架与第二底架铰接相连,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底部用于支撑固定;第一底架的端部与顶架相连且与第一侧架铰接相连,第一侧架与第一底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支撑转动架的一端与第二底架铰接相连,支撑转动架的另一端与顶架相连且与第二侧架铰接相连,第二侧架与支撑转动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支撑转动架上靠近于与第二底架相铰接的一端设置压板,当支撑转动架与第二底架共轴线时,压板抵接于第二底架的外壁;第二底架上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于压板上且第二底架的外壁容纳于固定环内;第二底架上设置止挡环,止挡环位于固定环的下方,由所设置的固定环可提高支撑转动架与第二底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防止当衣架承托较多衣物时,使得支撑转动架绕与第二底架的铰接处产生较大的转动,以防止其向下倾斜,保证衣架的支撑稳定性,同时,所设置的止挡环可确定固定环在第二底架上的设置位置,防止其沿第二底架向下滑落至较低位置,由此给操作带来不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合式衣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底架、第二底架、支撑转动架、顶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其中:/n所述第一底架与所述第二底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一底架和所述第二底架的底部用于支撑固定;/n所述第一底架的端部与所述顶架相连且与所述第一侧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一侧架与所述第一底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n所述支撑转动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架铰接相连,所述支撑转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架相连且与所述第二侧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二侧架与所述支撑转动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n所述支撑转动架上靠近于与所述第二底架相铰接的一端设置压板,当所述支撑转动架与所述第二底架共轴线时,所述压板抵接于所述第二底架的外壁;/n所述第二底架上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压板上且所述第二底架的外壁容纳于所述固定环内;/n所述第二底架上设置止挡环,所述止挡环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下方,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止挡环的外径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合式衣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底架、第二底架、支撑转动架、顶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其中:
所述第一底架与所述第二底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一底架和所述第二底架的底部用于支撑固定;
所述第一底架的端部与所述顶架相连且与所述第一侧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一侧架与所述第一底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转动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架铰接相连,所述支撑转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架相连且与所述第二侧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二侧架与所述支撑转动架的铰接处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转动架上靠近于与所述第二底架相铰接的一端设置压板,当所述支撑转动架与所述第二底架共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向军夏江忠韩瑞庆杨明泉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玉美人家居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