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衣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028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衣架,包括位于左侧的左支撑架、位于右侧的右支撑架、位于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之间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上均转动连接设有若干晾衣组件,每个晾衣组件下方均设有第一支撑杆,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收起、方便组装、支撑方式简单、收起后方便搬运、所需拆卸零件少的优点。所需拆卸零件少的优点。所需拆卸零件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衣架


[0001]本技术涉及衣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装式衣架。

技术介绍

[0002]衣架通常用于晾晒衣服,但是,现有的一些组装式的不锈钢晾衣架,都是通过螺丝螺母组装,组装完成后,若是需要收起,则还需要重新拆卸开,而且,拆卸都是螺丝螺母固定,拆卸完成后,为防止丢失,还需找地方储存,拆下来的管子,零零散散,依旧需要找扎带扎紧;而且,若是需要将衣架搬出屋外晾晒衣服,一个人很难搬运,而且若是体积大,很难搬进电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式衣架,具有方便收起、方便组装、支撑方式简单、收起后方便搬运、所需拆卸零件少的优点。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组装式衣架,包括位于左侧的左支撑架、位于右侧的右支撑架、位于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之间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上均转动连接设有若干晾衣组件,每个所述晾衣组件下方均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固定连接;
[0006]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均包括前后竖直放置的两根方管;
[0007]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左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呈纵向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于左支撑架的两根方管之间,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右侧固定阵列设有若干横向的第一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侧均设有第一螺纹;
[0008]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右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呈纵向放置,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于右支撑架的两根方管之间,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左侧固定阵列设有若干横向的第二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若干第一连接杆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侧均设有第二螺纹,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侧均螺纹连接有圆环状的抵挡块,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均套设有连接件固定块,每个所述连接件固定块为六棱柱,每个所述六棱柱上均开设有贯穿六棱柱左侧部至右侧部的第一圆形穿孔,所述六棱柱的左侧部均开设有第一圆槽,每个所述第一圆槽内部左侧均设有与第一螺纹相对应的第三螺纹,每个所述连接件固定块的左侧与第一连接杆的右侧螺纹连接。
[0009]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四组支撑组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后侧的两根方管,另外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前侧的两根方管,所述前侧的两组支撑组件
与后侧的两组支撑组件对称放置;
[0011]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位于后侧的两个支撑组件呈交叉放置,且两个第三支撑杆转动连接,每个第三支撑杆与方管的转动连接处均位于每个第二支撑杆与方管的转动连接处的下方,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三支撑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后侧两个方管的前侧部,与后侧的右侧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三支撑杆转动连接于后侧的左侧的方管前侧部,与后侧的左侧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三支撑杆转动连接于后侧的右侧的方管前侧部。
[0012]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转动连接的一侧均开设有转动槽,每个所述第三支撑杆均插接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的转动槽内,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前侧部均开设有两个贯穿转动槽的第一圆形穿孔,每个所述第三支撑杆靠近第二支撑杆一侧的前侧部均开设有两个贯穿第三支撑杆的第二圆形穿孔,每个所述第二圆形穿孔均与第一圆形穿孔位置相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圆形穿孔内均设有第一螺栓,每个所述第一螺栓均穿过其对应的第二圆形穿孔,每个所述第一螺栓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
[0013]优选的:若干所述晾衣组件均竖直阵列位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每个所述晾衣组件均包括两个横向呈前后放置的固定杆、横向阵列位于两个固定杆之间的第一圆管,每个所述固定杆靠近方管的一侧均与对应的方管转动连接。
[0014]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均为圆柱状钢条,位于左侧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前侧与后侧均向右设有第一折弯条,所述前侧的第一折弯条向前设有第二折弯条,所述后侧的第一折弯条向后设有第三折弯条,所述第二折弯条与第三折弯条均向右设有第四折弯条,所述前侧的第四折弯条向前设有第五折弯条,所述后侧的第四折弯条向后设有第六折弯条,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五折弯条与第六折弯条与左侧的两个方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折弯条与第二折弯条与对应的两个固定杆的底部相抵。
[0015]优选的:所述左侧的两根方管与右侧的两根方管之间均设有加强管。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的设置,能够起到方便对衣架上端进行固定,而且拆卸后,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转动组件和左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组件和右支撑架转动连接的效果;
[0018]2.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的设置,能够起到在折叠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的同时,还能将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连接的效果;
[0019]3.通过若干晾衣组件和每个所述晾衣组件下方均设有第一支撑杆的设置,能够起到通过第一支撑杆进行支撑晾衣组件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造型示意图;
[0021]图2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造型示意图的前侧视图;
[0022]图3是实施例的连接件固定块的剖视图;
[0023]图4是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杆的整体结构造型示意图。
[0024]图中,1、左支撑架;2、右支撑架;3、第一连接组件;4、第二连接组件;5、晾衣组件;
7、第一支撑杆;111、方管;112、加强管;311、第一转动组件;312、第二转动组件;313、第一转动杆;314、第一连接杆;315、第二转动杆;316、第二连接杆;317、抵挡块;318、连接件固定块;319、第二螺栓;320、加强杆;411、支撑组件;412、第二支撑杆;413、第三支撑杆;414、第一螺栓;415、第一螺母;416、第三螺栓;417、第二螺母;418、第四螺栓;419、第三螺母;420、第一安装块;421、第二安装块;511、固定杆;512、第一圆管;513、第五螺栓;514、第四螺母;711、第一折弯条;712、第二折弯条;713、第三折弯条;714、第四折弯条;715、第五折弯条;716、第六折弯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一种组装式衣架,如图1

4所示,
[0028]包括位于左侧的左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衣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左侧的左支撑架(1)、位于右侧的右支撑架(2)、位于左支撑架(1)与右支撑架(2)之间的第一连接组件(3)和第二连接组件(4),所述左支撑架(1)与右支撑架(2)上均转动连接设有若干晾衣组件(5),每个所述晾衣组件(5)下方均设有第一支撑杆(7),所述左支撑架(1)与右支撑架(2)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撑架(1)与右支撑架(2)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撑架(1)与右支撑架(2)均包括前后竖直放置的两根方管(111);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转动组件(311)和第二转动组件(312),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1)与左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1)包括第一转动杆(313),所述第一转动杆(313)呈纵向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313)转动连接于左支撑架(1)的两根方管(111)之间,所述第一转动杆(313)的右侧固定阵列设有若干横向的第一连接杆(314),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14)的右侧均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转动组件(312)与右支撑架(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312)包括第二转动杆(315),所述第二转动杆(315)呈纵向放置,所述第二转动杆(315)转动连接于右支撑架(2)的两根方管(111)之间,所述第二转动杆(315)的左侧固定阵列设有若干横向的第二连接杆(316),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316)分别与若干第一连接杆(314)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316)的左侧均设有第二螺纹,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316)的左侧均螺纹连接有圆环状的抵挡块(317),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316)上均套设有连接件固定块(318),每个所述连接件固定块(318)为六棱柱,每个所述六棱柱上均开设有贯穿六棱柱左侧部至右侧部的第一圆形穿孔,所述六棱柱的左侧部均开设有第一圆槽,每个所述第一圆槽内部左侧均设有与第一螺纹相对应的第三螺纹,每个所述连接件固定块(318)的左侧与第一连接杆(314)的右侧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包括四组支撑组件(411),两组所述支撑组件(411)固定连接后侧的两根方管(111),另外两组所述支撑组件(411)固定连接前侧的两根方管(111),所述前侧的两组支撑组件(411)与后侧的两组支撑组件(411)对称放置;每组所述支撑组件(411)均包括第二支撑杆(412)和第三支撑杆(413),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412)的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杆(413)的一端转动连接,位于后侧的两个支撑组件(411)呈交叉放置,且两个第三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向军夏江忠韩瑞庆杨明泉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玉美人家居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