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印刷设备烘干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422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柔性印刷设备烘干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油墨槽、干燥机构、第一连通管和排风机;油墨槽为印刷单元提供油墨源;在印刷单元8的出料端处、靠近承印品处设置干燥机构;干燥机构包括干燥壳体、热风机、进出通道,干燥壳体为中空腔体型壳体,在干燥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用于承印品进出的进出通道;热风机的出风端与干燥壳体内腔连通;第一连通管的一端与油墨槽连通,另一端与干燥壳体的内腔连通;在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排风机。通过本装置,利用烘干热风中的余热对油墨料进行加热/保温,减少油墨料温度降低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同时提升了能源利用率,节能环保;设置夹层、腔体型槽体,提升了换热效果,减少了对油墨料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印刷设备烘干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柔性印刷设备烘干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柔性印刷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油墨原料的粘稠度直接影响到印刷质量的好坏,而温度是影响油墨粘稠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油墨原料的温度进行控制;而在冬天或室内作业空调通风温度较低时,会造成油墨粘稠度增大,而影响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柔性印刷设备烘干余热利用装置,利用对承印品干燥时产生的多余热风量,引入至油墨槽内,为油墨进行保温,节约能源,同时减少了因油墨温度变化而影响印刷质量的现象。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柔性印刷设备烘干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油墨槽、干燥机构、第一连通管和排风机;油墨槽为印刷单元提供油墨源;在印刷单元8的出料端处、靠近承印品处设置干燥机构;干燥机构包括干燥壳体、热风机、进出通道,干燥壳体为中空腔体型壳体,在干燥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用于承印品进出的进出通道;热风机的出风端与干燥壳体内腔连通;第一连通管的一端与油墨槽连通,另一端与干燥壳体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柔性印刷设备烘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槽(1)、干燥机构(2)、第一连通管(31)和排风机(4);油墨槽(1)为印刷单元(8)提供油墨源;在印刷单元(8)的出料端处、靠近承印品(10)处设置干燥机构(2);干燥机构(2)包括干燥壳体(21)、热风机(22)、进出通道(23),干燥壳体(21)为中空腔体型壳体,在干燥壳体(2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用于承印品(10)进出的进出通道(23);热风机(22)的出风端与干燥壳体(21)内腔连通;第一连通管(31)的一端与油墨槽(1)连通,另一端与干燥壳体(21)的内腔连通;在第一连通管(31)上设置排风机(4)。/n

【技术特征摘要】
1.柔性印刷设备烘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槽(1)、干燥机构(2)、第一连通管(31)和排风机(4);油墨槽(1)为印刷单元(8)提供油墨源;在印刷单元(8)的出料端处、靠近承印品(10)处设置干燥机构(2);干燥机构(2)包括干燥壳体(21)、热风机(22)、进出通道(23),干燥壳体(21)为中空腔体型壳体,在干燥壳体(2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用于承印品(10)进出的进出通道(23);热风机(22)的出风端与干燥壳体(21)内腔连通;第一连通管(31)的一端与油墨槽(1)连通,另一端与干燥壳体(21)的内腔连通;在第一连通管(31)上设置排风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印刷设备烘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槽(1)的槽体(11)的侧壁为中空腔体结构,第一连通管(31)与槽体(11)的侧壁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印刷设备烘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泽张思良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市东衡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