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34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注胶装置,包括储胶容器、输胶动力件、软管,软管由储胶容器延伸至注胶口上方;还包括安装座、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工控系统;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包括凸轮、伺服注胶头、凸轮动力件,凸轮动力件设置在安装座上,伺服注胶头包括主体部,软管穿设在主体部内,主体部上设有阀门,以与凸轮配合控制主体部内软管的导通截面积;工控系统和凸轮动力件电性连接,以与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协同工作调节注胶速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模拟工人手工注胶动作,生产效率稳定,且避免了工人长期待在具有挥发性胶水的生产环境中,有益于降低对工人健康的不利影响,同时,采用注胶速度控制机构替代电磁阀,制造成本较低且有益于降低控制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眼镜镜片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注胶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镜片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向镜片模具中注胶、烘干定型、脱模的制备工序。请参图1所示,镜片模具2包括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模板21,并在两块模板21的外周缠绕有胶带,两块模板21以及胶带共同构成一个与镜片形状相同的型腔。为方便注胶,胶带缠绕的衔接处留有抽头22,进行注胶时手持抽头22将胶带撕开一段,以露出顶部用于向型腔中注胶的注胶口,注胶完毕后重新将胶带贴合,封闭型腔。通常注胶的动作是由工人手工完成,缺点在于,生产效率不稳定,且用于镜片生产的胶水具有挥发性,工人长期在该生产环境中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理想的注胶过程是,先以缓慢的加速度注胶,避免胶水注入速度快速变大冲击在镜片模具2底部内壁上产生气泡,然后以较大的加速度注胶,迅速提高注胶速度,保证注胶效率,最后在注胶快完成时迅速减小注胶速度防止胶水溢出。现有技术中的注胶装置,大多只能控制阀门的通断,注胶速度恒定,容易产生气泡且容易发生溢胶,少数能够控制注胶速度的注胶装置是通过工控系统控制电磁阀开度实现,缺点在于,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同时,通过工控系统控制电磁阀开度模拟上述理想注胶过程,由于电磁阀的行程区间很小,不利于工控系统实现分区控制,工控系统的控制难度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胶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胶装置,包括储胶容器、输胶动力件、软管,所述软管由所述储胶容器延伸至待注胶镜片模具的注胶口上方;还包括安装座、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工控系统;所述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包括凸轮、伺服注胶头、凸轮动力件,所述凸轮动力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以驱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伺服注胶头包括主体部,所述软管穿设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阀门,以与所述凸轮配合控制所述主体部内软管的导通截面积;所述工控系统和所述凸轮动力件电性连接,以与所述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协同工作调节注胶速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阀门包括阀体、阀芯、复位弹簧、传动杆,所述阀体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阀芯垂直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设置,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阀体抵压接触,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阀芯抵压接触,以对阀芯施加阻断主体部内软管的力,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凸轮相接触,以对阀芯施加打开主体部内软管的力。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靠近待注胶镜片模具设置,以监测并反馈所述待注胶镜片模具中胶水的液位。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和第二传感器组件,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设置在待注胶镜片模具70%-80%高度处,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设置在待注胶镜片模具95%-100%高度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摇臂支架、摇臂、摇臂动力件,所述摇臂一端与所述摇臂支架铰接,所述摇臂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软管注胶端部的定位孔,所述摇臂动力件设置在所述摇臂和所述摇臂支架间以驱动所述摇臂摆动,使所述软管的注胶端部靠近或远离注胶口移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轮动力件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凸轮与所述步进电机的旋转轴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可以模拟工人手工注胶动作,生产效率稳定,且避免了工人长期待在具有挥发性胶水的生产环境中,有益于降低对工人健康的不利影响。采用注胶速度控制机构替代电磁阀,制造成本较低。模拟理想注胶过程中阀芯的行程区间很小(小于软管直径),若由工控系统直接控制阀芯则难以进行分区控制,因此注胶速度控制机构中通过旋转的凸轮推动阀芯,工控系统通过控制凸轮的旋转状态实现注胶速度调节,由于凸轮转动角度的行程区间相对于阀芯直线移动的行程区间较大,有利于工控系统分区控制,工控系统的控制难度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镜片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镜片注胶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一种注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一种注胶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一种注胶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伺服注胶头和阀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见图2,镜片注胶机1用于自动完成向镜片模具2中注胶的操作。具体的,镜片注胶机1包括机架11以及位于机架11中部的分割器台面13,分割器台面13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伺服电机12,以使镜片模具2可在第一工位至第四工位间顺序周转。镜片注胶机1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1上的上料夹爪装置14、撕合胶带装置15、注胶装置16、注胶抹平装置17、下料夹爪装置18。上料夹爪装置14位于第一工位,用于镜片模具2上料并调整镜片模具2的角度(将抽头22旋转至撕合胶带装置15夹爪的高度位置,待镜片模具2周转到第二工位,夹爪闭合即可夹住抽头22),位于第四工位的下料夹爪装置18用于下料;撕合胶带装置15、注胶装置16位于第二工位,用于撕开胶带、注胶并将胶带贴合;注胶抹平装置17位于第三工位,用于将少量溢出镜片模具2的胶水抹平并将胶带压实确保贴合稳固。请参见图3至6,一种注胶装置16,包括储胶容器(未图示)、输胶动力件(未图示)、软管(未图示),所述软管由所述储胶容器延伸至待注胶镜片模具2的注胶口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输胶动力件为高压气源,所述高压气源与储胶容器联通,通过气压驱动胶水沿软管向注胶口移动。待注胶镜片模具2位于第二工位上,且完成注胶前位置固定不动。注胶口位于待注胶镜片模具2顶部,通过抽头22撕开胶带而得。注胶装置16还包括安装座161、注胶速度控制机构162、传感组件、工控系统。安装座161固定设置值在机架11上,作为注胶速度控制机构162的安装平台。所述注胶速度控制机构162包括凸轮1621、伺服注胶头、凸轮动力件,所述凸轮动力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61上,以驱动所述凸轮1621转动,所述伺服注胶头包括主体部1622,所述软管穿设在所述主体部1622内,所述主体部1622上设有阀门,以与所述凸轮1621配合控制所述主体部1622内软管的导通截面积。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轮动力件为步进电机1623,所述步进电机1623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61上,所述凸轮1621与所述步进电机1623的旋转轴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轮动力件也可以为伺服电机,或其他可以通过工控系统控制的动力件。所述阀门包括阀体1624、阀芯1625、复位弹簧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胶容器、输胶动力件、软管,所述软管由所述储胶容器延伸至待注胶镜片模具的注胶口上方;/n还包括安装座、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工控系统;/n所述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包括凸轮、伺服注胶头、凸轮动力件,所述凸轮动力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以驱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伺服注胶头包括主体部,所述软管穿设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阀门,以与所述凸轮配合控制所述主体部内软管的导通截面积;/n所述工控系统和所述凸轮动力件电性连接,以与所述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协同工作调节注胶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胶容器、输胶动力件、软管,所述软管由所述储胶容器延伸至待注胶镜片模具的注胶口上方;
还包括安装座、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工控系统;
所述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包括凸轮、伺服注胶头、凸轮动力件,所述凸轮动力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以驱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伺服注胶头包括主体部,所述软管穿设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阀门,以与所述凸轮配合控制所述主体部内软管的导通截面积;
所述工控系统和所述凸轮动力件电性连接,以与所述注胶速度控制机构协同工作调节注胶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阀体、阀芯、复位弹簧、传动杆,所述阀体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阀芯垂直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设置,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阀体抵压接触,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阀芯抵压接触,以对阀芯施加阻断主体部内软管的力,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凸轮相接触,以对阀芯施加打开主体部内软管的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巴奈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