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蔬咖啡饮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84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咖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果蔬咖啡饮料,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份~20份的咖啡豆、0.02份~0.2份的红茶菌液,3份~10份的叉分蓼、0.05份~0.2份的类黑精和70份~100份的水。公开了一种制备方法,包括:S1将咖啡豆研磨后、煮沸、过滤得到咖啡液;将叉分蓼加水蒸煮、过滤得到叉分蓼液;S2向S1中的咖啡液和叉分蓼液中加入糖,待糖溶解完全后,接种红茶菌液,用纱布密封、一次培养以及二次培养处理后,得到发酵原液;一次培养为厌氧培养,二次培养时每天通风2h~3h;S3将S2中的原液经沉淀吸附、调味得到果蔬咖啡饮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低咖啡因、高营养、提神、恢复体力的绿色发酵饮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蔬咖啡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咖啡饮料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果蔬咖啡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咖啡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品之一,一直以来因其独特的香味和功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咖啡因是咖啡中的关键成分,过量摄入会导致出现头痛、疲劳、淡漠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咖啡因的这些负担作用使得消费者对低咖啡因的咖啡饮品特别青睐。但目前存在咖啡因的脱除效果差,咖啡饮料种类单一,营养价值低的技术问题,急需研究开发出一种以咖啡为原料制得的低咖啡因含量、提神的绿色健康饮品。
技术实现思路
经过大量的研究,我们发现,采用红茶菌液发酵咖啡豆,能够降低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且还能利用红茶菌中益生菌将咖啡豆以及红茶菌转换成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加入叉分蓼和类黑精,形成保健提神型的发酵饮料。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蔬咖啡饮料,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份~20份的咖啡豆、0.02份~0.2份的红茶菌液,3份~10份的叉分蓼、0.05份~0.2份的类黑精和70份~100份的水。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蔬咖啡饮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咖啡豆研磨后、煮沸、过滤得到咖啡液;将叉分蓼加水蒸煮、过滤得到叉分蓼液;S2向S1中的咖啡液和叉分蓼液中加入糖,待糖溶解完全后,接种红茶菌液,用纱布密封、一次培养以及二次培养处理后,得到发酵原液;一次培养为厌氧培养,二次培养时每天通风2h~3h;S3将S2中的原液经沉淀吸附、调味得到果蔬咖啡饮料。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如下:(1)与水脱除咖啡因、溶剂萃取脱除咖啡因、超临界萃取脱除咖啡因等技术相比,微生物降解开啡因具备降解速率高的优势。选用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益生菌组合成的共生体系,将咖啡豆进行发酵处理,可以降低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同时还可以将咖啡中的营养物质经发酵降解形成小分子物质,利于机体消化吸收。(2)将咖啡豆与红茶菌液发酵后处理,还可以使得红茶菌不仅含有红茶本身具有的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更有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的葡萄糖酸、葡萄糖酸酸、D-葡萄糖二酸-1,4内酯、乳酸、醋酸、维生素、多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3)叉分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草本植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将叉分蓼联同咖啡豆发酵处理,形成绿色功能性饮料,不仅可以使得叉分蓼的营养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利于人体吸收,且叉分蓼还具有抗疲劳、提神、迅速恢复体力的作用,进而形成含有低咖啡因的保健提神发酵液,同时还适应于运动后体能恢复饮用,是由于,经发酵后的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小分子的寡糖组分,易于机体吸收,能及时补充糖和能量,缓解运动性疲劳,且酵素酵素pH低,偏酸性,为碱性食品,人体吸收后能减少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积累,促进运动后体能恢复恢复。(4)类黑精是一种在美拉德反应中生成的一种含氮聚合物和共聚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龋齿、降血糖等许多的生理活性。将类黑精加入发酵液中,不仅可以提升发酵液的保健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天然黑色素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以咖啡豆和叉分蓼为发酵原料,加入红茶菌液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向发酵液中加入类黑精作为天然色素形成的发酵液成品,具备低咖啡因、高营养、提神、恢复体力的绿色发酵饮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第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果蔬咖啡饮料,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份~20份的咖啡豆、0.02份~0.2份的红茶菌液,3份~10份的叉分蓼、0.05份~0.2份的类黑精和70份~100份的水。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3份~15份的草本植物,所述草本植物选用奇亚籽、姜黄、丁香、姜中的至少一种。奇亚籽富含多种营养组分,姜黄中的姜黄素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姜和丁香都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资源植物。将上述的草本植物作为原料之一进行发酵,不仅能够提升发酵液的营养价值,利于人体吸收,供以饮用者能量,且还能扩大利用草本植物的应用领域,同时丰富饮料种类。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3份~8份的果蔬汁,所述果蔬汁的原料选用枸杞、猕猴桃、黑莓、葡萄籽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2份~8份的海藻糖。海藻糖不仅能够稳定发酵液体系,同时还可以中和发酵液的苦涩味,赋以咖啡饮料口感顺滑,酸甜适中,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菌香清香和咖啡香味。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2份~8份甜味剂,甜味剂包括聚葡萄糖和/或赤藓糖醇。采用高甜度、低添加量的糖类,能够减少能量的摄入,同时也适合低糖度摄入人群饮用。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0.1份~0.5份的籼米基脂肪替代品,目前多采用咖啡伴侣供以咖啡香醇口感,但咖啡伴侣热量高、反式脂肪酸含量高。加入籼米基脂肪替代品能够替代咖啡伴侣加入发酵液中,能够稳定咖啡饮料以及改善口感,起到节约咖啡饮料的原料,降低成本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红茶菌为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组合物,红茶菌液的制备方法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即可。第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果蔬咖啡饮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咖啡豆研磨后、煮沸、过滤得到咖啡液;将叉分蓼加水蒸煮、过滤得到叉分蓼液;S2向S1中的咖啡液和叉分蓼液中加入糖,待糖溶解完全后,接种红茶菌液,用纱布密封、一次培养以及二次培养处理后,得到发酵原液;一次培养为厌氧培养,二次培养时每天通风2h~3h;S3将S2中的原液经沉淀吸附、调味得到果蔬咖啡饮料。在本专利技术中,一次培养时间为4d~7d,二次培养时间为5d~8d。在发酵期间,采用分段式发酵的方式以及在二次培养期间通氧处理,能够提升发酵液的风味,同时能够提高还原糖的转化率。是由于环境低氧量不利于氧气的供给和红茶菌菌体的生长代谢。在本专利技术中,调味采用甜味剂进行调味处理。实施例1一种果蔬咖啡饮料,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5份的咖啡豆、0.1份的红茶菌液,5份的叉分蓼、0.1份的类黑精和85份的水。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10份的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为奇亚籽。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草本植物为可以为3份~8份、5份~10份或8份~10份。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草本植物为姜黄、丁香和姜。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草本植物还可以是姜黄、丁香或姜。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3份的果蔬汁,果蔬汁的原料选用枸杞。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包括5份或8份的果蔬汁。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果蔬汁的原料选用枸杞、猕猴桃、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果蔬咖啡饮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份~20份的咖啡豆、0.02份~0.2份的红茶菌液,3份~10份的叉分蓼、0.05份~0.2份的类黑精和70份~100份的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蔬咖啡饮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份~20份的咖啡豆、0.02份~0.2份的红茶菌液,3份~10份的叉分蓼、0.05份~0.2份的类黑精和70份~100份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咖啡饮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3份~15份的草本植物,所述草本植物选用奇亚籽、姜黄、丁香、姜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咖啡饮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3份~8份的果蔬汁,所述果蔬汁的原料选用枸杞、猕猴桃、黑莓、葡萄籽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蔬咖啡饮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份~8份的海藻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蔬咖啡饮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份~8份甜味剂,甜味剂包括聚葡萄糖和/或赤藓糖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肆只猫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