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81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在加热单元与外壳之间设置热电模块,热电模块的冷端朝向外壳,热端朝向加热单元,热电模块包围至少部分的加热单元,热电模块与电源电连接,通过控制电路能够控制热电模块与电源的电连接状态,从而可以使热电模块能够将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并使电源将电能存储起来,或者使电源向加热单元通电对外壳进行降温或对被加热物进行辅助加热。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能够对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并能够降低气溶胶产生装置使用时的外壳温度,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溶胶发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热电模块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加热固态、液态或其它形态的被加热物产生气溶胶。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温度往往较高,在有限的空间内,热量容易由加热单元扩散至电源和外壳上,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这些扩散至外壳的热量并未施加在被加热物上用于产生气溶胶,热量未能被充分利用,导致较多能源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加热单元释放的热量,同时能够降低外壳的温度,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核心组件,所述核心组件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具有用于容纳被加热物的容纳腔;热电模块,包围至少部分的所述加热单元,所述热电模块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热端朝向所述加热单元,所述冷端朝向所述外壳;电源;以及控制电路,与所述热电模块及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热电模块与所述电源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所述热电模块向所述电源充电或者使所述电源向所述热电模块放电。优选地,所述热电模块包括多组热电偶,所述热电偶包括一个P型热电偶臂和一个N型热电偶臂,所述P型热电偶臂与所述N型热电偶臂串联。优选地,至少两组所述热电偶相互串联。优选地,所述热电偶还包括导体,所述导体连接所述P型热电偶臂和N型热电偶臂。优选地,所述热电模块还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热电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为筒形,所述第二基板环绕所述第一基板。优选地,所述热电模块还包括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热电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热电模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柔性基板,所述热电偶设置在两个所述柔性基板之间。优选地,所述热电模块还包括柔性基板,所述热电偶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冷端与所述外壳之间。优选地,所述加热单元包括隔热管以及套设在所述隔热管内的加热管,所述热电模块包围所述隔热管。优选地,所述核心组件还包括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被配置为从外部的充电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收电能并将电能传输至所述电源和/或将所述电源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输出至外部设备。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在加热单元与外壳之间设置热电模块,热电模块的冷端朝向外壳,热端朝向加热单元,热电模块至少包围部分加热单元,热电模块与电源电连接,通过控制电路能够控制热电模块与电源的电连接状态,从而可以使热电模块能够将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并使电源将电能存储起来,或者使电源向加热单元通电对外壳进行降温或对被加热物进行辅助加热。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能够对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并能够降低气溶胶产生装置使用时的外壳温度,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硬质热电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热电模块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柔性热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加热单元;11-容纳腔;12-隔热管;13-加热管;2-热电模块;21-冷端;22-热端;23-热电偶;231-P型热电偶臂;232-N型热电偶臂;233-导体;24-第一基板;25-第二基板;26-柔性基板;3-电源;4-隔热层;5-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热电现象是指当受热物体中的电子(空穴)由高温区往低温区移动时,产生电流或电荷堆积的一种现象。热电效应包括塞贝克(Seebeck)效应、珀尔贴(Peltier)效应和汤姆逊(Thomson)效应三个基本效应。塞贝克效应是指当在一段导体(或半导体)两端存在温差时,在导体两端会检测到电压的现象,温差越大,则产生的电压也越大。珀尔贴效应是与塞贝克效应相反的过程,是指电流通过两种导体的交界面时产生的放热或吸热的现象,交界面处吸热或放热量与流过的电流成正比。汤姆逊效应描述的是单一均匀导体中同时存在温度梯度和电流时导体的焓的可逆转换,当载流子运动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时,导体吸热;当载流子运动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一致时,导体放热。在热电器件中,可将P型热电偶臂的一端和N型热电偶臂的一端通过导体串联成一个热电偶单元,而热电器件通常由几百或上千组这样的热电偶单元串联而成,能够实现较为可观的温差发电或通电降温/加热功能。P型热电偶臂为以空穴导电为主的材料,N型热电偶臂为以电子导电为主的材料。在温差的驱动下,P型热电偶臂和N型热电偶臂中的电子或空穴进行定向扩散,从而在连接P型热电偶臂和N型热电偶臂的导体的两端形成电势差。而当向热电器件中通电时,根据珀尔贴效应,热电偶臂与导体的结点处会发生吸热或放热现象,从而在热电器件的两端产生温差。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溶胶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外壳(5)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5)内的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组件包括:/n加热单元(1),所述加热单元(1)具有用于容纳被加热物的容纳腔(11);/n热电模块(2),包围至少部分的所述加热单元(1),所述热电模块(2)包括冷端(21)和热端(22),所述热端(22)朝向所述加热单元(1),所述冷端(21)朝向所述外壳(5);/n电源(3);以及/n控制电路,与所述热电模块(2)及所述电源(3)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热电模块(2)与所述电源(3)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所述热电模块(2)向所述电源(3)充电或者使所述电源(3)向所述热电模块(2)放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外壳(5)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5)内的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组件包括:
加热单元(1),所述加热单元(1)具有用于容纳被加热物的容纳腔(11);
热电模块(2),包围至少部分的所述加热单元(1),所述热电模块(2)包括冷端(21)和热端(22),所述热端(22)朝向所述加热单元(1),所述冷端(21)朝向所述外壳(5);
电源(3);以及
控制电路,与所述热电模块(2)及所述电源(3)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热电模块(2)与所述电源(3)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所述热电模块(2)向所述电源(3)充电或者使所述电源(3)向所述热电模块(2)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模块(2)包括多组热电偶(23),所述热电偶(23)包括一个P型热电偶臂(231)和一个N型热电偶臂(232),所述P型热电偶臂(231)与所述N型热电偶臂(232)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组所述热电偶(23)相互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23)还包括导体(233),所述导体(233)连接所述P型热电偶臂(231)和N型热电偶臂(232)。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模块(2)还包括第一基板(24)和第二基板(25),所述热电偶(23)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4)和所述第二基板(25)之间,所述第一基板(24)和所述第二基板(25)为筒形,所述第二基板(25)环绕所述第一基板(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张鸿吴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