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54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包括前外壳、后外壳、顶盖、按摩块组件、传动组件以及与控制板连接的红外线发射管组件,所述前外壳设有第一按键、第二按键,第一按键、第二按键与控制板连接,所述顶盖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导光孔以及若干按摩孔,所述按摩组件套设于顶盖内侧,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与控制板连接,控制板与蓄电装置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组件位于按摩块组件、传动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间歇按摩配合红外线照射,加快血液循环,刺激细胞代谢,促进胶原蛋白生长,从而达到面部提拉,去皱紧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
本技术涉及美容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爱美人士,以女性为主,对祛斑、美肤、脱毛、祛皱美容的需求逐渐增强,皱纹是指皮肤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形成游离自由基,自由基破坏正常细胞膜组织内的胶原蛋白、活性物质,氧化细胞而形成的小细纹、皱纹。皱纹渐渐出现。目前在美容除皱行业,除皱霜、除皱膏等很多,真正达到除皱效果的甚微;真皮美肤虽然有些效果,但它的价格昂贵,不适合大众人群消费,还有用手术面部除皱的,但术后效果令人堪忧。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要求不吃药、不开刀,利用便捷的设备就能防病治病抗衰老的需求日益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包括前外壳、后外壳、顶盖、按摩块组件、传动组件以及连接有控制板的红外线发射管组件,所述顶盖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导光孔以及若干按摩孔,所述按摩块组件包括第一按摩块和第二按摩块,第一按摩块和第二按摩块插设于按摩孔内,第一按摩块和第二按摩块的底面中央均开设有球形槽,球形槽的两侧安装有长柱、短柱,第一按摩块的长柱位于球形槽的外侧,第二按摩块的长柱位于球形槽的内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盘以及第二凸轮盘,第一凸轮盘、第二凸轮盘分别设有相向的两个凸块,第一凸轮盘的两个凸块抵住第一按摩块的长柱,第二凸轮盘的两个凸块抵住第二按摩块的长柱,所述第一凸轮盘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单向轴承,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第二凸轮盘的底端安装有第二单向轴承,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的顶端,所述第一单向轴承与第二单向轴承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组件包括底座,底座固定于前外壳、后外壳上,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红外线发射管,底座开设有若干长柱孔,长柱孔与长柱滑动连接,底座一体式连接有若干球头支撑柱,球头支撑柱与第一按摩块、第二按摩块铰接,动力装置正转时第一单向轴承带动第一凸轮盘转动,由于第一单向轴承与第二单向轴承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凸轮盘不转动,第一凸轮盘转动使凸块与长柱相触时,长柱上下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按摩块起伏运动;动力装置反转时,第二凸轮盘转动,第二按摩块起伏运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外壳设有第一按键、第二按键,第一按键、第二按键与控制板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材质为金属材质,顶盖的侧边固定有隔热板,金属材质便于导热,可使红外线发射管组件产生的热量尽量作用于皮肤表面,隔热板可以阻碍热量从顶盖侧边流失。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导光孔的内侧边缘一体式连接有导光管,导光管与红外线发射管插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外壳上开设有散热孔,排出壳内热量,防止因壳内温度过高使壳内部件受到损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轮盘的顶面与第二凸轮盘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在未使用状态下,第一按摩块、第二按摩块露出顶盖部分不存在高低落差,凸块的顶部边缘为圆弧形,便于当凸块与长柱相触时长柱从凸块的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再从凸块的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实现第一按摩块、第二按摩块的起伏运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动力装置与传动组件之间设有散热风扇,降低壳内温度,避免手握时的不适感,防止因壳内温度过高使壳内部件受到损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通过动力装置的正反转切换以及单向轴承的单向转动,逆向不动的原理,实现第一按摩块、第二按摩块的间歇运动,形成指压的按摩效果,从而缓解肌肤的疲劳感。按摩效果配合红外线照射带来的重塑胶原蛋白生产的效果,使通过按摩松弛的皮肤在再生的胶原蛋白的补充下重新恢复弹性,从而达到提拉面部,去皱紧肤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所示红外线发射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所示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外壳、11-第一按键、12-第二按键、2-后外壳、21-散热孔、3-顶盖、31-导光孔、32-导光管、33-按摩孔、34-隔热板、4-按摩块组件、41-第一按摩块、42-第二按摩块、43-球形槽、44-长柱、45-短柱、5-红外线发射管组件、51-红外线发射管、52-球头支撑柱、53-长柱孔、54-底座、6-传动组件、61-第一凸轮盘、611-第一单向轴承、62-第二凸轮盘、621-第二单向轴承、63-凸块、7-散热电扇、8-动力装置、9-控制板、10-蓄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包括前外壳1、后外壳2、顶盖3、按摩块组件4、传动组件6以及连接有控制板9的红外线发射管组件5,所述顶盖3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导光孔31以及若干按摩孔33,所述按摩块组件4包括第一按摩块41和第二按摩块42,第一按摩块41和第二按摩块42插设于按摩孔33内,第一按摩块41和第二按摩块42的底面中央均开设有球形槽43,球形槽43的两侧安装有长柱44、短柱45,第一按摩块41的长柱44位于球形槽43的外侧,第二按摩块42的长柱44位于球形槽43的内侧,所述传动组件6包括第一凸轮盘61以及第二凸轮盘62,第一凸轮盘61、第二凸轮盘62分别设有相向的两个凸块63,第一凸轮盘61的两个凸块63抵住第一按摩块41的长柱44,第二凸轮盘62的两个凸块63抵住第二按摩块42的长柱44,所述第一凸轮盘61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单向轴承611,第一单向轴承611的内圈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8的输出轴上,第二凸轮盘62的底端安装有第二单向轴承621,第二单向轴承621的内圈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8的输出轴的顶端,所述第一单向轴承611与第二单向轴承621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组件5包括底座54,底座54固定于前外壳1、后外壳2上,底座5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红外线发射管51,底座54开设有若干长柱孔53,长柱孔53与长柱44滑动连接,底座54一体式连接有若干球头支撑柱52,球头支撑柱52与第一按摩块41、第二按摩块42铰接,所述前外壳1设有第一按键11、第二按键12,第一按键11、第二按键12与控制板9连接,所述顶盖3的材质为金属材质,顶盖3的侧边固定有隔热板34,所述导光孔31的内侧边缘一体式连接有导光管32,导光管32与红外线发射管51插接,所述后外壳2上开设有散热孔21,所述第一凸轮盘61的顶面与第二凸轮盘62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凸块63的顶部边缘为圆弧形,所述动力装置8为伺服电机,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包括前外壳(1)、后外壳(2)、顶盖(3)、按摩块组件(4)、传动组件(6)以及连接有控制板(9)的红外线发射管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导光孔(31)以及若干按摩孔(33),所述按摩块组件(4)包括第一按摩块(41)和第二按摩块(42),第一按摩块(41)和第二按摩块(42)插设于按摩孔(33)内,第一按摩块(41)和第二按摩块(42)的底面中央均开设有球形槽(43),球形槽(43)的两侧安装有长柱(44)、短柱(45),第一按摩块(41)的长柱(44)位于球形槽(43)的外侧,第二按摩块(42)的长柱(44)位于球形槽(43)的内侧,所述传动组件(6)包括第一凸轮盘(61)以及第二凸轮盘(62),第一凸轮盘(61)、第二凸轮盘(62)分别设有相向的两个凸块(63),第一凸轮盘(61)的两个凸块(63)抵住第一按摩块(41)的长柱(44),第二凸轮盘(62)的两个凸块(63)抵住第二按摩块(42)的长柱(44),所述第一凸轮盘(61)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单向轴承(611),第一单向轴承(611的内圈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8)的输出轴上,第二凸轮盘(62)的底端安装有第二单向轴承(621),第二单向轴承(621)的内圈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8)的输出轴的顶端,所述第一单向轴承(611)与第二单向轴承(621)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组件(5)包括底座(54),底座(54)固定于前外壳(1)、后外壳(2)上,底座(5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红外线发射管(51),底座(54)开设有若干长柱孔(53),长柱孔(53)与长柱(44)滑动连接,底座(54)一体式连接有若干球头支撑柱(52),球头支撑柱(52)与第一按摩块(41)、第二按摩块(42)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部提拉和紧肤于一体的抗衰仪,包括前外壳(1)、后外壳(2)、顶盖(3)、按摩块组件(4)、传动组件(6)以及连接有控制板(9)的红外线发射管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导光孔(31)以及若干按摩孔(33),所述按摩块组件(4)包括第一按摩块(41)和第二按摩块(42),第一按摩块(41)和第二按摩块(42)插设于按摩孔(33)内,第一按摩块(41)和第二按摩块(42)的底面中央均开设有球形槽(43),球形槽(43)的两侧安装有长柱(44)、短柱(45),第一按摩块(41)的长柱(44)位于球形槽(43)的外侧,第二按摩块(42)的长柱(44)位于球形槽(43)的内侧,所述传动组件(6)包括第一凸轮盘(61)以及第二凸轮盘(62),第一凸轮盘(61)、第二凸轮盘(62)分别设有相向的两个凸块(63),第一凸轮盘(61)的两个凸块(63)抵住第一按摩块(41)的长柱(44),第二凸轮盘(62)的两个凸块(63)抵住第二按摩块(42)的长柱(44),所述第一凸轮盘(61)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单向轴承(611),第一单向轴承(611的内圈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8)的输出轴上,第二凸轮盘(62)的底端安装有第二单向轴承(621),第二单向轴承(621)的内圈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8)的输出轴的顶端,所述第一单向轴承(611)与第二单向轴承(621)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组件(5)包括底座(54),底座(54)固定于前外壳(1)、后外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波常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