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痉挛缓解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492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肌痉挛缓解器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肌痉挛缓解器包括手握;底座,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握持部;转动连接件,所述手握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之间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弹性装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装于所述手握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手握的一侧;以及夹片,所述夹片设置于所述手握的前端,所述夹片和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使所述夹片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处于常开或常闭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普及推广,而且成本低廉,适用于缓解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的肌痉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肌痉挛缓解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肌痉挛缓解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脑卒中患者是导致成年人肢体瘫痪的主要病种之一。手指肌痉挛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所谓肌痉挛也称为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是指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肌痉挛分为肌张力过强、肌张力过低、肌张力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行动。目前粗大肌群的肌痉挛主要是通过药物、人工的方式和物理性康复等综合疗法来缓解,而对于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还缺少理想的痉挛缓解方法,更没有行之有效的器械。因此,开发一种可适用于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的肌痉挛缓解器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适用于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的肌痉挛缓解器及其使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肌痉挛缓解器,所述肌痉挛缓解器包括:手握;底座,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握持部;转动连接件,所述手握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之间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弹性装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装于所述手握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手握的一侧;以及夹片,所述夹片设置于所述手握的前端,所述夹片和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使所述夹片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处于常开或常闭状态。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手握的前端及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以形成所述手握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之间的转动连接。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弹性件、限位孔以及安装柱;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手握的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所述安装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手握的一侧,或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手握的一侧且所述安装柱设置于所述手握的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住所述安装柱的根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住所述限位孔的前端。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手握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夹片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卡合。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肌痉挛缓解器还包括肌电传感器和/或惯性传感器,所述肌电传感器设置在肌痉挛的肢体的肌群上,所述惯性传感器设置在痉挛的手指或脚趾上。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肌痉挛缓解器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肌痉挛缓解器的各传感器通信连接。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片的远离所述手握的一端设置有作用面朝向所述底座的触头,所述底座的前端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触头相对应的凸起部。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片包括整体式夹片。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片包括拆分式夹片,所述拆分式夹片包括头部、支架以及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的一端安装固定于所述头部,所述力传感器的另一端安装固定于所述支架,且所述头部和所述支架之间通过所述力传感器连接,其中,所述力传感器包括悬臂式力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在使用时利用所述肌痉挛缓解器的所述夹片的远离所述手握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前端刺激指甲盖和/或指肚,或刺激指端两侧。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结构简单,利用夹片组装,加工装配方便,操作方便,便于普及,而且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可以更换夹片上的凸起形状、尺寸、硬度等来改变加载在指上的应力,产生不同的刺激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采用内置式的弹簧结构,弹力稳定,使用安全;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设置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可测量所述夹片和所述底座前端上表面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消除力矩影响,从而了解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的作用力,并根据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的力量;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能够适用于缓解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的肌痉挛;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通过于肌痉挛的肢体的肌群(例如食指、中指的中节指骨背侧)上设置肌电传感器,供使用者了解肌张力异常情况(例如手部屈肌痉挛缓解程度),并用于根据肌电传感器传感器的监测结果来控制调整所述夹片和所述底座前端上表面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通过在痉挛的手指或脚趾上设置惯性传感器,以监测手部的手指伸展情况,供使用者了解肌痉挛的缓解情况,控制调整所述夹片和所述底座前端上表面之间的作用力大小。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的主视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的手握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的整体式夹片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的拆分式夹片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的拆分式夹片结构的爆炸图。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肌痉挛缓解器的显示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7,图1-7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肌痉挛缓解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图、手握结构示意图、底座结构示意图、整体式夹片结构示意图、拆分式夹片结构示意图以及拆分式夹片结构的爆炸图。所述肌痉挛缓解器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手握1、底座4、实现手握1和底座4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件3、嵌入所述手握1前端的夹片(包括后文将要介绍的拆分式夹片2和整体式夹片7)以及实现所述手握1的前端与所述底座4的前端处于常开或常闭状态的弹性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肌痉挛缓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痉挛缓解器包括:/n手握;/n底座,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握持部;/n转动连接件,所述手握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之间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n弹性装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装于所述手握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手握的一侧;以及/n夹片,所述夹片设置于所述手握的前端,所述夹片和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相对设置;/n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使所述夹片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处于常开或常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痉挛缓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痉挛缓解器包括:
手握;
底座,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握持部;
转动连接件,所述手握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之间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
弹性装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装于所述手握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手握的一侧;以及
夹片,所述夹片设置于所述手握的前端,所述夹片和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使所述夹片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处于常开或常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痉挛缓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手握的前端及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以形成所述手握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之间的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痉挛缓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包括:
弹性件、限位孔以及安装柱;
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手握的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所述安装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手握的一侧,或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手握的一侧且所述安装柱设置于所述手握的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住所述安装柱的根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住所述限位孔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痉挛缓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沈进东钟金宏肖飞云刘正士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