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及上肢康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54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所述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包括连接梁、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连接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一限位结构;连接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轴和第二限位结构;第一旋转臂的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一限位结构内置于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限位槽中;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二旋转臂的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第二限位结构内置于第二限位件的第二限位槽中;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二连接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左右手两用型的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能很好地实现治疗过程中左右手治疗的轮换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及上肢康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上肢康复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及上肢康复结构。
技术介绍
神经重塑行理论已经证明重复运动和康复训练能使病人重新恢复部分或者大部分运动功能,但重复性的训练十分枯燥,并且对于治疗师来说是劳动密集及无效率的工作,为了减轻治疗师的工作强度,现在一般通过康复设备替代人工机型康复治疗。在现在的康复设备中,由于康复设备通常只针对患者的单手训练,即左手康复治疗和右手康复治疗需要用到不同的康复设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大多数康复设备在训练后无法自动复位,需要治疗师进行手动复位,无疑增加了治疗师的工作强度,影响了治疗师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左右手两用型的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及上肢康复结构,采用所述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能很好地实现治疗过程中左右手治疗的轮换功能。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所述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包括连接梁、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所述连接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包括连接梁、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n所述连接梁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轴,且所述连接梁的一端顶面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轴,且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n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内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限位槽中;/n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内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n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内置于所述第二限位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包括连接梁、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
所述连接梁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轴,且所述连接梁的一端顶面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轴,且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内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限位槽中;
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内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
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内置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二限位槽中;
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内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还包括传感组件,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的传感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的传感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中设置有第一阶梯通孔,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中设置有第二阶梯通孔,所述第二阶梯通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底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中部与所述第三通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顶端位于所述第四通孔中;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所述第一旋转臂的另一端竖直设置有活动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自适应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圆柱,所述第三圆柱中设置有第三阶梯通孔,所述第三阶梯通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
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第四圆柱,所述第四圆柱中设置有第四阶梯通孔,所述第四阶梯通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张国忠吉世鸿刘映洲梁挺江永权
申请(专利权)人:橙象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