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急救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51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急救绷带,属于急救设施技术领域,包括长条带状柔性本体,本体的一端设有双层套环,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双层套环配合的挂钩,本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医用敷料,第一医用敷料靠近双层套环一端设置,本体上还设有移动式的第二医用敷料;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对本体两侧限位的限位件。通过在柔性本体上设置移动式第二医用敷料,方便对穿透伤的两处伤口进行包覆,将双层套环一端包在里侧,柔性本体进行多层缠绕包扎,缠绕过程中利用限位件对本体两侧限位,避免脱落,最后将另一端挂钩勾住双层套环完成包扎。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快捷地对穿透伤伤口进行包扎,提高急救效率,确保伤员伤口得到急救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急救绷带
本技术属于急救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急救绷带。
技术介绍
在灾难救援、野外训练或野战中,铁钉、木棒等锐器穿入体内造成的不同穿透伤时有发生,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目前,部队现有的急救绑带为长条状的弹力带,绑带的一面局部设有用于包覆伤口的医用敷料,在绑带的中部设有固定板,绑带的一端设有挂钩、另一端设有挂环,方便将绑带固定在人体上。但是,由于锐器造成的外伤情况各不相同,部分属于穿透伤,伤员身上会有两个裸露的伤口,而绑带上的一块敷料仅能覆盖一处伤口,另一侧伤口还需要另找敷料覆盖,以免伤口感染,这样操作极不方便,会延长急救时间,耽误现场急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急救绷带,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确保伤员伤口得到急救治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急救绷带,包括长条带状柔性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双层套环,所述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双层套环配合的挂钩,所述本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医用敷料,所述第一医用敷料靠近双层套环一端设置,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移动式的第二医用敷料;所述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对本体两侧限位的限位件。优选的,所述第二医用敷料设置于附加带的外表面,所述附加带为柔性的封闭带状体,所述附加带套装于本体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二医用敷料设置于附加带的外表面,所述附加带为与本体等宽的柔性布料,所述附加带通过魔术贴与本体表面相连。优选的,所述限位件为H形夹板,所述夹板包括底板及其两侧翼缘,两个翼缘对称固定于底板的两侧,所述底板粘贴于本体的表面;所述翼缘垂直于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翼缘为中部设有豁口的分体结构,所述翼缘的两部分中部均设有弧形过孔,两侧弧形过孔在豁口处相对设有开口,所述翼缘的外端部相对本体表面向上翘起。优选的,所述翼缘内弧形过孔的顶部内壁上间隔设有多个防滑齿。优选的,所述限位件由塑料材质一次注塑成型。优选的,所述双层套环由本体的一端折叠固定而成;所述挂钩为两个,两个挂钩对称设置于本体另一端的两侧,所述挂钩的固定端内嵌于本体边缘,两个挂钩的自由端相对设置,两个挂钩的自由端能够与本体另一端的双层套环配合。优选的,所述本体为弹力绷带。优选的,所述本体的端部设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靠近挂钩一端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柔性本体上设置移动式第二医用敷料,方便对穿透伤的两处伤口进行包覆,将双层套环一端包在里侧,柔性本体进行多层缠绕包扎,缠绕过程中利用限位件对本体两侧限位,避免脱落,最后将另一端挂钩勾住双层套环完成包扎。利用本技术能够提高急救效率,确保伤员伤口得到急救治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绷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图中:1-本体;2-双层套环;3-挂钩;4-第一医用敷料;5-第二医用敷料;6-限位件;7-附加带;8-底板;9-翼缘;10-豁口;11-弧形过孔;12-防滑齿;13-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急救绷带,包括长条带状柔性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一端设有双层套环2,所述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双层套环2配合的挂钩3,所述本体1的表面设有第一医用敷料4,所述第一医用敷料4靠近双层套环2一端设置,所述本体1上还设有移动式的第二医用敷料5;所述本体1的中部设有用于对本体1两侧限位的限位件6。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急救绷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急救效率高的优点,通过在柔性本体上设置移动式第二医用敷料,能够随着伤口部位调整位置,方便对穿透伤的两处伤口进行包覆,同时在缠绕过程中利用限位件对本体两侧进行限位,避免脱落;最后将外侧一端挂钩勾住内层双层套环完成包扎。利用本技术能够提高急救效率,确保伤员伤口得到急救治疗。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医用敷料5设置于附加带7的外表面,所述附加带7为柔性的封闭带状体,所述附加带7套装于本体1的外侧。附加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每个附加带上均设有第二医用敷料,方便对多处伤口进行包覆。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医用敷料5设置于附加带的外表面,所述附加带为与本体1等宽的柔性布料,所述附加带通过魔术贴与本体1表面相连。采用该技术方案,同样可以根据伤口部位调整第二医用敷料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限位件6为H形夹板,所述夹板包括底板8及其两侧翼缘9,两个翼缘9对称固定于底板8的两侧,所述底板8粘贴于本体1的表面;所述翼缘9垂直于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翼缘9为中部设有豁口10的分体结构,所述翼缘9的两部分中部均设有弧形过孔11,两侧弧形过孔11在豁口10处相对设有开口,所述翼缘9的外端部相对本体1表面向上翘起。限位件采用该结构的H形夹板,在缠绕过程中将本体两侧边缘塞入两侧翼缘的弧形过孔内,避免在活动过程中脱落。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翼缘9内弧形过孔11的顶部内壁上间隔设有多个防滑齿12。借助防滑齿增加弧形过孔内壁与本体表面间的摩擦力。为了满足轻量化设计需求,所述限位件6由塑料材质一次注塑成型。加工制作方便快捷,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双层套环2由本体的一端折叠固定而成;所述挂钩3为两个,两个挂钩3对称设置于本体1另一端的两侧,所述挂钩3的固定端内嵌于本体1边缘,两个挂钩3的自由端相对设置,两个挂钩3的自由端能够与本体1另一端的双层套环2配合。当本体缠绕完毕,可将外侧末端的两个挂钩勾住内层的双层套环边缘,可将本体牢固固定在伤员身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本体1为弹力绷带。弹力绷带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使本体更紧实地固定在伤员身上,同时也能够提高伤员的舒适性。在本体缠绕完毕,为了方便快捷地将本体末端粘贴固定在本体表面,在本体1的端部设有魔术贴13,所述魔术贴13靠近挂钩3一端设置。借助魔术贴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将本体末端固定,避免缠绕紧实的本体出现松散。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急救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带状柔性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双层套环,所述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双层套环配合的挂钩,所述本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医用敷料,所述第一医用敷料靠近双层套环一端设置,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移动式的第二医用敷料;所述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对本体两侧限位的限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急救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带状柔性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双层套环,所述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双层套环配合的挂钩,所述本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医用敷料,所述第一医用敷料靠近双层套环一端设置,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移动式的第二医用敷料;所述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对本体两侧限位的限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急救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医用敷料设置于附加带的外表面,所述附加带为柔性的封闭带状体,所述附加带套装于本体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急救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医用敷料设置于附加带的外表面,所述附加带为与本体等宽的柔性布料,所述附加带通过魔术贴与本体表面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急救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H形夹板,所述夹板包括底板及其两侧翼缘,两个翼缘对称固定于底板的两侧,所述底板粘贴于本体的表面;所述翼缘垂直于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斌孙芳贺森秦知安张魏琳张艳楠王琰潘雪阳胡德胜郑大伟徐彪张小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