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52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包括无菌布主体、精仿棉纱和纯棉外层,所述无菌布主体包括聚酯细丝体和细丝连接体,且聚酯细丝体的相邻之间有细丝连接体,所述无菌布主体的右侧粘合有棉布贴合层,所述精仿棉纱贴合于棉布贴合层的侧表面,且精仿棉纱的端面安装有内嵌贴层,所述棉布贴合层的右表面贴合有纯棉外层,且纯棉外层的右表面安装有扣环。该医用无菌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上下对称设计的精仿棉纱可以在未使用时将无菌布主体包裹在内层,保持无菌布主体的无菌环境,同时由于精仿棉纱同样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通过间距分布在纯棉外层表面的环状扣环,可以使得在操作该无菌布时,进而便于对这个无菌布的操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
本技术涉及无菌布
,具体为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
技术介绍
无菌指没有活菌的意思,又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学实验、外科手术、换药、注射时,均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目前,医学上大多采用棉纱作为无菌的材质进行伤口的按压等操作,但是由于棉纱韧性较差,而且纱线较粗,在贴合伤口时易与伤口过于结合,导致难以扯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医学上大多采用棉纱作为无菌的材质进行伤口的按压等操作,但是由于棉纱韧性较差,而且纱线较粗,在贴合伤口时易与伤口过于结合,导致难以扯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包括无菌布主体、精仿棉纱和纯棉外层,所述无菌布主体包括聚酯细丝体和细丝连接体,且聚酯细丝体的相邻之间有细丝连接体,所述无菌布主体的右侧粘合有棉布贴合层,所述精仿棉纱贴合于棉布贴合层的侧表面,且精仿棉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包括无菌布主体(1)、精仿棉纱(5)和纯棉外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布主体(1)包括聚酯细丝体(2)和细丝连接体(3),且聚酯细丝体(2)的相邻之间有细丝连接体(3),所述无菌布主体(1)的右侧粘合有棉布贴合层(4),所述精仿棉纱(5)贴合于棉布贴合层(4)的侧表面,且精仿棉纱(5)的端面安装有内嵌贴层(6),所述棉布贴合层(4)的右表面贴合有纯棉外层(8),且纯棉外层(8)的右表面安装有扣环(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包括无菌布主体(1)、精仿棉纱(5)和纯棉外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布主体(1)包括聚酯细丝体(2)和细丝连接体(3),且聚酯细丝体(2)的相邻之间有细丝连接体(3),所述无菌布主体(1)的右侧粘合有棉布贴合层(4),所述精仿棉纱(5)贴合于棉布贴合层(4)的侧表面,且精仿棉纱(5)的端面安装有内嵌贴层(6),所述棉布贴合层(4)的右表面贴合有纯棉外层(8),且纯棉外层(8)的右表面安装有扣环(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细丝体(2)与细丝连接体(3)采用纬编织物法,且无菌布主体(1)的厚度为3-4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型医用无菌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布贴合层(4)与无菌布主体(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蓉陈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都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