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849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7
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控制模块包括监测模块、饲料投放模块、进水模块、污水排放模块、尾水排放模块、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及监测模块、饲料投放模块、进水模块、污水排放模块、尾水排放模块、报警模块电连接,报警模块与监测模块电连接。通过控制模块对养殖池水质、溶氧量进行自动监测,从而自动控制养殖池的进水、污水排放、尾水排放等,提高管理和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使养殖池处于最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循环使用养殖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设备,特别是陆基水产养殖池。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鱼类作为优质蛋白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需求量越来越大,鱼类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箱养鱼虽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水面的鱼产量,但是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的水体中,对水体造成污染,已被严格限制生产。建造循环水养殖池是水产养殖一大趋势,要让鱼类快速、健康的生长,离不开良好的水质环境,而要提高单位水面的产量,需要提高养殖密度,而养殖密度的提高,首先要保证水体中有充足的溶氧量,鱼的代谢物不断排入水中,会使水质下降,如不及时排出,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鱼类的死亡。现在的养殖池,增氧主要是在养殖池内布置曝气管,以鼓风机曝气,氧气利用率低,增氧效果差,还搅动养殖池水体,造成开水养殖的剧烈翻滚现象,不利于鱼粪残饵沉降。现在养殖池排污多是利用重力作用进行底排,不能有效地排出养殖池内的粪便残饵,低污染尾水的排放主要采用底排、表排、侧排等方式,不能实现快速排出养殖池内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悬浮物、泡沫油膜等,影响养殖,而有些系统是尾水排放和排污同步进行,为保证水质,往往通过加大进水量,大多需要1小时交换1次,需要配套庞大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高,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而且,现在养殖池进水、养殖池溶氧量监控、尾水排放、排污等工作基本都是人工完成,管控水平低,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水平低,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控制系统,通过对养殖池水质、溶氧量进行自动监测,从而自动控制养殖池的进水、污水排放、尾水排放等,提高管理和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使养殖池处于最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控制模块包括监测模块、饲料投放模块、进水模块、污水排放模块、尾水排放模块、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及监测模块、饲料投放模块、进水模块、污水排放模块、尾水排放模块、报警模块电连接,报警模块与监测模块电连接,与设置在外塘的水质检测器电连接。进一步的,监测模块与养殖池中设置的水体溶氧量检测器、水质检测器、水面泡沫油膜感应器电连接,与设置在养殖池底部的饲料颗粒感应器电连接,与设置在饲料抛酒机中料仓中的感应器电连接。进一步的,监测模块与设置在污水排放系统集污井中的高液位感应器、低液位感应器电连接,与设置在固液分离器中的固形物感应器电连接。进一步的,饲料投放模块与饲料抛洒机电连接,控制饲料抛洒机定时抛洒饲料。饲料投放模块根据养殖池底部饲料颗粒传感器的数据,增加、保持、减少饲料抛洒机的投料量进一步的,进水模块与进水泵、紫外杀菌器、增氧机、外塘泵电连接,进水泵与紫外杀菌器同步启、停。进一步的,污水排放模块与污水排放阀电连接,与污水泵、吸污泵电连接。进一步的,尾水排放模块与尾水排放阀电连接。进一步的,饲料投放模块根据养殖池底部饲料颗粒传感器的数据,增加、保持、减少饲料抛洒机的投料量。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泵,根据检测模块获得的养殖池水体溶氧量、水质数据和水面泡沫油膜感应器数据,在进水模块控制下启、停;所述增氧机根据检测模块获得的养殖池溶氧量和控制模块设定的数值启、停,当溶氧量低于5mg/L时,启动增氧机;当溶氧量高于7mg/L,增氧机停止工作。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排放模块,在饲料抛洒机抛洒饲料后0.5—1.5小时,污水排放阀接通,3—6分钟后关闭;所述检测模块所得养殖池水质低于设定值时,污水排放模块接通污水排放阀,进水模块开启进水泵,3—6分钟后关闭。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模块对养殖池水质、溶氧量进行自动监测,从而自动控制养殖池的进水、污水排放、尾水排放等,提高管理和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使养殖池处于最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循环使用养殖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图2为循环水养殖池结构示意图;图3为循环水养殖池进水系统图;图4为循环水养殖池尾水排放系统图;图5为循环水养殖池污水排放系统图。图中:1-养殖池,2-进水系统,3-污水排放系统,4-尾水排放系统,5-外塘泵,6-外塘,21-紫外杀菌器,22-增氧机,23-进水泵,31-污水排放阀,32-污水泵,33-集污井,34-固液分离池,35-吸污泵,36-尾水处理器,37-晒粪池,41-尾水排放阀,42-三通,43-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鱼类养殖系统中,污水是指含有大量鱼类粪便残饵、受污染严重的水体。尾水是指含有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溶解性污染物、悬浮物相对较多及表层泡沫油膜较多的水体,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通过提高进水溶氧浓度,使养殖池水质含氧量保持在5mg/L—7mg/L适宜鱼类生长的溶氧浓度,避免鼓风机曝气增氧造成开水养殖的剧烈翻滚现象,给鱼类提供安静的生长环境,并通过污水、尾水分开排放的方式,通过安静微流态的水力离心作用聚集养殖池水体中的粪便残饵,减少污水排放量,减少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数量,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深化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会同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后返回养殖池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如图2所示,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进水系统2、尾水排放系统4、污水排放处理系统3、外塘6。尾水排放系统4和污水排放系统3是相互独立的系统。如图3所示,进水系统2包括进水管道、布水管,增氧机22和紫外杀菌器21设置在进水管道上。经处理的污水和尾水在外塘6深度氧化后,检测符合要求,由外塘泵5经管道打入进水沟,经过滤坝过滤后由进水泵23经进水管道打入养殖池1中,经紫外杀菌器21杀虫杀菌,再由增氧机22适时提高进水的氧溶量,使养殖池1的水体溶氧量保持在5mg/L—7mg/L,由布水管的布水口在养殖池1实现切向均匀布水,制造微流水旋流态,带动池内鱼粪残饵螺旋转动并向底部富集。如图4所示,养殖池1的尾水排放系统4的管道上设有尾水排放排放阀41、三通42和排水沟43,尾水经排水沟43进入外塘6进行深度净化。尾水排放管道沿圆柱形池的侧壁布置,向下延伸至与圆锥形底部结合处斜向中心延伸至中心轴线处,向上延伸至常设水位高度处转水平布置,在水平段设有尾水排放阀41和三通42,三通之一通开口向上布置,另两通连接在管道上,水平段延伸出养殖池1后向下延伸至排水沟43,排水沟43有通道连接外塘6。如图5所示,养殖池1的污水排放系统3的包括污水排放管道、集污井33、固液分离池34、晒粪池37、尾水处理器36。连接养殖池1底部和集污井33的污水排放管道上有污水排放阀31,集污井33内设置有污水泵32,有管道连接固液分离池34,固液分离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包括监测模块、饲料投放模块、进水模块、污水排放模块、尾水排放模块、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及监测模块、饲料投放模块、进水模块、污水排放模块、尾水排放模块、报警模块电连接,报警模块与监测模块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包括监测模块、饲料投放模块、进水模块、污水排放模块、尾水排放模块、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及监测模块、饲料投放模块、进水模块、污水排放模块、尾水排放模块、报警模块电连接,报警模块与监测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与养殖池(1)中设置的水体溶氧量检测器、水质检测器、水面泡沫油膜感应器电连接,与设置在养殖池底部的饲料颗粒感应器电连接,与设置在饲料抛酒机中料仓中的料位感应器电连接,与设置在外塘的水质检测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与设置在污水排放系统集污井中的高液位感应器、低液位感应器电连接,与设置在固液分离器中的固形物感应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投放模块与饲料抛洒机电连接,控制饲料抛洒机定时抛洒饲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模块与进水泵(23)、紫外杀菌器(21)、增氧机(22)、外塘泵(5)电连接,进水泵(23)与紫外杀菌器(21)同步启、停。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罗国强鲍斌淳斌张振华景艳侠匡小玉黄庆汤德陈映宇张现忠刘洁李登洪吴高鹏柴子贵黄治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