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受精卵孵化方法,所属
为渔业。
技术介绍
在鲤工厂化人工孵化过程中,特别在鱼卵孵化的破膜期,卵膜分解会造成氨氮升高,导致出苗率和鱼苗成活率降低,因此需要大量用水,针对鲤受精卵工厂化孵化进程中,随着死卵不断分解、受精卵破膜,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气体不断积累,导致水质变坏,影响鱼卵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目前多数鱼卵工厂化孵化多采用一次性流水孵化的方式,解决水质变坏的问题,其缺点是会消耗大量用水,特别是采用锅炉提温的方式供水还会流失大量热能,消耗大量电能、燃料和因不断提温所需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鲤受精卵采用一次性流水孵化的方式,导致消耗大量用水、电能、燃料和因不断提温所需劳动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如下:一、将剔除死卵的受精卵按照90-150万粒/m3放入环式孵化池内并开启内循环方式,循环过程中水流速为12-25m/min,水温为18-24℃,然后再按2.5-6.0m3/ ...
【技术保护点】
1.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方法如下:/n一、将剔除死卵的受精卵按照90-150万粒/m
【技术特征摘要】
1.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方法如下:
一、将剔除死卵的受精卵按照90-150万粒/m3放入环式孵化池内并开启内循环方式,循环过程中水流速为12-25m/min,水温为18-24℃,然后再按2.5-6.0m3/h的流量,每间隔6-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
二、开始破膜时,按照5.0-10.0m3/h的流量,每间隔6-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
三、完全破膜且水温为18-24℃、pH值为6.5-8.5、溶解氧≥5.0mg/l、氨氮≤0.02mg/l的条件下,变为内循环方式,再按照2.5-6.0m3/h的流量,每间隔6-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即完成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池陶,石连玉,张秋军,葛彦龙,胡雪松,贾智英,王世会,李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