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芯轴组件、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846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芯轴组件,应用于瓣膜缝线器,瓣膜缝线器包括鞘管及穿装在鞘管内的数个细长件,旋转芯轴组件包括旋转芯轴,旋转芯轴的远端设置有过渡导引部,过渡导引部的远端邻近鞘管的近端,过渡导引部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面积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过渡导引部的外表面开设相互间隔且贯通过渡导引部的近端与远端的数个通道,以分别供数个细长件对应穿插,使得数个细长件于过渡导引部的远端相对聚拢、于过渡导引部的近端相对扩散;该旋转芯轴组件能够方便地扩散安装数个细长部件、降低加工与装配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设置有旋转芯轴组件的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芯轴组件、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芯轴组件、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技术介绍
三尖瓣为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单向阀门,其解剖结构包括瓣环、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瓣叶由前瓣、后瓣、隔瓣组成,瓣环是三个瓣叶的附着缘,各瓣叶的游离缘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正常的三尖瓣能够保证血液循环由右心房向右心室方向流动,而当右心室收缩挤压室内血液时,三尖瓣关闭,血液不会倒流入右心房,从而右心室的血液由肺动脉瓣送入肺动脉。三尖瓣返流是由于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心脏收缩期右心室血液返流到右心房,再流入上下腔静脉,造成右心房容积扩大,压力升高,并加重右心室负荷,容易引发心力衰竭。三尖瓣返流的传统治疗方式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延长其寿命。然而,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风险高等缺点。近年来,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治疗三尖瓣返流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经导管微创介入的瓣膜修复器械需要在径向尺寸非常有限的鞘管内集中设置多个贯通至器械远端的细长的部件,所述多个细长的部件需安装至操控手柄上,以通过作动手柄上对应的操作件来使得膜修复器械执行各种动作如夹持瓣叶、穿刺瓣叶、牵出缝线等。如何既能在操控手柄内有效安装、操控所述多个集中在小直径鞘管内的部件并保证各部件动作顺畅,又能减小加工及装配难度,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一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扩散安装数个细长件、不阻碍各细长件运动、且能够降低加工与装配难度的旋转芯轴组件、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瓣膜缝线器的旋转芯轴组件,所述瓣膜缝线器包括鞘管及穿装在所述鞘管内的数个细长件,所述旋转芯轴组件包括旋转芯轴,所述旋转芯轴的远端设置有过渡导引部,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远端邻近所述鞘管的近端,所述过渡导引部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面积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所述过渡导引部的外表面开设相互间隔且贯通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近端与远端的数个通道,以分别供所述数个细长件对应穿插,使得所述数个细长件于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远端相对聚拢、于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近端相对扩散。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操控手柄,包括壳体、所述旋转芯轴组件及数个动作控制模块,所述旋转芯轴组件在所述壳体内沿轴向延伸且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远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数个动作控制模块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数个细长件经所述旋转芯轴的过渡导引部扩散后分别连接相应的动作控制模块。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瓣膜缝线器,包括所述操控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芯轴模组的远端的所述鞘管以及穿装在所述鞘管内的所述数个细长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瓣膜缝线系统,包括所述瓣膜缝线器及固定所述瓣膜缝线器的所述操控手柄的夹具。本技术提供的旋转芯轴组件的旋转芯轴的远端设置有过渡导引部,过渡导引部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面积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过渡导引部的外表面开设相互间隔且贯通过渡导引部的近端与远端的数个通道,以分别供数个细长件对应穿插,能够使得所述数个细长件于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远端相对聚拢、于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近端相对扩散,经扩散的所述数个细长件之间的空间增大,从而所述数个细长件更便于安装、操控;各所述通道之间相互隔离,从而各所述细长件可分别独立受控、互不干扰,各所述细长件可分别顺畅运动。本技术提供的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设置有所述旋转芯轴组件,所述数个细长件经所述旋转芯轴的过渡导引部扩散后能够方便地分别连接操控手柄上相应的动作控制模块,由于经扩散的所述数个细长件之间的空间增大,各所述动作控制模块的尺寸可相对较大,从而大幅降低了加工及装配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系统中瓣膜缝线器与可调弯鞘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器在一视角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的夹头推管、插针、探针及导丝与旋转芯轴分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导丝、夹头推管、插针及探针与旋转芯轴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的旋转芯轴的放大图。图9是图8中的旋转芯轴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中的X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本技术中的旋转芯轴组件的旋转操作机构与旋转芯轴的远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器的鞘管内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13是图11中的旋转操作机构与旋转芯轴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5是图4中的瓣膜缝线器沿XV-XV线的剖视图。图16-图17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器的操控手柄上的夹头开合控制模块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图18-图19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器的操控手柄上的探针移动控制模块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图20-图22是本技术的瓣膜缝线器的操控手柄上的插针锁放控制模块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远”、“近”“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申请中的旋转芯轴组件、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的结构,本技术所述的限定术语“近端”及“远端”为介入医疗领域惯用术语。具体而言,“远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惯用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瓣膜缝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瓣膜缝线器,所述瓣膜缝线器包括鞘管及穿装在所述鞘管内的数个细长件,所述旋转芯轴组件包括旋转芯轴,所述旋转芯轴的远端设置有过渡导引部,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远端邻近所述鞘管的近端,所述过渡导引部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面积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所述过渡导引部的外表面开设相互间隔且贯通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近端与远端的数个通道,以分别供所述数个细长件对应穿插,使得所述数个细长件于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远端相对聚拢、于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近端相对扩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瓣膜缝线器,所述瓣膜缝线器包括鞘管及穿装在所述鞘管内的数个细长件,所述旋转芯轴组件包括旋转芯轴,所述旋转芯轴的远端设置有过渡导引部,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远端邻近所述鞘管的近端,所述过渡导引部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面积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所述过渡导引部的外表面开设相互间隔且贯通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近端与远端的数个通道,以分别供所述数个细长件对应穿插,使得所述数个细长件于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远端相对聚拢、于所述过渡导引部的近端相对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引部包括锥台,且所述锥台的直径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细长件包括夹头推管、插针及探针,所述数个通道包括夹头推管通道、插针通道及探针通道,所述夹头推管穿插于所述夹头推管通道内,所述插针穿插于所述插针通道内,所述探针穿插于所述探针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及插针通道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探针及探针通道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插针通道关于所述旋转芯轴的轴线对称,两所述探针通道关于所述旋转芯轴的轴线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芯轴还包括自过渡导引部的近端沿轴向延伸的轴杆,所述夹头推管通道、所述插针通道及所述探针通道均轴向穿通所述轴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芯轴内部还设有导丝通道,所述导丝通道轴向穿通所述过渡导引部及所述轴杆,所述导丝通道供导丝穿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推管通道、所述探针通道及所述插针通道对应于所述轴杆的部分穿通所述轴杆的外表面和/或近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芯轴组件还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轴杆上的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及插针手柄,所述第一套环固定连接所述夹头推管的近端以通过所述第一套环的轴向滑动带动所述夹头推管沿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套环固定连接所述探针的近端以通过所述第二套环的轴向滑动带动所述探针沿轴向移动,所述插针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插针的近端,以通过所述插针手柄的轴向滑动带动所述插针沿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夹头推管通道内的凸耳,所述夹头推管的近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凸耳;所述第二套环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探针通道内的凸耳,所述探针的近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环的凸耳;所述插针手柄套设在所述轴杆的近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芯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黄广念张庭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