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374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床,坐板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支撑架可转动连接;背板可转动设置在固定坐上,并且背板末端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支撑杆可转动连接;坐板与大腿板铰链连接,并且大腿板通过第三支撑杆与支撑架可转动连接。在需要调整背板与坐板之间的相对高度时,背板翘起,而由于背板的支撑是由中间区域的固定座实现,在背板一端翘起时,背板另一端下降,并带动第一连杆推动第一支撑杆向右移动,在第一连杆的推动下,坐板整体随着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支撑架之间的夹角变小而缓缓下降,从而使得背板与坐板之间同时产生相对的高度变化,实现在背板倾角变化小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相对高度,有效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床
本技术涉及寝具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床。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床的床板由背板、坐板、大腿板和小腿板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相邻床板之间相互铰接。现有电动床床板的升降结构通常采用悬臂式结构,在背板或大腿板翘起时,坐板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如果背板或大腿板需要与坐板具有较大的相对高度时,背板或大腿板的倾角相应的需要有较大的变化,即支撑背板或大腿板升降的电动伸缩杆需要有较大的运动行程大,耗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电动床,旨在解决现有电动床上背板或大腿板与坐板之间需要较大相对高度时,耗能较大的弊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床,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床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杆和连杆,所述床板包括背板、坐板和大腿板;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背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坐板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背板末端通过连接件与一个所述支撑杆或所述坐板可转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或所述坐板运动;所述坐板与所述大腿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大腿板运动,所述大腿板通过第三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电动床处于初始状态时,在朝向所述大腿板方向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度,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床还包括小腿板、连接板和第二连杆,所述大腿板通过连接板和所述小腿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整体形状为三角形,所述连接板上相邻两边的连接处呈圆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大腿板铰链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与所述小腿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床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背板铰接,所述驱动件用于支撑所述背板运动。进一步的,在所述电动床处于初始状态时,在朝向所述小腿板方向上,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之间的夹角大于120度。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与所述固定座的连接点到所述背板同侧两端点的距离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床还包括床垫和床围,所述床垫铺设在所述床板上,所述床围设置在所述床板边沿,对所述床垫形成包围,所述床围的高度与所述床垫的厚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坐板靠近所述背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坐板靠近所述大腿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倾斜角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大腿板的连接点到所述大腿板同侧两端点的距离相同。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电动床,坐板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支撑架可转动连接;背板可转动设置在固定坐上,并且背板末端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支撑杆可转动连接;坐板与大腿板铰链连接,并且大腿板通过第三支撑杆与支撑架可转动连接。在需要调整背板与坐板之间的相对高度时,背板翘起,而由于背板的支撑是由中间区域的固定座实现,在背板一端翘起时,背板另一端下降。背板另一端下降过程中,带动第一连杆推动第一支撑杆向右移动,由于坐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支撑架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第一连杆的推动下,坐板整体随着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支撑架之间的夹角变小而缓缓下降,从而使得背板与坐板之间同时产生相对的高度变化,实现在背板倾角变化小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相对高度。同理,由于坐板与大腿板铰接,并且大腿板通过第三支撑杆与支撑架可转动连接,在坐板下降过程中,会使得大腿板以第三支撑杆为支点向上翘起,从而获得较大的相对高度,因而能够有效节约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动床的整体结构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床,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床架包括支撑架1、支撑杆和连杆,所述床板包括背板7、坐板8和大腿板9;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固定座11,所述背板7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1上,所述坐板8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1可转动连接,所述背板7通过连接件与一个所述支撑杆或所述坐板8可转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或所述坐板8运动;所述坐板8与所述大腿板9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大腿板9运动,所述大腿板9通过第三支撑杆4与所述支撑架1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电动床处于初始状态时,在朝向所述大腿板10方向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1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度,所述第三支撑杆4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倾斜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电动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床架用于支撑床板,而床板用于承载用户身体。床架包括支撑架1、支撑杆和连杆,而床板则包括背板7、坐板8、大腿板9和小腿板10。具体地,支撑架1上设置有固定座11,背板7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座11上,从而使得背板7与固定座11之间形成一个类似跷跷板的平衡木结构,固定座11对背板7的支撑点没有落在背板7的末端。坐板8分别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杆,比如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与支撑架1可转动连接,并且背板7通过连接件,比如第一连杆5,与第一支撑杆2或坐板8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可转动连接可以为铰链连接。优选的,连接件与背板7的连接点设置在背板7靠近坐板8的末端。背板7通过第一连杆5、第一支撑杆2之间的连接与坐板8建立位置关联,在背板7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一连杆5会对第一支撑杆2有一个拉力,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杆2被第一连杆5所限制无法进行转动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杆2对坐板8进行支撑,而在坐板8固定不动的情况下,与坐板8连接的第二支撑杆3自然也不会出现转动运动。坐板8与大腿板9连接,比如铰接,从而使得坐板8可以驱动大腿板9作相应的运动。大腿板9通过第三支撑杆4与支撑架1可转动连接,从而第三支撑杆4与大腿板9之间同样形成一个类似跷跷板的平衡木结构,使得第三支撑杆4对大腿板9的支撑点没有落在大腿板9的末端。大腿板9和小腿板10之间可转动连接,比如通过铰链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4的设置方向具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地,当电动床整体处于初始状态,即各床板均处于同一平面,如图1所示状态时,在朝向大腿板10或小腿板10方向上,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与支撑架1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度,即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与背板7的连接端倾斜小腿板10方向,这样后续背板7翘起时,通过第一连杆5推动第一支撑杆2转动时,才能使坐板8做下降运动,满足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其中,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长度、倾斜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三支撑杆4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支撑杆2和/或第二支撑杆3的倾斜方向相反,坐板8在向右滑动下降时会推动大腿板9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床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杆和连杆,所述床板包括背板、坐板和大腿板;/n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背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坐板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背板末端通过连接件与一个所述支撑杆或所述坐板可转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或所述坐板运动;/n所述坐板与所述大腿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大腿板运动,所述大腿板通过第三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连接;/n在所述电动床处于初始状态时,在朝向所述大腿板方向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度,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倾斜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床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杆和连杆,所述床板包括背板、坐板和大腿板;
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背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坐板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背板末端通过连接件与一个所述支撑杆或所述坐板可转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或所述坐板运动;
所述坐板与所述大腿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大腿板运动,所述大腿板通过第三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连接;
在所述电动床处于初始状态时,在朝向所述大腿板方向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度,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倾斜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床还包括小腿板、连接板和第二连杆,所述大腿板通过连接板和所述小腿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整体形状为三角形,所述连接板上相邻两边的连接处呈圆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大腿板铰链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与所述小腿板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铭轲李小兵白岩刘南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极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