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板与电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60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7:58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床板与电动床,其中床板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座板和腿板,所述背板、座板和腿板通过联动结构活动衔接,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座板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带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翘起、带动所述腿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翘起。通过设置合适的联动结构,使联动结构带动座板平移下沉的时候,带动背板和腿板形成倾角,满足用户的躺卧姿态的需求,且只需在联动结构的某一处设置驱动装置即可实现电动床的联动变形,改善了电动床的控制和可靠性,大幅降低电动床的整体重量,降低使用电动床时的复杂度,同时降低了电动床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床板与电动床
本申请涉及到寝具领域,特别是涉及到床板与电动床。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床已普遍使用于休闲、护理、医疗和养老领域,为方便使用,电动床的床板多分区域组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姿态。现有电动床的床板多为两块板至四块板的组合关系,板的数量决定了电动床的床板的组合自由度,目前多为二到四个自由度。比如,四个自由度的电动床床板由四块板组成,在使用时有三块板可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实现翘起一定角度或放平,但支撑人体重心的座板稳定且不作任何变化,即不存在高低变化也不存在倾角变化,但这种结构需要在可变动的每块板上分别装置驱动装置,电动床很笨重,自动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床板,旨在解决现有电动床笨重且自动化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床板,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座板和腿板,所述背板、座板和腿板通过联动结构活动衔接,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座板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带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翘起、带动所述腿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翘起。优选地,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活动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座板和/或所述背板上;所述固定支架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横梁组成,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平行相对地固定于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一立柱的自由端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自由端与所述腿板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座板与所述腿板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所述背板、座板和腿板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所述座板与所述背板间隔指定水平距离无连接排布;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和滑轨;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板转动连接;所述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座板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时,所述滑轨沿所述横梁朝向靠近所述腿板的方向滑动。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轴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轴、所述滑轨以及所述座板组成可形变的第一平行四边形。优选地,所述座板与所述腿板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所述背板与所述座板通过第三铰接件铰接;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三支撑轴和滑轨;所述第三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板转动连接;所述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座板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时,所述滑轨沿所述横梁朝向靠近所述腿板的方向滑动。优选地,所述座板与所述腿板通过第四铰接件铰接;所述背板、座板和腿板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所述座板与所述背板间隔指定水平距离无连接排布;所述传动部包括第四支撑轴和滑轨;所述第四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座板之间设置弹性支撑件;所述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座板挤压所述弹性支撑件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时,所述座板靠近所述背板的一端抵压所述第四支撑轴,使所述第四支撑轴推动所述滑轨沿所述横梁朝向靠近所述腿板的方向滑动。优选地,所述腿板包括大腿板和小腿板,所述大腿板与所述座板铰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大腿板转动连接;所述大腿板与所述小腿板之间设置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一端嵌于所述大腿板与所述小腿板之间狭缝,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轴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轴与所述小腿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与所述大腿板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固定轴之间转动设置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以及所述大腿板组成可形变的第二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一固定轴与所述小腿板之间固定设置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所述小腿板以及所述第一固定轴组成支撑直角三角形。优选地,所述联动结构为两个,两个所述联动机构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背板、座板以及腿板的侧端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床,包括上述的床板,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座板对应的所述联动结构部位,驱动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座板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本申请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合适的联动结构,使联动结构带动座板平移下沉的时候,带动背板和腿板形成倾角,满足用户的躺卧姿态的需求,且只需在联动结构的某一处设置驱动装置即可实现电动床的联动变形,改善了电动床的控制和可靠性,大幅降低电动床的整体重量,降低使用电动床时的复杂度,同时降低了电动床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床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床板,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1、座板2和腿板3,所述背板1、座板2和腿板3通过联动结构活动衔接,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座板2沿垂直于所述座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带动所述背板1远离所述座板2的一端翘起、带动所述腿板3远离所述座板2的一端翘起。上述床板摒弃常用的控制座板2稳定不变,通过改变背板1或腿板3的倾角实现电动床变形的设计思路。上述床板通过联动结构以及座板2沿垂直于所述座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的相互配合,实现床板的联动变形。联动结构带动座板2平移下沉的时候或座板2平移下沉时会触发联动结构发生运动,带动背板1和腿板3形成倾角,满足用户的躺卧姿态的需求,本申请只需在联动结构的任一处具有传动能力的部位连接驱动装置,均可实现电动床的联动变形,方便驱动装置的安装且节约了驱动装置的需要数量,且大幅降低电动床的整体重量,提高使用电动床时的灵便度,同时降低了电动床的生产成本。且用户在使用中感受座板2下沉带动的联动效果的使用体验,提高自动化感应。上述背板1远离所述座板2的一端翘起的角度与腿板3远离所述座板2的一端翘起的角度可通过控制联动结构的运动幅度以及座板2下沉的位移量进行合理控制,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倾角姿态的需求。与常用的控制座板2稳定不变,通过改变背板1或腿板3的倾角实现电动床变形的设计思路相比而言,通过座板2平移下沉实现同样的电动床变形达到姿态控制要求时,电动床上面的使用者人体总体抬升得更少,电机付出的功耗更小、电机与床板衔接处的机械结构以及机械强度等要求更低。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活动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座板2和/或所述背板1上;所述固定支架由第一立柱5、第二立柱6和横梁4组成,所述第一立柱5和所述第二立柱6平行相对地固定于所述横梁4的两端;所述第一立柱5的自由端与所述背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立柱6的自由端与所述腿板3转动连接。上述的固定支架用于支撑传动部、座板2和/或背板1的连接。上述传动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座板和腿板,所述背板、座板和腿板通过联动结构活动衔接,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座板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带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翘起、带动所述腿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翘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座板和腿板,所述背板、座板和腿板通过联动结构活动衔接,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座板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带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翘起、带动所述腿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翘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传动部;
所述传动部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活动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座板和/或所述背板上;
所述固定支架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横梁组成,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平行相对地固定于所述横梁的两端;
所述第一立柱的自由端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自由端与所述腿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与所述腿板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所述背板、座板和腿板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所述座板与所述背板间隔指定水平距离无连接排布;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和滑轨;
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板转动连接;
所述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座板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时,所述滑轨沿所述横梁朝向靠近所述腿板的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轴、所述滑轨以及所述座板组成可形变的第一平行四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与所述腿板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所述背板与所述座板通过第三铰接件铰接;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三支撑轴和滑轨;
所述第三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板转动连接;
所述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座板沿垂直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下沉时,所述滑轨沿所述横梁朝向靠近所述腿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兵白岩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极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