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7767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包括:虚拟OLT线路终端池、虚拟基带处理单元vBBU池、承载虚拟网络功能vNF的服务器池等三个资源池,OpenFlow虚拟交换机及其客户层代理器,以及智能接入云系统软件定义控制器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控制器;其中,OpenFlow虚拟交换机将上述三种资源池联系在一起,互联互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心功能在于实现了光纤、无线和边缘数据中心相融合的未来智能接入云系统,并采用积木式架构,对传统的光接入网局端站点完成一次革新升级,具有开放云化、模块组合、灵活部署、简化运维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5G和光纤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无源光网络(PON)已成为光接入网领域中光纤到户/到楼(FTTH/FTTB)应用的主流技术,在发达国家内的家庭渗透率达到50%-75%。2018年,亚太地区的FTTH/FTTB用户占世界总用户的76%,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FTTH/FTTB用户最多的国家之一。光接入网的广泛铺设需消耗大量能量,其能耗约占整个电信网络能耗的70%。随着5G应用的不断发展,基于PON技术的光前传网已成为最有潜力的方案。伴随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应用(如视频会议、智能家庭系统、IPTV等)不断兴起,网络业务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并对带宽需求和网络性能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制化、差异化需求日益迫切。因此,传统的光接入网架构与技术难以满足需求,构建光纤、无线和数据中心相融合的未来智能接入成为了电信运营商的首要目标。2008年,以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启了未来网络与通信研究的热潮。2017年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在南京召开,刘韵洁院士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互联网迎来了新一轮历史变革,并将进入未来网络发展阶段。基于SDN/NFV思想的接入网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15年,AT&T提出了中心局重构数据中心项目(全称CentralOfficeRe-ArchitectedasaDataCenter,简称CORD),其目标是将电信中心局CO重构为类似于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灵活地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本项目产品在CORD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资源池化(云化)、软件定义光交换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实现基于积木式架构的融合光纤接入和5G移动前传于一体的绿色智能接入云系统设备。本项目产品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近几年,已有部分研究工作尝试将SDN技术引入到光接入网中。西班牙UPC大学HamzehKhalili等人实现了基于软件定义的SIEPON系统,其OLT设备中MAC控制层的Reporting、Gating处理等功能被虚拟化,并将部分虚拟化的功能转移到SDN中央控制器中。台湾中正大学StevenS.W.Lee等人实验提出,将整个GPON系统抽象成一个虚拟OpenFlow交换机,内嵌在OLT中的OF代理器,一方面与外部的SDN中央控制器相通信,另一方面通过ONU管理控制接口(OMCI)控制着所有ONU。但是这些方案仅仅将SDN概念运用到数据包转发处理上面,没有涉及到PON的控制架构和资源配置方面。英国Bangor大学XiaoDuan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在OLT和各个ONU中实现一种内嵌收发器的数字正交滤波器,并采用集中式的SDN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ONU能够动态自适应地接入到共享的馈线光纤中,增加系统可重配置性和智能化。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的DivyaChitimalla等人提出了一种意识到业务应用层的软件定义EPON系统,利用收集到的客户端信息,动态调整资源分配策略,改善ONU用户体验。但是这些方案没有涉及到NFV、资源池化和智能优化配置等新技术,在网络体系架构上仍延续原有的结构,没有实现光纤接入与移动业务的融合。面对未来智能接入网发展需求,传统的接入网系统在诸多方面暴露出其局限性。第一,封闭的网络控制架构给资源共享造成壁垒,同时缺乏全局视角和网络实时状态信息,无法快速响应网络流量变化而调度资源。网络控制缺乏灵活性,运营控制成本较高。第二,缺少一致的数据模型以对异构资源描述进行结构化抽象,同时缺少有效控制模型对抽象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难以满足用户在多场景、多业务情形下的一致的服务体验。第三,无法满足业务多样化与用户定制化需求,网络设备更新历时长,成本高,标准化过程复杂,与网络业务快速创新模式形成鲜明反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大降低网络成本和能耗,同时可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的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其中,控制平面包括:智能接入云系统软件定义控制器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控制器;传送平面包括:资源池、OpenFlow虚拟交换机及其客户层代理器;所述资源池包括虚拟OLT线路终端池、虚拟基带处理单元vBBU池、承载虚拟网络功能vNF的服务器池。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所述虚拟OLT线路终端池将OLT线路卡功能虚拟化,并映射到通用的x86服务器上来实现,提供OLT线路卡上下行数据业务转发功能;所述虚拟基带处理单元vBBU池将BBU功能虚拟化,并映射到通用的x86服务器上来实现,完成RAN移动业务的基带信号处理功能;所述承载虚拟网络功能vNF的服务器池将传统OLT上的控制平面功能,以及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功能,映射到通用的x86服务器上来实现,提供边缘云服务;上述三种资源池由所述OpenFlow虚拟交换机联系在一起,互联互通,形成一种积木式架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相对于传统的光接入网设备,本专利技术面向5G的智能接入云系统,彻底颠覆了传统接入网架构,采用积木式构架,建设支持全业务的智能宽带接入网络。2)该专利技术利用NFV技术,可以迅速地根据需要来添加、控制功能模块化的虚拟设备,提供各种差异化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如同搭积木,能够大大缩短开发周期。3)本专利技术采用积木式架构,对整个光接入网完成了一次革新,具有开放云化、模块组合、灵活部署、简化运维等特点,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应对现有和未来的应用与服务,这不仅大大降低网络成本和能耗,同时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大大提升了新业务格局下的用户服务和技术创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其中,控制平面包括:智能接入云系统软件定义控制器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控制器;传送平面包括:资源池、OpenFlow虚拟交换机及其客户层代理器;所述资源池包括虚拟OLT线路终端池、虚拟基带处理单元vBBU池、承载虚拟网络功能vNF的服务器池。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所述虚拟OLT线路终端池将OLT线路卡功能虚拟化,并映射到通用的x86服务器上来实现,提供OLT线路卡上下行数据业务转发功能;所述虚拟基带处理单元vBBU池将BBU功能虚拟化,并映射到通用的x86服务器上来实现,完成RAN移动业务的基带信号处理功能;所述承载虚拟网络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其中,控制平面包括:智能接入云系统软件定义控制器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控制器;传送平面包括:资源池、OpenFlow虚拟交换机及其客户层代理器;所述资源池包括虚拟OLT线路终端池、虚拟基带处理单元vBBU池、承载虚拟网络功能vNF的服务器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其中,控制平面包括:智能接入云系统软件定义控制器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控制器;传送平面包括:资源池、OpenFlow虚拟交换机及其客户层代理器;所述资源池包括虚拟OLT线路终端池、虚拟基带处理单元vBBU池、承载虚拟网络功能vNF的服务器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积木式架构的面向5G的智能光接入网局端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OL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任雪琦周怡君岳鹏顾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