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95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阵列的光接收组件和多路放大器;多阵列的光接收组件为12路的PIN光接收机;多路放大器与所述PIN光接收机分别对应连接;外壳一侧连接有光纤尾纤;光纤尾纤一端穿过外壳与所述PIN光接收机对准耦合连接,光纤尾纤另一端连接有光口结构;外壳外部还设有微型插座,微型插座与多路放大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光纤尾纤将光信号引入,可进行12路的并行信号传输,传输速率快;采用微型插座,可插设在应用设备上,接收与开关量相关的DC信号,对所应用的设备进行控制;且通过芯片的高密度设计,整个接收模块封装尺寸微小,环境适应性高,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安防、军舰、航空等大型的自动化设备中,由于这些设备通常设置在各种严酷的环境中,例如高温、潮湿或高辐射等,此时依靠人工难以对其控制和管理,因此通常采用控制端设备对上述设备以无线的方式进行管控。而在管控的过程中控制端设备和上述设备之间会产生大量的开关量指令或信号,这些信号需要通过光模块以光电转换的形式进行接收和发送。在实际应用中,光模块分为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射模块发射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把电信号发送给所应用的设备对所应用的设备进行管控的器件,接收模块通常设置在调度端或者被调度的设备上,以实现信号的交互。传统的分离式的光接收模块,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优化,所呈现的尺寸往往很大,使得其环境适应性较低,如果在比较恶劣环境中运行,由于其抗振性能低,可能会发生损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并且在高可靠性系统中运行时其相应的可靠性也远远不能满足高可靠性系统要求。且随着光纤通信领域中对通信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多路并行光纤传输或并行光互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输效率低的单路传输逐渐不能适应很多应用场合,但并行模块与单路模块相比要求更高的元器件密度,更小的封装尺寸和重量以及更低的能耗,因此并行光模块对其结构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旨在解决现有多路接收模块尺寸过大和开光量信号传输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中,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阵列的光接收组件和多路放大器;所述多阵列的光接收组件为12路的PIN光接收机,用于将多阵列的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所述多路放大器与所述PIN光接收机分别对应连接,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所述外壳一侧连接有光纤尾纤,所述光纤尾纤用于将光信号引入;所述光纤尾纤一端穿过外壳与所述PIN光接收机对准耦合连接,所述光纤尾纤另一端连接有光口结构;所述外壳外部还设有微型插座,所述微型插座与多路放大器电连接,用于与外部应用设备连接以实现信号互联。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中,所述所述PIN光接收机的为接收激光波长为850nm的光接收组件。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中,所述多路放大器包括跨阻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所述跨阻放大器与所述PIN光接收机,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放大;所述限幅放大器与所述跨阻放大器连接,用于对电压信号进行整形放大。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中,所述接收模块处理的信号为与开关量相关的DC-2M低速速率信号、RS-232或RS-485串口信号中的一种DC信号。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中,所述微型插座可以为微型插座公座或母座,所述微型插座为9×9结构插座。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中,所述光纤尾纤为FA光纤阵列组。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中,所述光口结构为MT/MPO系列光口或LC/FC系列光口。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中,所述光纤尾纤与外壳的连接处外部包覆有灌封胶。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中,所述接收模块的体积为长22mm*宽18.6mm*9.8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通过光纤尾纤将光信号引入,再采用12路的PIN光接收机接收波长为850nm的光信号,可将多路的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多路放大器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可进行12路的并行信号传输,传输速率快,单通道速率可达10Gbps,12通道总速率可高达120Gbps;采用9×9结构的微型插座,可插设在应用设备上,接收与开关量相关的DC-2M低速速率信号、RS-232或RS-485串口信号等DC信号,对所应用的设备进行控制;且通过芯片的高密度设计,整个接收模块体积仅为长22mm*宽18.6mm*9.85mm,封装尺寸微小,环境适应性高,且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外壳;20、多阵列PIN光接收机;30、多路放大器;40、微型插座;50、光纤尾纤;51、FA光纤阵列组件;52、光口结构;60、灌封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阵列的光接收组件和多路放大器;所述多阵列的光接收组件为12路的PIN光接收机,用于将多阵列的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所述多路放大器与所述PIN光接收机分别对应连接,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所述外壳一侧连接有光纤尾纤,所述光纤尾纤用于将光信号引入;所述光纤尾纤一端穿过外壳与所述PIN光接收机对准耦合连接,所述光纤尾纤另一端连接有光口结构;所述外壳外部还设有微型插座,所述微型插座与多路放大器电连接,用于与外部应用设备连接以实现信号互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阵列的光接收组件和多路放大器;所述多阵列的光接收组件为12路的PIN光接收机,用于将多阵列的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所述多路放大器与所述PIN光接收机分别对应连接,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所述外壳一侧连接有光纤尾纤,所述光纤尾纤用于将光信号引入;所述光纤尾纤一端穿过外壳与所述PIN光接收机对准耦合连接,所述光纤尾纤另一端连接有光口结构;所述外壳外部还设有微型插座,所述微型插座与多路放大器电连接,用于与外部应用设备连接以实现信号互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PIN光接收机的为接收激光波长为850nm的光接收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放大器包括跨阻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所述跨阻放大器与所述PIN光接收机,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放大;所述限幅放大器与所述跨阻放大器连接,用于对电压信号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生金殷瑞麟王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欧凌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