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图像翻译的端到端的并行生成器网络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对抗生成网络GAN进行图像翻译、图像风格变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面向基于对抗生成网络GAN的图像翻译方法中,如何利用两种不同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组成端到端的的并行生成器网络结构,以及GAN训练框架下其对应的判别器网络结构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所谓图像翻译(转换),指从一副图像到另一副图像的转换。如语义分割图转换为真实街景图,灰色图转换为彩色图,白天转换为黑夜,照片转换为素描等。有效地在各类图像之间建立非线性映射关系,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图像相互转换。该技术对工业、国防、刑侦的领域的应用提供着重要的技术支持。目前,常见的方法是基于对抗生成网络(GAN)的图像变换方法,如Pix2pix、Cycle-GAN、MUNIT等。现有的方法常常局限于应用单一结构的生成图像网络,因此,图像转换的均方差MSE较高,同时结构相似度SSIM和灰度直方图拟合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图像翻译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图像翻译的端到端的并行生成器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利用残差、稠密单元搭建端到端的残差-稠密并行生成器网络;/n步骤2)构建判别器网络,在对抗生成网络(GAN)的训练框架下,利用输入-输出训练数据对,训练获取残差-稠密并行生成器网络参数;/n步骤3)利用训练完毕的“稠密-残差并行生成器网络”对待测的输入图像进行图像翻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图像翻译的端到端的并行生成器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残差、稠密单元搭建端到端的残差-稠密并行生成器网络;
步骤2)构建判别器网络,在对抗生成网络(GAN)的训练框架下,利用输入-输出训练数据对,训练获取残差-稠密并行生成器网络参数;
步骤3)利用训练完毕的“稠密-残差并行生成器网络”对待测的输入图像进行图像翻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图像翻译的端到端的并行生成器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的具体内容为:
构建并行生成器网络,端到端的“稠密-残差并行生成器网络”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基于残差、稠密单元的图像特征提取分支网络”和“基于联合特征的图像生成网络”;
“基于残差单元的图像特征提取分支网络”的结构如下两个部分组成:下采样模块、残差网络模块;其中,下采样模块包括三个卷积层:卷积层1、卷积层2、卷积层3;残差网络模块包括十个残差单元:残差单元1、残差单元2、…,残差单元10,其中,第n个残差单元结构包括如下三层:卷积层n-1、卷积层n、元素相加层;第n个残差单元输出为卷积层n-1与卷积层n的输出特征图按照元素相加的结果,“基于残差单元的图像特征提取分支网络”输出为64×64×256的残差特征图;
“基于稠密单元的图像特征提取分支网络”的结构如下两个部分组成:下采样模块、稠密网络模块;其中,下采样模块包括三个卷积层:卷积层1、卷积层2、卷积层3;稠密网络模块包括十个稠密单元:稠密单元1、稠密单元2、…,稠密单元10,其中,第n个稠密单元结构包括如下五层:卷积层n、向量拼接层1(concatenate)、卷积层n+1、向量拼接层2(concatenate)、过度层(卷积);“基于稠密单元的图像特征提取分支网络”输出为64×64×256的稠密特征图;
“基于联合特征的图像生成网络”的结构由如下两部分组成:特征融合、上采样;特征融合采用向量拼接(concatenate)将残差特征图和稠密特征图生成联合特征图;然后,经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晗,施佺,余佩伦,沈克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