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闪存编程时延模型及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存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维闪存编程时延模型及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的兴起,对存储系统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磁盘存储由于高延迟、高功耗等特点在与闪存存储的竞争中逐渐败落。固态硬盘的出现为个人存储和企业大数据存储提供了高性能、低功耗解决方案,而三维闪存技术的成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容量存储带来的挑战。但与计算机系统相比,闪存存储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三维闪存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浮动门型闪存,另一种是电荷捕获型闪存。三维电荷捕获型闪存因其较好的扩展性而被闪存生产厂商广泛采用,其支持一次对一个字线上所有页编程,即One-Shot编程。而三维闪存由于堆叠、制程工艺、边缘效应等影响,其在块间、层间存在性能和可靠性差异。每个闪存块包含若干层,如目前主流的有64层、96层以及未来的128层甚至更高,层数的不断堆叠导致层间差异也越来越大。每层包含若干个字线,不同层间的字线表现出较大的编程性能差异。但由于工艺特点,层间差异在每个块中都有相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闪存编程时延模型及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型建立包括以下步骤:/n(1)对三维电荷捕获型闪存进行测试,收集其在不同编程/擦除周期下各字线的编程时延;/n(2)数据分析;/n(3)以闪存块的第一个字线为基准点,对其编程时延和编程/擦除周期进行建模,记为t1=F(pe),其中pe为编程/擦除周期,t1为第一个字线的编程时延;/n(4)以闪存块的第一个字线为基准点,对其编程时延和字线编号进行建模,记为t2=G(wl),其中wl为字线编号,t2为该字线的编程时延;/n(5)合并模型,编程时延模型,记为t=T(pe,wl)=t1+t2=F(pe)+G(w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闪存编程时延模型及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型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1)对三维电荷捕获型闪存进行测试,收集其在不同编程/擦除周期下各字线的编程时延;
(2)数据分析;
(3)以闪存块的第一个字线为基准点,对其编程时延和编程/擦除周期进行建模,记为t1=F(pe),其中pe为编程/擦除周期,t1为第一个字线的编程时延;
(4)以闪存块的第一个字线为基准点,对其编程时延和字线编号进行建模,记为t2=G(wl),其中wl为字线编号,t2为该字线的编程时延;
(5)合并模型,编程时延模型,记为t=T(pe,wl)=t1+t2=F(pe)+G(wl)。
2.一种三维闪存编程时延模型及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程时延预测包括以下步骤:
(1)在运行状态下记录当前块的编程/擦除次数(pe)、字线编号(wl),及其对应的编程时延(t);
(2)将步骤(1)中的编程/擦除次数(pe)、字线编号(wl)和编程时延(t)代入模型t=T(pe,wl),求得该块对应的模型参数;
(3)输入该块想要预测的编程/擦除次数(pe')和字线编号(wl')到步骤(2)中,得到其对应的预测编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礼,刘碧贞,吴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