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7175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对不具备排导泥石流物质条件的自然风景区内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进行规划的方法,方法首先划定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其次测算判断沟口是否具备停淤条件,最后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内布置泥石流防治工程:对于不具备停淤条件的泥石流沟,流通区布置拦挡工程,对于具备停淤条件的泥石流沟,进一步根据估算的沟口停淤库容大小选择在堆积区布置停淤工程和/或流通区布置拦挡工程。在优化条件下,泥石流拦挡工程与停淤工程都分别包括土木工程与植被工程。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从三个层次递进考虑,采用“拦挡”、“停淤”与“拦挡+停淤”手段满足着眼大、动作小、效益高的景区规划整体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然风景区内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属于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自然景区环境管理

技术介绍
自然风景区是一种环境资源库,承载地球生态发生、演化的丰富信息,兼备生态、科研、经济的多方面巨大价值。全球范围内,有相当部分的自然风景区位于山区,具有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与其它地方的泥石流灾害相比,自然风景区泥石流活动不仅严重威胁居民游客、道路、栈道等常见危害对象,更对风景区景观与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从而导致地球环境资源库内各类高价值信息的损失。由于自然风景区是因其自身是某些独特、丰富、复杂的自然条件的精巧组合才成为自然风景区的,因而自然风景区的综合性价值会对其内泥石流防治方案的设计提出更为复杂且极具挑战性要求,要求自然风景区内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更须满足“着眼大、动作小、效益高”的整体目标。现有技术“具有风景区泥石流治理特色的土木工程措施”(陈晓清等《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公开了一种在九寨沟自然风景区实施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不具备排导泥石流物质条件的自然风景区内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进行规划,依如下步骤实施:/n步骤S1、划定泥石流防治工程区/n获取自然风景区基本资料,根据自然风景区基本资料确定自然风景区实验区范围,获取自然风景区内泥石流沟地形资料与泥石流灾害历史记录资料,划分泥石流沟流通区与堆积区,自然风景区实验区范围与泥石流沟的流通区和堆积区重叠区域即为自然风景区内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区;/n步骤S2、调查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内泥石流沟地形特征,测算判断沟口是否具备停淤条件;/n步骤S3、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内布置泥石流防治工程/n对于沟口不具备停淤条件的泥石流沟,在泥...

【技术特征摘要】
1.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不具备排导泥石流物质条件的自然风景区内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进行规划,依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S1、划定泥石流防治工程区
获取自然风景区基本资料,根据自然风景区基本资料确定自然风景区实验区范围,获取自然风景区内泥石流沟地形资料与泥石流灾害历史记录资料,划分泥石流沟流通区与堆积区,自然风景区实验区范围与泥石流沟的流通区和堆积区重叠区域即为自然风景区内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区;
步骤S2、调查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内泥石流沟地形特征,测算判断沟口是否具备停淤条件;
步骤S3、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内布置泥石流防治工程
对于沟口不具备停淤条件的泥石流沟,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内的泥石流沟流通区布置拦挡工程,所述拦挡工程的设计满足拦挡工程拦蓄泥石流量Wblock>设计标准下的一次泥石流冲出总量Wdf;
对于沟口具备停淤条件的泥石流沟,估算沟口停淤库容K,
若沟口停淤库容K>设计标准下的一次泥石流冲出总量Wdf,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内的泥石流沟堆积区布置停淤工程,所述停淤工程满足停淤工程拦蓄泥石流量Wdeposit>设计标准下的一次泥石流冲出总量Wdf;
若沟口停淤库容K≤设计标准下的一次泥石流冲出总量Wdf,则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内的泥石流沟流通区布置拦挡工程、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区内的泥石流沟堆积区布置停淤工程,所述拦挡工程与停淤工程共同满足拦挡工程拦蓄泥石流量Wblock+停淤工程拦蓄泥石流量Wdeposit>设计标准下的一次泥石流冲出总量Wd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划方法,其特征于:所述拦挡工程是重力式拦砂坝,所述停淤工程是停淤挡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规划方法,其特征于:所述Wblock、Wdeposit分别依式1、2计算确定:






式1、式2中,I—工程地点沟道纵比降,泥石流沟地形资料及现场调查确定,
Hb—重力式拦砂坝的有效高度,单位m,泥石流沟地形资料及现场调查确定,
α—重力式拦砂坝回淤沟段岸坡坡度,单位°,泥石流沟地形资料及现场调查确定,
b—重力式拦砂坝回淤沟段沟床平均底宽,单位m,泥石流沟地形资料及现场调查确定,
Hd—停淤挡墙的有效高度,单位m,泥石流沟地形资料及现场调查确定,
Bd—停淤挡墙的有效宽度,单位m,泥石流沟地形资料及现场调查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工程包括拦挡土木工程、拦挡植被工程,所述拦挡植被工程是布置于拦挡土木工程后的灌丛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挡土木工程是重力式拦砂坝;
所述灌丛带长度与沟床底宽相等,灌丛带宽度是重力式拦砂坝有效高度的1~5倍,灌丛带高度是重力式拦砂坝有效高度的0.1~0.5倍且最大不超过3.5m,灌木间窝距为0.1m~0.4m且需尽量密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兴隆陈晓清陈昆廷赵万玉陈剑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