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装置用面光源模块及其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906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反射部件形成为一体的显示装置的背光用LED模块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光源模块包括:反射部件,在具有高反射率的板形成有规定间隔的多个光源孔;密封层,一边密封上述光源孔,一边浇铸于反射部件的上部面,来与上述反射部件形成为一体;遮光部件,在与上述光源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反射图案,并层压于上述密封层的上部面;以及光源部,在基板上以规定间隔安装多个,并与上述反射部件的下部面相结合,使得上述光源密封于上述光源孔内的上述密封层,上述密封层通过对浇铸的透明树脂得到第一次固化后插入的上述光源进行密封,并重新得到第二次固化来形成。

Surface light source module for backlight device and its ma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装置用面光源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反射部件形成为一体的显示装置的背光用LED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显示装置作为接收影像信号来进行显示的装置,包括电视机(TV)或显示器,而作为用于显示影像的机构,正在利用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CrystalDisplayDevice)、有机发光装置(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等离子显示装置(PDP:PlasmaDisplayPanel)等多种装置。不同于其他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LCD)其本身无法进行发光,因而如果想要显示高品质的图像,就必须设置额外的外部光源。因此,液晶显示装置除了液晶板之外,还包括面光源的背光装置,使得背光装置向液晶面板均匀地供给高亮度的光源,从而体现优质的图像。像这样,背光装置是指液晶显示装置之类的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的图像的表面照明装置,并且,根据配置光源的位置,分为直接照明类型(DirectLightingtype)或边缘照明类型(EdgeLightingtype)背光装置。作为背光装置的光源,主要使用具有小型、低耗电、高可靠性等优点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以下称之为“LED”)。图1为表示根据现有技术来制作的LED模块的剖视图。直接照明类型背光装置的LED模块通过如下方法制作:以在基板11上形成空腔(cavity)14的方式形成浇铸部13后,以压模粘合(Diebonding)及引线键合(Wirebonding)方式在空腔14内的基板11上安装LED元件12,并在空腔14内填充分散有荧光体的硅等树脂,从而形成密封层15。密封层15起到保护LED元件12并改变波长的功能,而树脂的填充适用点胶成型(DispensingMolding)或丝网印刷(ScreenPrinting)。这种制作方法由于可以同时对多个LED元件12浇铸树脂,因而具有有利于制作大面积的面光源模块的优点。但是,现有的LED模块的制作方法通过在填充凝胶状态的树脂后,对此实施固化的过程来实现,而在树脂得到固化的过程中,因在浇铸部13的接触面出现的表面张力而在密封层15的表面发生回流(reflow)15a。在密封层15的上部面发生的回流15a歪曲向外部射出的光特性,最终引起显示装置的画质降低。并且,LED模块因印刷于基板11的电路11a而在基板11和浇铸部13之间必然形成高度差。在现有的LED模块的制作方法中,在使凝胶状态的树脂之间固化为固体状态的过程中,因流入空气而容易在高度差部分产生气泡15b。在密封层15的内部产生的气泡15b使LED模块的耐久性变弱,在密封层15的内部引起光损耗,并歪曲从密封层15射出的光特性。因此,存在还要进行用于去除气泡15b的脱泡工序的问题。并且,在现有的LED模块中,LED元件12安装于浇铸部13之间的空腔14内,从LED元件12射出的光无法容易地向侧面扩散而向上侧集中,从而具有安装有LED元件的位置及其之间的空间中出现大的亮度偏差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韩国公开专利10-2012-0086142号(2012年08月02日申请公开,LED封装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在基板上与LED元件一同设置反射部件来呈现出高的亮度,并可以使亮度偏差最小化来呈现出均匀的亮度的面光源模块及其制作方法。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对LED元件进行密封的密封层具有均匀的出光面,并防止在内部形成气泡,从而可以呈现出优秀的光特性的面光源模块及其制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本实施例的面光源模块包括:反射部件,在具有高反射率的板形成有规定间隔的多个光源孔;密封层,一边密封上述光源孔,一边浇铸于反射部件的上部面,来与上述反射部件形成为一体;遮光部件,在与上述光源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反射图案,并层压于上述密封层的上部面;以及光源部,在基板上以规定间隔安装多个,并与上述反射部件的下部面相结合,使得上述光源密封于上述光源孔内的上述密封层,上述密封层通过对浇铸的透明树脂得到第一次固化后插入的上述光源进行密封,并重新得到第二次固化来形成。其中,上述反射部件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面,形成于上述光源孔的侧面,并呈凸出的曲面形状;以及第二反射面,在与上述第一反射面相连接的上述反射部件的上部面呈平面形状。并且,在上述第一反射面的最下端部,曲面的切线倾斜度相对于垂直方向可形成45°至60°。并且,上述光源和上述反射图案可一对一对应,并能够以垂直中心轴相一致的方式得到配置。并且,本实施例的面光源模块还可以包括扩散部件,上述扩散部件结合于上述密封层和上述遮光部件之间。并且,上述密封层可形成于上述光源孔,并具有与上述第二反射面相同的高度。而且,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本实施例的面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具有高反射率的板形成以规定间隔隔开的多个光源孔来制作反射部件,步骤(a),在包括上述光源孔的上述反射部件的上部面浇铸透明树脂来形成密封层;步骤(b),对上述密封层进行第一次固化;在基板上与上述光源孔相对应的位置安装多个光源来制作光源部,在步骤(c),上述光源部与上述反射部件的下部面相结合,使得上述光源部被密封于得到第一次浇铸的上述光源孔的内部的上述密封层;步骤(d),对上述密封层进行第二次固化。并且,上述面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e),在上述步骤(e)中,在上述密封层的上部面对形成有反射图案的遮光部件进行层压。并且,面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f),在上述步骤(f)中,在上述密封层的上部面结合扩散部件,上述遮光部件可层压于上述扩散部件的上部面。并且,上述光源孔的侧面可呈凸出的曲面形状,且上述光源孔可以与上述板的上部面相连接。并且,在上述步骤(b)的第一次固化中,以防止凝胶状的上述透明树脂具有流动性的方式进行固化。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基板上具有反射部件,从而呈现出高的亮度,并且,反射部件具有曲面的反射面,从而具有提高光均匀度的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在对密封层进行固化的过程中不会生成回流和气泡,从而可以呈现出均匀且优秀的光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根据现有的技术来制作的LED模块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LED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的I-I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表示作为图3的主要部分的反射部件的侧面反射部的放大图,图5为表示作为图2的主要部分的反射部件的光射出特性的剖视图,图6为表示制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LED模块的过程的工序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LED模块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光源部;110:基板;120:LED元件;200:反射部件;210:光源孔;220:第一反射面;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装置用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射部件,在具有高反射率的板形成有规定间隔的多个光源孔;/n密封层,一边密封上述光源孔,一边浇铸于反射部件的上部面,来与上述反射部件形成为一体;/n遮光部件,在与上述光源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反射图案,并层压于上述密封层的上部面;以及/n光源部,在基板上以规定间隔安装多个,并与上述反射部件的下部面相结合,使得上述光源密封于上述光源孔内的上述密封层,/n上述密封层通过对浇铸的透明树脂得到第一次固化后插入的上述光源进行密封,并重新得到第二次固化来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30 KR 10-2019-00502141.一种背光装置用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部件,在具有高反射率的板形成有规定间隔的多个光源孔;
密封层,一边密封上述光源孔,一边浇铸于反射部件的上部面,来与上述反射部件形成为一体;
遮光部件,在与上述光源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反射图案,并层压于上述密封层的上部面;以及
光源部,在基板上以规定间隔安装多个,并与上述反射部件的下部面相结合,使得上述光源密封于上述光源孔内的上述密封层,
上述密封层通过对浇铸的透明树脂得到第一次固化后插入的上述光源进行密封,并重新得到第二次固化来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用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部件包括:
第一反射面,形成于上述光源孔的侧面,并呈凸出的曲面形状;以及
第二反射面,在与上述第一反射面相连接的上述反射部件的上部面呈平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用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反射面的最下端部,曲面的切线倾斜度相对于垂直方向形成45°至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用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和上述反射图案一对一对应,并以垂直中心轴相一致的方式得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用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部件,上述扩散部件结合于上述密封层和上述遮光部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禺瑱
申请(专利权)人:喜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