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焦模组、双摄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89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长焦模组,包括第一棱镜、第一镜头单元、第二棱镜、第二镜头单元和感应元件,第一棱镜、第一镜头单元、第二棱镜的入射部构成第一入光路径,第二棱镜出射部、第二镜头单元和感应元件构成第二入光路径,第二棱镜对光线的传播路径进行反转,使第一入光路径和第二入光路径位于第二棱镜的同侧。通过第二棱镜的反转设计,将光线传播路径分为第一入光路径和第二入光路径,在第一入光路径和第二入光路径上分别设置变焦透镜,克服了长焦模组因变焦的需求导致尺寸过大的问题。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双摄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焦模组、双摄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是涉及长焦模组、双摄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直播及短视频软件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电子设备对其自身的摄像模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限于电子设备提供的空间,摄像模组需要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变焦倍率,然而对于一般的摄像模组而言,变焦倍率越高意味着焦距越长,需要的摄像模组的尺寸也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长焦模组,通过第二棱镜的180反转,将光线传播路径分为第一入光路径和第二入光路径,在第一入光路径和第二入光路径上分别设置镜头,克服了模组因变焦的需求导致尺寸过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长焦模组,包括第一棱镜、第一镜头单元、第二棱镜、第二镜头单元和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棱镜、所述第一镜头单元、所述第二棱镜的入射部构成第一入光路径,所述第二棱镜出射部、第二镜头单元和感应元件构成第二入光路径,所述第二棱镜对所述光线的传播路径进行反转,使所述第一入光路径和所述第二入光路径位于所述第二棱镜的同侧。实施例中的在第一入光路径上设有第一棱镜、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棱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棱镜、第一镜头单元、第二棱镜、第二镜头单元和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棱镜、所述第一镜头单元、所述第二棱镜的入射部构成第一入光路径,所述第二棱镜出射部、第二镜头单元和感应元件构成第二入光路径,所述第二棱镜对光线的传播路径进行反转,使所述第一入光路径和所述第二入光路径位于所述第二棱镜的同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棱镜、第一镜头单元、第二棱镜、第二镜头单元和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棱镜、所述第一镜头单元、所述第二棱镜的入射部构成第一入光路径,所述第二棱镜出射部、第二镜头单元和感应元件构成第二入光路径,所述第二棱镜对光线的传播路径进行反转,使所述第一入光路径和所述第二入光路径位于所述第二棱镜的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长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部包括入光面和第一反射面,所述出射部包括出光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光线由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棱镜,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最后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的入光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入光路径,所述第二棱镜的出光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入光路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为梯形体、所述梯形体中相对的两腰面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在所述梯形体的底面的投影区域为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在所述梯形体的底面的投影区域为出光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焦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移装置,所述位移装置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镜头单元、所述第二棱镜和所述第二镜头单元在所示第一入光路径和/或所述第二入光路径上移动,以调整所述模组的焦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位移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镜头单元和所述第二镜头单元连接,用于所述第一镜头单元在第一入光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传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