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和摄像头模组技术

技术编号:261688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和摄像头模组。一种滤光片,包括玻璃基板和层叠在玻璃基板上的镀膜层,按照质量份数计,制备镀膜层的原料包括10份~12份的二氧化钛和1份~3份的超分子化合物,其中,超分子化合物为磷钼酸苯并咪唑基苯酚,超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和摄像头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光片
,特别是涉及一种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和摄像头模组。
技术介绍
滤光片是摄像头模组中一种重要的光学元器件,在摄像头模组搭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滤光片表面有微小异物粘附的情况,这些微小异物来自于组装过程中设备产生的碎屑、灰尘和外来异物等。因此,在设备对滤光片进行搭载和组装的过程中,会对滤光片的表面进行等离子吹气除尘处理,但由于滤光片与微米级细小碎屑的吸附力较大,在清洗工序以后,滤光片表面的细小尘屑仍然会有较多的残留,直接影响到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微米级细小尘屑的吸附力较小的滤光片。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滤光片的制备方法和摄像头模组。一种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包括玻璃基板和层叠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镀膜层,按照质量份数计,制备所述镀膜层的原料包括:二氧化钛10份~12份;超分子化合物1份~3份;其中,所述超分子化合物为磷钼酸苯并咪唑基苯酚,所述超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3H11N2O)3(PMo12O40)·C13H10N2O。上述滤光片中的镀膜层的原料包括二氧化钛和超分子化合物,二者配比合理,在滤光片表层加入超分子化合物,使得超分子化合物的有机非极性端都朝外排列,减小滤光片表面对微米级细小尘屑的吸附力,而使滤光片外表面易清洁除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钛与所述超分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1~4:1,以使镀膜层的光学效果更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钛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级二氧化钛由于粒径小,活性大,既能反射、散射紫外线,又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使滤光片对紫外线有更强的阻隔能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基板为氟磷酸盐玻璃基板,以使滤光片具有低折射率和低色散的特性,起到对红外光线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镀膜层的厚度为2.2μm~2.8μm。一种滤光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玻璃基板上形成镀膜层,得到滤光片,其中,按照质量份数计,制备所述镀膜层的原料包括10份~12份的二氧化钛和1份~3份的超分子化合物,所述超分子化合物为磷钼酸苯并咪唑基苯酚。该滤光片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工业化生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玻璃基板上形成镀膜层的方法为蒸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镀的温度为230℃~2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镀的真空度为2.0×10-2Pa~3.0×10-2Pa。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上述的滤光片或者上述的滤光片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滤光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包括玻璃基板和层叠在玻璃基板上的镀膜层,按照质量份数计,制备镀膜层的原料包括:二氧化钛10份~12份;超分子化合物1份~3份。其中,玻璃基板具有低折射率和低色散的特性。具体地,玻璃基板为氟磷酸盐玻璃基板。氟磷酸盐玻璃具有特殊色散,对红外光线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能够消除二级光谱。进一步地,玻璃基板的尺寸为4.5mm×8mm×0.3mm。具体地,镀膜层的厚度为2.2μm~2.8μm。二氧化钛有较好的紫外线掩蔽作用,二氧化钛的强抗紫外线能力是由于其具有高折光性和高光活性。其抗紫外线能力及其机理与其粒径有关:当粒径较大时,对紫外线的阻隔是以反射、散射为主,且对中波区和长波区紫外线均有效。具体地,二氧化钛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级二氧化钛由于粒径小,活性大,既能反射、散射紫外线,又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使滤光片对紫外线有更强的阻隔能力。超分子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超分子化学的概念和术语则是在1973年提出。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法国科学家J.M.Lehn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学”这一概念,他指出:“基于共价键存在着分子化学领域,基于分子组装体和分子间键而存在着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换句话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在超分子化学中,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可以区分的,根据他们不同的强弱程度、取向以及对距离和角度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金属离子的配位键、氢键、π-π堆积作用、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它们的强度分布由π-π堆积作用及氢键的弱到中等,到金属离子配位键的强或非常强,这些作用力成为驱动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方法。人们可以根据超分子自组装原则,使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作为工具,把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组分或建筑模块按照一定的方式组装成新的超分子化合物。这些新的化合物不仅仅能表现出单个分子所不具备的特有性质,还能大大增加化合物的种类和数目。如果人们能够很好的控制超分子自组装过程,就可以按照预期目标更简单、更可靠的得到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化合物。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具体地,超分子化合物为磷钼酸苯并咪唑基苯酚。更具体地,超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3H11N2O)3(PMo12O40)·C13H10N2O。进一步地,二氧化钛与超分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1~4:1。上述滤光片至少具有如下优点:1)上述滤光片中的镀膜层的原料包括二氧化钛和超分子化合物,二者配比合理,在滤光片表层加入超分子化合物,使得超分子化合物的有机非极性端都朝外排列,减小滤光片表面对微米级细小尘屑的吸附力,而使滤光片外表面易清洁除尘。2)上述镀膜层的原料中的超分子化合物和二氧化钛均为纳米级,二者能够在分子空间排布方面协同作用,使得镀膜层的表面的分子能更加有序和平整的铺展,以使滤光片外表面更加光滑,不易于细小碎屑粘附和累积。3)上述滤光片中的超分子化合物均匀分散在滤光片表层,其分子链中含有金属氧化物,具有一定的抗腐蚀和抗菌性能,可以增强滤光片的使用耐久性;同时,超分子化合物具有亲电端和亲核端,不易产生静电作用,对微米级细小碎屑不易产生静电引力,使得微米级尘屑难于吸附。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的制备方法,为上述滤光片的其中一种制备方法,该滤光片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S100:在玻璃基板上形成镀膜层,得到滤光片。其中,按照质量份数计,制备镀膜层的原料包括10份~12份的二氧化钛和1份~3份的超分子化合物。具体地,二氧化钛为纳米二氧化钛。具体地,超分子化合物为磷钼酸苯并咪唑基苯酚。更具体地,超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3H11N2O)3(PMo12O40)·C13H10N2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包括玻璃基板和层叠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镀膜层,按照质量份数计,制备所述镀膜层的原料包括:/n二氧化钛 10份~12份;/n超分子化合物 1份~3份;/n其中,所述超分子化合物为磷钼酸苯并咪唑基苯酚,所述超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包括玻璃基板和层叠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镀膜层,按照质量份数计,制备所述镀膜层的原料包括:
二氧化钛10份~12份;
超分子化合物1份~3份;
其中,所述超分子化合物为磷钼酸苯并咪唑基苯酚,所述超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3H11N2O)3(PMo12O40)·C13H10N2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与所述超分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1~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为纳米二氧化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为氟磷酸盐玻璃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层的厚度为2.2μm~2.8μ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晶黄永恒段盼光
申请(专利权)人: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