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787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其包括玻璃基片(1)、金膜(2)、二维黑磷烯(3)、二维WS

An optical anisotropic biosensor chip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实验以及生物医学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是发生在平面金属薄膜界面的一种物理光学现象,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成为一种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技术原理为:用一束线偏振光以一定角度入射到镀有金属膜的玻璃基片上,使光束发生全反射,当金属薄膜表面介质的折射率或厚度发生变化时,反射光谱中反射强度最低值的位置(即SPR角)会发生变化,据此可以检测生物分子间的反应并获得目标分析物的浓度、折射率变化等信息。目前,SPR生物传感芯片是SPR生物分子互作仪最为核心的组件,直接决定着SPR生物分子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医疗诊断检测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等许多新型二维材料被用于改善和提高生物传感系统的检测性能。然而,由于金属膜以及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等二维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片(1)、金膜(2)、二维黑磷烯(3)、二维W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片(1)、金膜(2)、二维黑磷烯(3)、二维WS2原子膜(4)和埃洛石纳米管层(5),其中:
一层金膜(2)镀于玻璃基片(1)顶面;
金膜(2)的上表面,覆盖有二维黑磷烯(3);
二维黑磷烯(3)的上表面,覆盖有一层二维WS2原子膜(4);
该层二维WS2原子膜(4)的上表面,覆盖有一层埃洛石纳米管层(5);
该层埃洛石纳米管层(5)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目标检测物(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其特征在于,金膜(2)的厚度为30~60nm;
二维黑磷烯(3)由三层黑磷烯组成;
二维WS2原子膜(4)由单层WS2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膜(2)、二维黑磷烯(3)、二维WS2原子膜(4)与埃洛石纳米管层(5)之间通过范德瓦耳斯力连接。


4.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镀于玻璃基片(1)顶面上的金膜(2)的上表面,自组装上二维黑磷烯(3);
步骤S2,将一层二维WS2原子膜(4)完全覆盖于所述二维黑磷烯(3)的上表面;
步骤S3,将溶有埃洛石纳米管的无水乙醇溶液,均匀地喷射于二维WS2原子膜(4)的上表面,获得样品;
步骤S4,将样品放置在加热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光一黄珍献王堉琪刘铭姚秀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