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其结构包括顶盖、排液管、控制箱、底座、机体,顶盖与机体的顶部铰链连接,排液管与机体嵌固连接,控制箱安装于机体的前端靠下方位置,机体与底座相焊接,通过甩干桶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伸出条向外伸出,从而使伸出的伸出条能够挤入两个相邻的电镀工件之间,从而使两个相邻的电镀工件之间存在缝隙,故而使甩干桶转动能够对工件上的孔内部的清洁液进行甩干,通过电镀工件对受力辊产生的挤压,能够使受力辊沿着衔接板向下滑动,从而使甩干桶底部的电镀工件上的孔内部的清洁液能够通过受力辊与顶板之间的缝隙甩入去液机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镀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
技术介绍
电镀甩干机主要是用于对电镀后的工件进行表面甩干的设备,能够通过甩干桶高速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工件上的清洗液及杂质甩除,从而能够防止电镀后的工件表面因附着清洗液出现氧化的情况,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由于电镀甩干机是通过甩干桶的高速转动将工件上的清洗液甩干,若工件上带有较深圆孔,且一次性进行甩干的工件较多,则容易使一个工件将另一个工件上的圆孔贴合堵住,从而会导致工件上被堵住的圆孔内部的清洗液不容易被甩出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其结构包括顶盖、排液管、控制箱、底座、机体,所述顶盖与机体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排液管与机体嵌固连接,所述控制箱安装于机体的前端靠下方位置,所述机体与底座相焊接;所述机体包括外桶、转动轴、甩干桶,所述甩干桶通过转动轴与外桶的内壁底部活动卡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甩干桶包括伸出条、弹力环、透水框、去液机构、板体,所述伸出条与板体间隙配合,所述弹力环安装于两个伸出条之间,所述去液机构嵌固于透水框的内壁底部位置,所述板体固定于透水框的内部位置,所述板体上设有二十个伸出条,且两个为一组均匀的在板体上呈平行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伸出条包括导框、滑动块、外展板、衔接架、联动杆、结合杆,所述滑动块与导框间隙配合,所述外展板与衔接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架通过联动杆的配合与结合杆活动卡合,所述结合杆的左端与滑动块上的右端嵌固连接,所述外展板设有两个,且通过衔接架与联动杆的配合,均匀的在结合杆的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展板包括升降块、上接板、弹性片、下接板,所述升降块与上接板间隙配合,所述上接板与下接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弹性片安装于升降块与下接板之间,所述升降块设有六个,且均匀的在上接板上呈平行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去液机构包括受力辊、顶板、底板、衔接板,所述受力辊与衔接板活动卡合,所述顶板与底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板嵌固于底板的内侧位置,所述受力辊设有五个,且通过衔接板的配合均匀的在顶板上呈平行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受力辊包括带液面、板体、助推架、内接环,所述带液面与板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板体嵌固于助推架的外端位置,所述助推架安装于内接环的外表面位置,所述带液面上设有连续弧形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衔接板包括承接板、伸出杆、集合板、外推架、侧板,所述伸出杆与侧板间隙配合,所述集合板嵌固于伸出杆的内侧位置,所述外推架安装于两个集合板之间,所述侧板与承接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伸出杆设有八个,且四个为一组均匀的在侧板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甩干桶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伸出条向外伸出,从而使伸出的伸出条能够挤入两个相邻的电镀工件之间,从而使两个相邻的电镀工件之间存在缝隙,故而使甩干桶转动能够对工件上的孔内部的清洁液进行甩干。2、通过电镀工件对受力辊产生的挤压,能够使受力辊沿着衔接板向下滑动,从而使甩干桶底部的电镀工件上的孔内部的清洁液能够通过受力辊与顶板之间的缝隙甩入去液机构内部,有效的避免甩干桶底部的电镀工件孔朝下时,则会使底层的电镀工件上的孔内部的清洁液无法被甩出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体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甩干桶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伸出条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外展板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去液机构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受力辊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衔接板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顶盖-1、排液管-2、控制箱-3、底座-4、机体-5、外桶-51、转动轴-52、甩干桶-53、伸出条-a1、弹力环-a2、透水框-a3、去液机构-a4、板体-a5、导框-a11、滑动块-a12、外展板-a13、衔接架-a14、联动杆-a15、结合杆-a16、升降块-b1、上接板-b2、弹性片-b3、下接板-b4、受力辊-c1、顶板-c2、底板-c3、衔接板-c4、带液面-c11、板体-c12、助推架-c13、内接环-c14、承接板-d1、伸出杆-d2、集合板-d3、外推架-d4、侧板-d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例图1-例图5所展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其结构包括顶盖1、排液管2、控制箱3、底座4、机体5,所述顶盖1与机体5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排液管2与机体5嵌固连接,所述控制箱3安装于机体5的前端靠下方位置,所述机体5与底座4相焊接;所述机体5包括外桶51、转动轴52、甩干桶53,所述甩干桶53通过转动轴52与外桶51的内壁底部活动卡合。其中,所述甩干桶53包括伸出条a1、弹力环a2、透水框a3、去液机构a4、板体a5,所述伸出条a1与板体a5间隙配合,所述弹力环a2安装于两个伸出条a1之间,所述去液机构a4嵌固于透水框a3的内壁底部位置,所述板体a5固定于透水框a3的内部位置,所述板体a5上设有二十个伸出条a1,且两个为一组均匀的在板体a5上呈平行分布,通过机构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伸出条a1向外伸出,从而能够将上下两个电镀工件分隔开。其中,所述伸出条a1包括导框a11、滑动块a12、外展板a13、衔接架a14、联动杆a15、结合杆a16,所述滑动块a12与导框a11间隙配合,所述外展板a13与衔接架a1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架a14通过联动杆a15的配合与结合杆a16活动卡合,所述结合杆a16的左端与滑动块a12上的右端嵌固连接,所述外展板a13设有两个,且通过衔接架a14与联动杆a15的配合,均匀的在结合杆a16的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通过机构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外展板a13将两个相邻的电镀工件撑开。其中,所述外展板a13包括升降块b1、上接板b2、弹性片b3、下接板b4,所述升降块b1与上接板b2间隙配合,所述上接板b2与下接板b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弹性片b3安装于升降块b1与下接板b4之间,所述升降块b1设有六个,且均匀的在上接板b2上呈平行分布,通过升降块b1上升后与上接板b2之间产生的缝隙能够将清洁液导入机构内部。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机体5是通过甩干桶53的高速转动将工件上的清洗液甩干,若工件上带有较深圆孔,且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其结构包括顶盖(1)、排液管(2)、控制箱(3)、底座(4)、机体(5),所述顶盖(1)与机体(5)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排液管(2)与机体(5)嵌固连接,所述控制箱(3)安装于机体(5)的前端靠下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5)与底座(4)相焊接;/n所述机体(5)包括外桶(51)、转动轴(52)、甩干桶(53),所述甩干桶(53)通过转动轴(52)与外桶(51)的内壁底部活动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其结构包括顶盖(1)、排液管(2)、控制箱(3)、底座(4)、机体(5),所述顶盖(1)与机体(5)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排液管(2)与机体(5)嵌固连接,所述控制箱(3)安装于机体(5)的前端靠下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5)与底座(4)相焊接;
所述机体(5)包括外桶(51)、转动轴(52)、甩干桶(53),所述甩干桶(53)通过转动轴(52)与外桶(51)的内壁底部活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干桶(53)包括伸出条(a1)、弹力环(a2)、透水框(a3)、去液机构(a4)、板体(a5),所述伸出条(a1)与板体(a5)间隙配合,所述弹力环(a2)安装于两个伸出条(a1)之间,所述去液机构(a4)嵌固于透水框(a3)的内壁底部位置,所述板体(a5)固定于透水框(a3)的内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电镀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条(a1)包括导框(a11)、滑动块(a12)、外展板(a13)、衔接架(a14)、联动杆(a15)、结合杆(a16),所述滑动块(a12)与导框(a11)间隙配合,所述外展板(a13)与衔接架(a1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架(a14)通过联动杆(a15)的配合与结合杆(a16)活动卡合,所述结合杆(a16)的左端与滑动块(a12)上的右端嵌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德逢,
申请(专利权)人:临漳县万盈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