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60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包括有通过管道连接的热解系统、燃烧系统、蓄热系统和导热系统;所述热解系统分别与所述燃烧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相连接,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之间设置有所述导热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内设置有蓄热部件,所述蓄热部件由蓄热材料制成。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蓄热系统将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存储,并在垃圾热解燃烧启炉阶段提供热量,一方面实现能量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减少运行所需的燃料,从而提升综合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对于解决当前生活垃圾小规模处置技术及装备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垃圾处理
,特指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垃圾热解再燃烧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垃圾中有机组分的大分子发生断裂,产生小分子气体、焦油和残渣的过程,小分子可燃气在二燃室内与空气充分混合而进行均相反应,从而替代直接焚烧的非均相反应。与直接焚烧相比,更适用于小规模的可燃固废无害化处理。然而,目前小规模生活垃圾热处置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首先,运行成本偏高。由于热解是吸热反应,在启炉阶段需要提供外部供热,因此生活垃圾热解燃烧处理需要耗费相当的燃料,造成运行成本偏高;其次,能量浪费问题突出。由于处置规模较小,热能发电总投资大,不具备规模经济优势,因此,一般垃圾热处置能量以弃置为主,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包括有通过管道连接的热解系统、燃烧系统、蓄热系统和导热系统;所述热解系统分别与所述燃烧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相连接,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之间设置有所述导热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内设置有蓄热部件,所述蓄热部件由蓄热材料制成;所述导热系统用于所述蓄热系统和所述热解系统之间导热;所述热解系统用于热分解生活垃圾,热分解生活垃圾后产生的热解气进入到所述燃烧系统进行燃烧,燃烧所述热解气所产生的烟气带有余热,且依次经过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导热系统进入到蓄热系统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热解系统包括有热解炉体,所述热解炉体包括有相互独立的热解仓和夹层腔体,所述热解仓和所述夹层腔体位置相邻,且所述夹层腔体环绕置于所述热解炉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热解仓上还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渣口,所述生活垃圾从所述进料口进入到所述热解仓中,热解后的生活垃圾从所述出渣口排出。作为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层腔体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所述燃烧系统包括有燃烧炉体,所述燃烧炉体上设置有热解气入口和第一烟气出口;所述热解炉体还包括有热解气出口,所述热解气出口穿过所述夹层腔体与所述热解气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一烟气出口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层腔体上还设置有第二烟气出口,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二烟气出口均与所述夹层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烟气出口与所述蓄热系统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蓄热系统包括有蓄热箱体,所述蓄热箱体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入口和第三烟气出口,所述蓄热箱体与所述夹层腔体通过所述第二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二烟气入口相连接;带有余热的烟气从所述夹层腔体中经过所述第二烟气出口流动到所述蓄热箱体中,所述余热储存在所述蓄热部件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三烟气出口分别置于所述蓄热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热系统包括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热解仓和所述蓄热箱体。作为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夹层腔体,另一端伸入至所述蓄热箱体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蓄热系统将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存储,并在垃圾热解燃烧启炉阶段提供热量,一方面实现能量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减少运行所需的燃料,从而提升综合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对于解决当前生活垃圾小规模处置技术及装备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蓄热部件;2-热解炉体;3-热解仓;4-夹层腔体;5-进料口;6-出渣口;7-第一烟气入口;8-热解气出口;9-燃烧炉体;10-热解气入口;11-第一烟气出口;12-第二烟气出口;13-蓄热箱体;14-第二烟气入口;15-第三烟气出口;16-导热管;17-空气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包括有通过管道连接的热解系统、燃烧系统、蓄热系统和导热系统。热解系统分别与燃烧系统和蓄热系统相连接,热解系统和蓄热系统之间设置有导热系统。蓄热系统内设置有蓄热部件1,蓄热部件1由蓄热材料制成。导热系统用于蓄热系统和热解系统之间导热。热解系统用于热分解生活垃圾,热分解生活垃圾后产生的热解气进入到燃烧系统中进行燃烧,燃烧热解气所产生的烟气带有余热,且依次经过热解系统和导热系统进入到蓄热系统中。详细地说,生活垃圾在热解系统中进行热分解,热分解生活垃圾后所产生的热解气进入到燃烧系统中进行燃烧,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带有余热,带有余热的烟气经过热解系统,并在导热系统的作用下进入到蓄热系统中,把余热存储在蓄热部件1中。更详细地说,生活垃圾在热解系统中进行热分解,在热分解的时候产生热解气,热解气进入到燃烧系统中进行燃烧,热解气在燃烧系统中燃烧产生烟气和热量,烟气带着热量回到热解系统中,为热解系统在热解生活垃圾的时候提供部分热量。回到热解系统中的烟气在导热系统的作用下,带着余热流动到蓄热系统中,并把余热存储在蓄热系统中。在下一轮热分解的时候,把蓄热系统中的热量通过导热系统传递回到热解系统中,为热解系统提供热量,这样可以实现能量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在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时所需燃料的量,从而提升综合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解决当前生活垃圾小规模处置技术及装备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热解系统包括有热解炉体2,热解炉体2包括有相互独立的热解仓3和夹层腔体4,热解仓3和夹层腔体4位置相邻,且夹层腔体4环绕置于热解炉体2的内侧壁上,即热解仓3置于夹层腔体4的中部。热解仓3上还设置有进料口5和出渣口6,生活垃圾从进料口5进入到热解仓3中,热解后的生活垃圾从出渣口6排出。优选的,进料口5置于热解仓3的上部,出渣口6置于热解仓3的下部,便于热解生活垃圾后,排出生活垃圾的残渣。由于热解仓3和夹层腔体4相互独立,即夹层腔体4与出渣口6互不连通。在热解生活垃圾前,把生活垃圾从进料口5置入到热解仓3中,热解生活垃圾后所产生的热解气流动到燃烧系统中,而热解后生活垃圾的残渣留在热解仓3中,并可以通过热解仓3排出,通过其他方式回收处理,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效果。进一步的,夹层腔体4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7,燃烧系统包括有燃烧炉体9,燃烧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通过管道连接的热解系统、燃烧系统、蓄热系统和导热系统;/n所述热解系统分别与所述燃烧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相连接,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之间设置有所述导热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内设置有蓄热部件,所述蓄热部件由蓄热材料制成;/n所述导热系统用于所述蓄热系统和所述热解系统之间导热;/n所述热解系统用于热分解生活垃圾,热分解生活垃圾后产生的热解气进入到所述燃烧系统进行燃烧,燃烧所述热解气所产生的烟气带有余热,且依次经过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导热系统进入到蓄热系统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通过管道连接的热解系统、燃烧系统、蓄热系统和导热系统;
所述热解系统分别与所述燃烧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相连接,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之间设置有所述导热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内设置有蓄热部件,所述蓄热部件由蓄热材料制成;
所述导热系统用于所述蓄热系统和所述热解系统之间导热;
所述热解系统用于热分解生活垃圾,热分解生活垃圾后产生的热解气进入到所述燃烧系统进行燃烧,燃烧所述热解气所产生的烟气带有余热,且依次经过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导热系统进入到蓄热系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系统包括有热解炉体,所述热解炉体包括有相互独立的热解仓和夹层腔体,所述热解仓和所述夹层腔体位置相邻,且所述夹层腔体环绕置于所述热解炉体的内侧壁上;
所述热解仓上还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渣口,所述生活垃圾从所述进料口进入到所述热解仓中,热解后的生活垃圾从所述出渣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腔体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
所述燃烧系统包括有燃烧炉体,所述燃烧炉体上设置有热解气入口和第一烟气出口;
所述热解炉体还包括有热解气出口,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浩然李德念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