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容装置及其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605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减容装置及其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可将废弃物经热分解所产生的衍生气体进行处理并回收利用。该减容装置,其至少包含:反应室、第一含氧量感测器、衍生气体处理模组、第二含氧量感测器、第一电阀门、控制器、管路系统及电路系统。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为:利用该反应室于低氧浓度下执行低温熏烧来分解废弃物;利用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对该反应室所排出的衍生气体进行衍生气体处理程序以输出回收气体;利用该控制器控制连结于该反应室的该第一电阀门的运作状态,进而决定该回收气体进入该反应室的注入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容装置及其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减容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将废弃物经热分解所产生的衍生气体进行处理及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减容装置及其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今科技发达的社会,为人们带来了新颖、快速且便利的物质享受,却也导致每年废弃物数量的增加,为了让掩埋场得以负荷而不致使其掩埋容量迅速到达满载,必须先将废弃物进行减量处理,此即所谓的减容。一般减容技术不外乎使用压缩、切割、磨碎、浓缩、热分解等处理方式来达到废弃物减量的目的,而在上述处理方式中以热分解最具减容效果。目前具有一种减容装置例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200602134号及中国台湾技术专利第M284831号,即以热分解方式来执行废弃物减量作业;其中后者的该减容装置通常具有一反应室(亦称熏烧室),该反应室必须注入氧气,使得该反应室可在低氧浓度下执行低温熏烧来分解废弃物。而其中该反应室在对废弃物执行热分解减容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该习知技术的减容装置中则是会对该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燃烧及过滤的处理程序后,再将气体排出,以符合环保要求。然而,经处理后的气体中其实还包含了氧气等可再利用资源,但习知技术却未对其进行回收使用或备存,着实可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将废弃物经热分解所产生的衍生气体进行处理及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减容装置及其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减容装置,其至少包含:一反应室、一第一含氧量感测器、一衍生气体处理模组、一第二含氧量感测器、一第一电阀门、一控制器、一管路系统及一电路系统;其中,该第一含氧量感测器,设置于该反应室内部,该控制器以该电路系统电性连接该第一含氧量感测器;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反应室;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该控制器以该电路系统电性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该第一电阀门,其一端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该第一电阀门的另一端则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反应室,该控制器以该电路系统电性连接该第一电阀门。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减容装置更包含一第一风机,该第一风机以该管路系统连接于该反应室的一进气端,该控制器以该电路系统电性连接该第一风机。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第一电阀门为一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的二通电磁阀,该入口端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该出口端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反应室的另一个进气端。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减容装置更包含一第二电阀门及一供气机构;该第二电阀门为二通电磁阀,该第二电阀门的一端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第一电阀门的与该反应室连接的一端,该供气机构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第二电阀门的另一端,且该第二电阀门以该电路系统电性连接该控制器。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减容装置更包含一第一风机,该控制器以该电路系统电性连接该第一风机;以及,该第一电阀门为一具有二个入口端及一个出口端的三通电磁阀,该第一电阀门的一第一端为二个该入口端中的一个该入口端并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第一风机,该第一电阀门的一第二端为二个该入口端中的另一个该入口端并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该第一电阀门的一第三端为该出口端并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反应室的一进气端。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减容装置更包含一第一风机及一第二风机,该第一风机以该管路系统连接于该反应室的一进气端,该第二风机以该管路系统连接于该反应室与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之间,该控制器以该电路系统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一风机。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减容装置更包含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以该管路系统连接该热交换器。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控制器设定有一反应含氧量阈值。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反应含氧量阈值是介于12%至18%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又提出一种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适用于一如前所述的减容装置,该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利用该反应室于一低氧浓度下执行一低温熏烧来分解一废弃物,该低氧浓度指含氧浓度为体积百分率等于或小于18%,该低温熏烧指温度低于摄氏300度;利用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对该反应室所排出的衍生气体进行一衍生气体处理程序以输出一回收气体;利用该控制器依据该第一含氧量感测器所侦测该反应室中的一反应室含氧量、及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所侦测该回收气体中的一回收气体含氧量,经过该控制器处理及计算后,该控制器控制连结于该反应室的该第一电阀门的运作状态,进而决定该回收气体进入该反应室的注入量。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骤:利用该控制器依据该第一含氧量感测器所侦测该反应室中的该反应室含氧量及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所侦测该回收气体中的该回收气体含氧量,经过该控制器处理及计算后,该控制器控制连结至该反应室的一第一风机的运作状态,进而决定该第一风机输送一第一含氧气体至该反应室的输送量。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衍生气体处理程序依序包含以一气体处理机构进行一净化作业、以一燃烧室进行一燃烧作业及以一过滤器进行一过滤作业。承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功用在于能够将反应室在执行废弃物热分解减容作业时所产生的衍生气体进行回收处理,其处理方式依序包含净化、燃烧、过滤,藉以产生具再利用价值并能够循环注入反应室的含有氧气的回收气体。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功用在于,可利用第一含氧量感测器监测反应室中的含氧量、及第二含氧量感测器监测回收气体的含氧量,并且可进一步利用控制器依据第一含氧量感测器及第二含氧量感测器所测得的数据,来控制外部气体及回收气体分别注入于反应室的注入量,如此一来,反应室在气体来源的调配控制下可于一预定含氧浓度范围内进行熏烧,以获得最佳热分解反应效率达到更加减容成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装置的衍生气体处理模组的气体处理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装置的衍生气体处理模组的燃烧室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装置的衍生气体处理模组的过滤器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装置的第二电阀门及供气机构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容衍生气体回收利用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号说明:10第一风机20反应室21缓冲区30第一含氧量感测器40温度感测器50高度感测器60第二风机70衍生气体处理模组71气体处理机构711水洗单元712静电除尘单元72燃烧室73过滤器731玻璃绒7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反应室(20)、一第一含氧量感测器(30)、一衍生气体处理模组(70)、一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一第一电阀门(100)、一控制器(200)、一管路系统(P)及一电路系统(E);其中,/n该第一含氧量感测器(30),设置于该反应室(20)内部,该控制器(200)以该电路系统(E)电性连接该第一含氧量感测器(30);/n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70),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反应室(20);/n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70),该控制器(200)以该电路系统(E)电性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n该第一电阀门(100),其一端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该第一电阀门(100)的另一端则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反应室(20),该控制器(200)以该电路系统(E)电性连接该第一电阀门(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反应室(20)、一第一含氧量感测器(30)、一衍生气体处理模组(70)、一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一第一电阀门(100)、一控制器(200)、一管路系统(P)及一电路系统(E);其中,
该第一含氧量感测器(30),设置于该反应室(20)内部,该控制器(200)以该电路系统(E)电性连接该第一含氧量感测器(30);
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70),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反应室(20);
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衍生气体处理模组(70),该控制器(200)以该电路系统(E)电性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
该第一电阀门(100),其一端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该第一电阀门(100)的另一端则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反应室(20),该控制器(200)以该电路系统(E)电性连接该第一电阀门(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减容装置包含一第一风机(10),该第一风机(10)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于该反应室(20)的一进气端,该控制器(200)以该电路系统(E)电性连接该第一风机(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阀门(100)为一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的二通电磁阀,该入口端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该出口端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反应室(20)的另一个进气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减容装置包含一第二电阀门(300)及一供气机构(400);该第二电阀门(300)为二通电磁阀,该第二电阀门(300)的一端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第一电阀门(100)的与该反应室(20)连接的一端,该供气机构(400)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第二电阀门(300)的另一端,且该第二电阀门(300)以该电路系统(E)电性连接该控制器(2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减容装置包含一第一风机(10),该控制器(200)以该电路系统(E)电性连接该第一风机(10);以及,该第一电阀门(100)为一具有二个入口端及一个出口端的三通电磁阀,该第一电阀门(100)的一第一端(101)为二个该入口端中的一个该入口端并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第一风机(10),该第一电阀门(100)的一第二端(102)为二个该入口端中的另一个该入口端并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第二含氧量感测器(90),该第一电阀门(100)的一第三端(103)为该出口端并以该管路系统(P)连接该反应室(20)的一进气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减容装置包含一第一风机(10)及一第二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怡倩张毅振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艾斯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