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式头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595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3
一种投射式头灯,包含反射镜、遮光板、反射件、透镜,及发光单元。该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面。该遮光板位于该反射镜内,并包括朝后的第二反射面。该反射件位于该遮光板后方,并包括朝前的第三反射面。该发光单元位于该遮光板后方,该发光单元发出的部分光线能被该反射镜的第一反射面朝该遮光板的第二反射面反射,再被该第二反射面朝该反射件的第三反射面反射,再被该第三反射面朝前且朝上反射并通过该透镜向前射出。通过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与第三反射面搭配来补强暗区光线,补光效果佳,且方便因应灯壳种类作光学调整。

Projection head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射式头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灯,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射式头灯。
技术介绍
投射式头灯(Poly-EllipsoidHeadlampSystem,PES)主要包含一光源、一反射镜、一遮光板,及一透镜。以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的投射式头灯,可以采用电控方式移动该遮光板,另外也可以采用静态、不移动的遮光板。静态遮光板主要是通过其结构具有适当设计,搭配远灯光源、近灯光源切换来投射出所需要的远灯或近灯光形。一般而言,明暗截止线上方为光线较不足的区域,称为暗区,暗区的光线强度也必须达到一定的基本亮度,才能符合法规,况且若暗区光线不足时,就容易造成危险,例如当驾驶人于夜间行车时,将无法清楚辨识路上设置位置较高的交通标志,造成危险。而目前用来补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大部分是经由反射镜与遮光板将光源的光线进行两次反射后,往前通过该透镜而投射到暗区。虽然可以达到补暗区光线的功能,但实务上发现,因头灯还会安装在一灯壳中而构成一头灯模块,再将整个头灯模块安装于车体上,目前为了追求造形多变、美观等考量,该灯壳壳壁会有许多弯折或较大的立体起伏结构。而前述投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射式头灯,包含:界定出安装空间并包括第一反射面的反射镜、位于该安装空间并包括朝后的第二反射面的遮光板、位于该反射镜与该遮光板前方的透镜,以及位于该安装空间且位于该遮光板后方的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投射式头灯还包含位于该安装空间且位于该遮光板后方的反射件,该反射件包括朝前的第三反射面,该发光单元发出的部分光线能被该反射镜的第一反射面朝该遮光板的第二反射面反射,光线再被该第二反射面朝该反射件的第三反射面反射,接着光线再被该第三反射面朝前且朝上反射并通过该透镜向前射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射式头灯,包含:界定出安装空间并包括第一反射面的反射镜、位于该安装空间并包括朝后的第二反射面的遮光板、位于该反射镜与该遮光板前方的透镜,以及位于该安装空间且位于该遮光板后方的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投射式头灯还包含位于该安装空间且位于该遮光板后方的反射件,该反射件包括朝前的第三反射面,该发光单元发出的部分光线能被该反射镜的第一反射面朝该遮光板的第二反射面反射,光线再被该第二反射面朝该反射件的第三反射面反射,接着光线再被该第三反射面朝前且朝上反射并通过该透镜向前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式头灯,其特征在于:该投射式头灯还包含散热件,该散热件包括伸入该安装空间的基板,以及数个连接该基板的散热鳍片,该反射件一体连接于该基板前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射式头灯,其特征在于:该反射件的第三反射面利用真空镀膜方式形成于该基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式头灯,其特征在于:该遮光板的第二反射面形成有数个左右排列,并能将光线左右向扩散的扩散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明智
申请(专利权)人: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