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56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修复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包括:管道修复段的上游挖设第一连接井,在管道修复段的下游挖设第二连接井;在第一连接井与第二连接井之间设置截污管,截污管的前端端口置于第一连接井内,截污管的后端的端口置于第二连接井内;在管道修复段的两端分别施工封堵结构,封堵结构用来对管道修复段的上游与下游的污水进行隔绝;恢复排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在管道修复段的内部,无污水流动,施工人员便可自由进入并对管道修复段进行维修,并且,污水可通过截污管正常排放,在整个过程中,无需对管道进行全线开挖,施工范围仅在管道修复段的周围,更加便于对管道的维修,同时大幅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管道导流方法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发展,管道铺设工程越来越大,对于年久失修的管道修复工作也越来越繁杂。现有技术中,在对已经破坏的管道进行修复时,常采用直接开挖施工方法进行修复,但是该方法受地表地形条件约束较大,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网也越来越复杂,当管道内排水量较大且难以分流时,就需要对管道上方的路面进行全线开挖。因此,就急需一种在管道内排水量较大且难以分流的情况下,就能对管道进行修复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管道内排水量较大且难以分流时,对管道进行修复需要进行全线开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在管道修复段的上游挖设第一连接井,在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下游挖设第二连接井;S2、在所述第一连接井的底板的底部上预留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上游的内部相导通;在所述第二连接井的底板的底部上预留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下游的内部相导通;S3、在所述第一连接井与第二连接井之间设置截污管,所述截污管的前端端口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井内,所述截污管的后端的端口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井内;S4、在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两端分别施工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结构用来对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上游与下游的污水进行隔绝;r>S5、将所述管道修复段内的污水、淤泥抽干,对管道进行修补;S6、待管道修复工作完成后,再对封堵结构进行拆除,待管道能实现正常排水后,所述截污管道留做备用,并加盖第一工作井盖板及第二连接井盖板,恢复排水,施工完成。进一步地,在施工步骤S1)中,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井的一侧,在所述第一连接井的一侧挖设有第一工作井,在所述第一工作井与所述第一连接井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一工作井和第一连接井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井的一侧,在所述第二连接井的一侧挖设有第二工作井,在所述第二工作井与所述第二连接井之间修筑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第二工作经和第二连接井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所述第一工作井与所述第二工作井用于施工人员、设备进出以及通风。进一步地,在施工步骤S1)中,采用逆序法施工所述第一连接井与第一工作井,在基坑内土方开挖采用分层法,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m;在定位好的第一连接井和第一工作井的井位上先挖个约一节护壁墙高的土坑,然后按设计要求帮扎好钢筋,搭设好第一节的模板,而后浇筑混凝土、养护;接着继续挖土,进行第二节护壁墙施工;按以上步骤直至设计第一连接井和第一工作井的井底。进一步地,在采用逆作法施工护壁支护结构时,采用预先下料、井下绑扎的施工方法,将已加工好的钢筋吊入所述第一工作井和第一连接井的井下绑扎,用预制小砼块作钢筋保护层垫块,保护层为40mm;第一连接井配筋为双层双向配筋,第一工作井配筋为双层双向配筋,每一节护壁竖筋长短交错布置,每一节护壁竖筋采用人工焊接或绑扎的形式连接。进一步地,在对所述第一连接井的井壁钢筋进行绑扎时,在设定位置预先保留截污管的接口,便于后续所述截污管与所述第一连接井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截污管的前端端口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井的侧壁上,并置于在对井壁钢筋进行捆扎时预先保留的接口内,所述截污管的后端的端口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井的侧壁上,并置于在对井壁钢筋进行捆扎时预先保留的接口内,且所述截污管的底壁的高度高于所述管道修复段的底壁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截污管的前端端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截污管的后端的端口的高度。进一步地,在施工步骤S4)中,所述封堵结构包括第一堵水气囊以及第二堵水气囊,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在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上游以及下游通过第一连通孔下放第一堵水气囊,使用第一堵水气囊在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上游堵塞管道,暂时堵住排水,并在管道修复段下游下放第二堵水气囊,防止导流后的污水进入管道修复段,第一堵水气囊、第二堵水气囊采用市政工程圆形堵水气囊。进一步地,在使用第一堵水气囊、第二堵水气囊分别封堵在管道修复段的上、下游暂时堵住排水后,在上游第一堵水气囊的后部以及下游第二堵水气囊的前部修建混凝土堵水墙。进一步地,在步骤S6)中,待管道修复工作完成后,首先进行第一堵水墙、第二堵水墙的拆除,再进一步拆除位于上游的第一堵水气囊以及下游的第二堵水气囊,恢复排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通过在管道修复段的上游以及下游方向分别修筑第一连接井和第二连接井,并且,在第一连接井和第二连接井之间连通有截污管,这样的话,管道内的水可以通过截污管由管道修复段的上游直接流至管道修复段的下游,并且,在管道修复段的两端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封堵结构,封堵结构可以对污水进行封堵,从而保证管道修复段内处于无污水流动的状态,与此同时,污水通过截污管正常排放,施工人员便可对管道修复段进行维修,在整个过程中,无需对管道进行全线开挖,施工范围仅在管道修复段的周围,更加便于对管道的维修,同时大幅降低施工成本;在完成管道修复工作后,截污管可留做备用管道或支流管道,提高了排水管的抗洪能力;并且,由于管道修复段内是处于无污水流动状态的,这样,也更加便于对管道修复段修补过程中,混凝土等凝结剂的凝结,实现修补过程的简单化,提高修复效率,保证修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的管道导流结构的剖切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的第一连接井剖切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的截污管的剖切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的管道导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的逆序法施工护臂的剖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不仅限用于垃圾渗滤液防渗系统中,还可以用于其他防渗施工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nS1、在管道修复段的上游挖设第一连接井,在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下游挖设第二连接井;/nS2、在所述第一连接井的底板的底部上预留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上游的内部相导通;在所述第二连接井的底板的底部上预留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下游的内部相导通;/nS3、在所述第一连接井与第二连接井之间设置截污管,所述截污管的前端端口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井内,所述截污管的后端的端口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井内;/nS4、在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两端分别施工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结构用来对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上游与下游的污水进行隔绝;/nS5、将所述管道修复段内的污水、淤泥抽干,对管道进行修补;/nS6、待管道修复工作完成后,再对封堵结构进行拆除,待管道能实现正常排水后,所述截污管道留做备用,并加盖第一工作井盖板及第二连接井盖板,恢复排水,施工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在管道修复段的上游挖设第一连接井,在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下游挖设第二连接井;
S2、在所述第一连接井的底板的底部上预留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上游的内部相导通;在所述第二连接井的底板的底部上预留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下游的内部相导通;
S3、在所述第一连接井与第二连接井之间设置截污管,所述截污管的前端端口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井内,所述截污管的后端的端口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井内;
S4、在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两端分别施工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结构用来对所述管道修复段的上游与下游的污水进行隔绝;
S5、将所述管道修复段内的污水、淤泥抽干,对管道进行修补;
S6、待管道修复工作完成后,再对封堵结构进行拆除,待管道能实现正常排水后,所述截污管道留做备用,并加盖第一工作井盖板及第二连接井盖板,恢复排水,施工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步骤S1)中,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井的一侧,在所述第一连接井的一侧挖设有第一工作井,在所述第一工作井与所述第一连接井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一工作井和第一连接井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井的一侧,在所述第二连接井的一侧挖设有第二工作井,在所述第二工作井与所述第二连接井之间修筑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第二工作经和第二连接井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所述第一工作井与所述第二工作井用于施工人员、设备进出以及通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步骤S1)中,采用逆序法施工所述第一连接井与第一工作井,在基坑内土方开挖采用分层法,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m;在定位好的第一连接井和第一工作井的井位上先挖个约一节护壁墙高的土坑,然后按设计要求帮扎好钢筋,搭设好第一节的模板,而后浇筑混凝土、养护;接着继续挖土,进行第二节护壁墙施工;按以上步骤直至设计第一连接井和第一工作井的井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桂华欧阳枧胡鹰志罗伟黄文春陈西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