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承雪专利>正文

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53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包括第一拾能机构,所述第一拾能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上分别设有正转齿轮和反转齿轮,所述正转齿轮包括主体和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棘爪相配合的锯形齿,所述反转齿轮与所述正转齿轮结构相同,所述正传齿轮通过正转机构与所述从动轴联动,所述反转齿轮通过反转机构与所述从动齿轮联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正转机构和反转机构,分别将正转齿轮和反转齿轮与从动轴连接,从而当主动轴旋转时,即可带动从动轴正向旋转,进而将主动轴的两个方向的旋转转化为从动轴的单向旋转,通过将从动轴与发电机连接,即可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拾能设备
,具体领域为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
技术介绍
传统能源日趋枯竭、环境污染问题恶化,新能源开发迫在眉睫。随着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的发展,利用环境清洁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波浪能发电制作成微电源为传感器节点提供电能,日益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相比风能与太阳能技术,波浪能发电技术要落后十几年。但是波浪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波能能量密度高,是风能的4~30倍;相比太阳能,波浪能不受天气影响。波浪能发电电源是利用波浪发电制作成的电源,为海洋传感节点供电具有诸多优点:一、波浪能分布广泛且储量巨大,可就地取能;二、波浪发电装置受海况与气候影响较低。研究利用波浪能发电,为海洋无线传感器节点提供长期的能量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与海面作用产生海浪,海浪能是以动能形式表现的水能资源之一。1977年,有人对世界各大洋平均波高1米、周期1秒的海浪进行推算,认为全球海浪能功率约为700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约为25亿千瓦,与潮汐能相近。海浪中蕴藏有如此丰富的能量,如将海浪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使制造灾难的惊涛骇浪为人类服务,是人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波浪能装置的总发电效率大都比较低,提高装置各级能量转换结构转换效率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为此,提出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包括第一拾能机构,所述第一拾能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上分别设有正转齿轮和反转齿轮,所述正转齿轮包括主体和外壳,所述主体与所述外壳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有棘爪,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棘爪相配合的锯形齿,所述反转齿轮与所述正转齿轮结构相同,且所述反转齿轮与所述正传齿轮的安装方向相反,所述正传齿轮通过正转机构与所述从动轴联动,所述反转齿轮通过反转机构与所述从动齿轮联动。优选的,所述正转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正转齿轮和第二正转齿轮,所述从动轴上设有第三正转齿轮,所述第一正转齿轮与所述正传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正转齿轮与所述第三正传齿轮啮合,所述反转机构包括第二转轴和第四反转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反转齿轮和第二反转齿轮,所述从动轴上设有第三反转齿轮,所述第一反转齿轮与所述反转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反转齿轮通过所述第四反转齿轮与所述第三反转齿轮啮合。优选的,还包括有第二拾能装置,所述第二拾能装置包括第二主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上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轴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主动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优选的,所述第二主动轴的外侧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部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分别设有所述正转齿轮和所述反转齿轮,所述正转齿轮和所述反转齿轮分别通过正转机构和所述反向机构与所述从动轴联动。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主动轴相配合的所述正转机构和反转机构与所述第二套筒上的正转机构和反转机构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转动连接。优选的,还包括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一主动轴上的所述正转齿轮和反转齿轮以及对应的所述正转机构和反转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主动轴与从动轴,主动轴由外部动力带动旋转,通过设置正转齿轮和反转齿轮,其中正转齿轮与反转齿轮反向安装,正转齿轮与反转齿轮通过锯形齿和棘爪的配合,使其只能单向旋转,通过设置正转机构和反转机构,分别将正转齿轮和反转齿轮与从动轴连接,从而当主动轴旋转时,即可带动从动轴正向旋转,进而将主动轴的两个方向的旋转转化为从动轴的单向旋转,通过将从动轴与发电机连接,即可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转齿轮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主动轴、2-从动轴、3-正转齿轮、301-主体、302-外壳、303-棘爪、304-锯形齿、4-反转齿轮、5-第一转轴、6-第一正转齿轮、7-第二正转齿轮、8-第三正转齿轮、9-第二转轴、10-第一反向齿轮、11-第二反转齿轮、12-第四反转齿轮、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主动轴、15-第二锥齿轮、16-第一套筒、17-第二套筒、18-第二外壳、19-第三反转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包括第一拾能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拾能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轴1和从动轴2,所述第一主动轴1和所述从动轴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主动轴1上分别设有正转齿轮3和反转齿轮4,如图5所示,所述正转齿轮3包括主体301和外壳302,所述主体301与所述外壳302分别呈圆形,所述外壳302塔体设在主体301上,所述主体301与所述外壳302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主体301的外表面设有棘爪303,所述主体301上设有可容纳所述棘爪303的槽体,所述棘爪303分别位于所述槽体内部,所述槽体与所述棘爪303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使得所述棘爪303产生向外侧转动的力,所述外壳302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棘爪303相配合的锯形齿304,使得当所述外壳302相对与所述主体301朝着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棘爪303抵住所述锯形齿304,从而使得主体301与外壳302同时转动,而当主体301相对与外壳302反向旋转时,棘爪303则不会与锯形齿304产生配和,从而不会带动外壳302同时转动,从而实现了正转齿轮3只能单向转动,所述反转齿轮4与所述正转齿轮3结构相同,且所述反转齿轮4与所述正传齿轮3的安装方向相反,使得所述正向齿轮3和反向齿轮4的旋转方向,当第一主动轴1转动时,正向齿轮3和反向齿轮4之中有一个齿轮可随之转动,所述正传齿轮3通过正转机构与所述从动轴2联动,所述反转齿轮4通过反转机构与所述从动齿轮2联动,从而无论所述第一主动轴1朝着哪个方向转动,从动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转动。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装置外部设有壳体,所述正转机构包括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正转齿轮6和第二正转齿轮7,所述从动轴2上设有第三正转齿轮8,所述第一正转齿轮6与所述正传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包括第一拾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拾能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轴(1)和从动轴(2),所述第一主动轴(1)上分别设有正转齿轮(3)和反转齿轮(4),所述正转齿轮(3)包括主体(301)和外壳(302),所述主体(301)与所述外壳(302)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主体(301)的外表面设有棘爪(303),所述外壳(302)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棘爪(303)相配合的锯形齿(304),所述反转齿轮(4)与所述正转齿轮(3)结构相同,且所述反转齿轮(4)与所述正传齿轮(3)的安装方向相反,所述正传齿轮(3)通过正转机构与所述从动轴(2)联动,所述反转齿轮(4)通过反转机构与所述从动齿轮(2)联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包括第一拾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拾能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轴(1)和从动轴(2),所述第一主动轴(1)上分别设有正转齿轮(3)和反转齿轮(4),所述正转齿轮(3)包括主体(301)和外壳(302),所述主体(301)与所述外壳(302)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主体(301)的外表面设有棘爪(303),所述外壳(302)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棘爪(303)相配合的锯形齿(304),所述反转齿轮(4)与所述正转齿轮(3)结构相同,且所述反转齿轮(4)与所述正传齿轮(3)的安装方向相反,所述正传齿轮(3)通过正转机构与所述从动轴(2)联动,所述反转齿轮(4)通过反转机构与所述从动齿轮(2)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拾能关节加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转机构包括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正转齿轮(6)和第二正转齿轮(7),所述从动轴(2)上设有第三正转齿轮(8),所述第一正转齿轮(6)与所述正传齿轮(3)啮合,所述第二正转齿轮(7)与所述第三正传齿轮(8)啮合,所述反转机构包括第二转轴(9)和第四反转齿轮(12),所述第二转轴(9)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反转齿轮(10)和第二反转齿轮(11),所述从动轴(2)上设有第三反转齿轮(19),所述第一反转齿轮(10)与所述反转齿轮(4)啮合,所述第二反转齿轮(11)通过所述第四反转齿轮(12)与所述第三反转齿轮(19)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承雪
申请(专利权)人:杨承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