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和制冷系统,所述压缩机包括:密封容器,所述密封容器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电机部和压缩机构部,所述电机部和所述压缩机构部均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内;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平衡管,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密封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平衡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平衡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密封容器,所述第二端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中的一个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能够快速地平衡压缩机的吸气侧和密封容器的内腔的压力,便于压缩机停机重启,且平衡管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和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在目前普遍使用的制冷装置中,压缩机从上一回路运行后停机到可以再次启动时,压缩机的吸气侧与排气侧的压力差必须达到某个要求的范围内才可以重新启动,特别是对于制冷计量较大的系统搭载旋转式压缩机来说,这压力差必须达到一个较小的数值例如1kgf/cm2以内,否则将无法启动压缩机,从而无法实现停机后快速重启功能。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中,当压缩机停机后,高压侧换热器内的制冷剂会通过压缩机零部件的间隙回到低压侧中,从而升高低压侧换热器内的温度和压力,这种情况下,会浪费高压侧换热器中的热量并损失低压侧换热器中的制冷量,不利于制冷装置的运行效率。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压缩机上设置压力控制机构能够有效解决压差过大启动不良的问题,同时合理设置管路可以使得系统高低压能够维持,系统余热可以得以利用。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均是在压缩机外部设置旁通管路,旁通管路用于在停机时将压缩机的吸入侧和排气侧连通,但是这种技术方案需要在压缩机外部增加多个零部件包括管路和阀体以及相应的控制部件等,使得压缩机及系统的机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能够降低吸气侧和排气侧的压力差,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密封容器,所述密封容器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电机部和压缩机构部,所述电机部和所述压缩机构部均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内;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平衡管,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密封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平衡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平衡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密封容器,所述第二端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中的一个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控制阀可将密封容器的内腔与排气管相连,或通过平衡管与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能够快速地平衡压缩机的吸气侧和密封容器的内腔的压力,便于压缩机停机重启,且平衡管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方便。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平衡管的第二端均位于所述密封容器的同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所述控制阀包括:主阀体和阀芯,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间隔开设置于所述主阀体,所述阀芯设于所述主阀体内且所述阀芯可沿所述主阀体的轴线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分别设于所述主阀体的两侧,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位于同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还包括:先导阀和导压管,所述先导阀与所述导压管相连,所述导压管与所述主阀体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所述先导阀设置为在所述压缩机运行时控制所述导压管驱动所述阀芯朝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在所述压缩机停止运行时控制所述导压管驱动所述阀芯朝第二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所述先导阀设于所述密封容器外,所述导压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密封容器以与所述先导阀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所述先导阀与所述排气管设于所述密封容器的同一端。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节流阀、第二换热器、如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接口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所述节流阀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接口之间,所述吸气口、所述平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接口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制冷系统和上述的压缩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制冷系统1000,压缩机100,密封容器1,进气管11,排气管12,控制阀2,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第三端口23,主阀体24,平衡管25,先导阀26,导压管27,控制部28,储液罐3,第一换热器101,第二换热器102,节流阀103,换向阀104,第一阀口1a,第二阀口1b,第三阀口1c,第四阀口1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100,压缩机100的控制阀2包括平衡管25,平衡管25可将压缩机100的吸气侧和密封容器1的内腔选择性地连通,这样,在压缩机100停止运行时,压缩机100的吸气侧和密封容器1的内腔实现气流互通,进而快速实现压缩机100的吸气侧与密封容器1的内腔压力平衡,便于压缩机100在停机后快速重启。如图1、图2所示,压缩机100包括:密封容器1、电机部、压缩机构部和控制阀2。如图1、图2所示,密封容器1具有密封的内腔,密封容器1设有进气管11和排气管12,进气管11、排气管12可选择性地与内腔连通,以将密封容器1的内腔与外部的换热系统连通。如图1所示,进气管11和排气管12分隔开布置,进气管11设于密封容器1的第一端的侧壁(图1中下端),换热后的气流可从密封容器1的第一端进入内腔,排气管12设于密封容器1的第二端(图1中上端),内腔中的气流可从密封容器1的第二端流出。电机部和压缩机构部均设置在密封容器1内,压缩机构部的入口端与进气管11相连,压缩机构部可对进气管11流入的气流进行压缩后再排放至密封容器1的内腔中,电机部和压缩机构部均与密封容器1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使电机部和压缩机构部稳定地安装于密封容器1内,保证压缩机100正常运行。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阀2安装于密封容器1内,控制阀2用于将排气管12选择性地与密封容器1的内腔连通,这样,在压缩机100停止运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密封容器,所述密封容器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n电机部和压缩机构部,所述电机部和所述压缩机构部均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内;/n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平衡管,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密封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平衡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平衡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密封容器,所述第二端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中的一个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容器,所述密封容器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
电机部和压缩机构部,所述电机部和所述压缩机构部均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内;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平衡管,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密封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平衡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平衡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密封容器,所述第二端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中的一个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平衡管的第二端均位于所述密封容器的同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主阀体和阀芯,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间隔开设置于所述主阀体,所述阀芯设于所述主阀体内且所述阀芯可沿所述主阀体的轴线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分别设于所述主阀体的两侧,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位于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先导阀和导压管,所述先导阀与所述导压管相连,所述导压管与所述主阀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